公元前564年,佛陀降生于世,7年前老子出生,13年后孔子诞生

公元前564年前后,注定是不平凡的。当光环笼罩大地,佛陀降生了,佛知见世间宇宙万物,慈悲普度众生,度化生灵。7年后老子出生,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给后世治国理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3年后孔圣人诞生,《论语》、“仁义礼德”,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是政治思想的精华所在。影响世界的三位社会历史名人皆在公元前564年前后生于人世,为人间送来不一样的福报,实为人间之大幸。

一、仁慈众生,佛陀智慧顿悟

顿悟虽只有一瞬,独思苦行并非易事。佛陀(释伽牟尼)降生于一片葱郁树林中,母亲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叶,从母亲右胁降生。佛陀降生瞬间,天下出现齐贺天象,金莲盛开,天女散花,一片祥瑞。

佛陀出生后,分别向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佛之缘起尽显。在生下佛陀7日后,摩耶夫人去世,佛陀由其姨母悉心照料。佛陀生于王族,接受婆罗门教育,王族生活优越,受众人敬仰。

但释迦族濒临灭族,当他出门远游,看到生老病死,看到修道者的艰苦不易,加之其对婆罗门教的不满。佛陀果断放弃王族生活,寻找解脱之路。

佛陀心想,我被生、老、病、死、忧伤、苦恼所束缚,但为什么还要追求具有同等无常性质的事物。受缚于本质如须之物,我应如何去认识它们的利害关系?

佛法的精髓在于:断爱去执。其主要修行法门是四念处。内观也好,看念头也好,基本上都是源自于此。四大皆空,要拂去内心一切杂念,心中放空,心静修身,平如湖水。

佛陀在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下苦苦修行,独身一人,四周皆空,孤寂可想而知。独修6年,转而到毕波罗树下修身静坐,最终顿悟。从此佛陀被尊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达到如此境地,他没有停下脚步,转而传教普渡苦痛众生。

佛陀(释伽牟尼)佛法口传身授,受众多弟子敬仰,佛陀传教,佛学遍布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他爱着世人,给世人以慈悲之心,给大众心灵的浸染,灵魂的普渡。

他甘愿清贫简朴的生活,托钵乞食而不给任何人增添麻烦。为了教化众生,他想尽办法,日夜辛劳,为劳苦大众的教化而思考,为劳苦大众的生活而付出。真正的解脱非一人之解脱。众生皆苦,唯有解脱众生,方能昄依佛门。

二、道教始祖,老子以无为而有为

如果说宗教给人以精神力量的支撑,哲学则是助我们了解世界有力工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这是哲学家老子的名句,也是后世治国、治身的理论支撑。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的始祖。老子的思想境界从幼时就以体现。虽然生活清贫,但是抱负远大,不甘于现状。

在别家孩子还在玩泥巴,玩弹弓的年纪,老子开始就关心着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长大后,为求更广阔的学问,老子入周求学,泪别母亲,毅然踏上求学之路。

老子不负众望,入周求学仅三年,通晓世间事,通读世间书,名扬天下,成为有名学家。年龄日渐增长,学问也逐渐增长。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知足,适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

但是老子对学问的求贤若渴,并不能知足。不仅不停下思索学习的脚步,传授知识的脚步更是到达了西域。正因至西域后,祥云缠绕,紫气东来,泉水叮咚,生灵充满生机。

他在西域美景下,洋洋洒洒写下了《道德经》,文章简短意赅,绘声绘色,仅五千字,纵览老子文学思想。从此道德经成为世界皆拜读的历史名著。

“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道能生成、衍化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一种境界,是把天地万物做道的诠释,道是天下万物的起源。

天下万物皆有其中的道,泉水的流向,树叶的摇曳,动物的行为,皆有道。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治大国若烹小鲜,都是传世名句。

三、名扬天下,孔子大道而博学

老子的《道德经》吸引了世人,也吸引了儒学家孔子的目光。他敬佩老子的道教思想,想向老子请教。但在请教之时,他已是个赫赫有名的儒学家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其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深刻影响。孔子生于贵族世家,但父亲死后,母亲被正妻驱逐,于是过上清贫生活。虽然生活清贫,但孔圣人依然拥有无人可及的思想境界。

孔子立志走仕途,做学问,常思考,常发表见解。在礼乐崩坏的时局中,他建构了自己的道德体系,“仁”“礼”的思想体系,建立人道主义精神。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礼教和道德才是管理的核心,致力于建设有序的,懂礼仪的社会。

孔子的礼乐制度、礼乐文明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当时的统治者需要稳定社会秩序、维持民众的社会关系所需要的一种政治策略。孔子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有效的治国之道,可想而知,孔子的思想治世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孔子是开启世俗道德观的第一人,其思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从小就被教育的道理,都是孔子的《论语》里记载的语句。

四、结语

佛陀普渡众生,老子哲学道教传遍天下,孔子仁德礼制约束行为。三位名人先后将于世间,给众人带来不一样的精神传递,治世里面,文学思想。

儒家的入世,佛教的普度众生,道教的无为而治,人生在世,总是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有美好的信仰将支持人获得幸福,因而信仰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教归一的形态,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进行精神活动,从而更好地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