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80)董仲舒的道路

读通鉴(80)董仲舒的道路问题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冬,十月,下诏要求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皇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参与答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答说:

"道者,所由在于治理之道路,仁、义、礼、乐,皆是其工具。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这些工具发挥了巨大之功效。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却有太多;所任者非其人而所遵守的非其道,是以政治日以仆灭。周道衰于幽、厉,不道路和方向出现问题,幽、厉不继承。等到宣王当政,思昔日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注:美国大选为什么会出现争端,就是道路方向完全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方向走不到一起。董仲舒从道路开始说,把政治的本质说清楚了。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孔子叹自己有德无位,不能对天下有所作为)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秩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示败也。秦灭先圣之道,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习俗薄恶,人民嚣顽,抵冒殊扞,熟烂如此之甚者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改革)而不更化也。

注:道路清晰之后,就是谁来领路的问题,领路人必须是天降使命,领路人的标准是什么,正心开始,正心以正朝廷乃至正万民,正四向,这是中庸心法,近悦远来,近的不悦,远的就不敢来了。而让近者悦,需要领路人自己心正。就像我们创业者其实也是一样,初心非常重要,别人做赚钱,我们去做就亏钱,差在哪里,差在心正与不正,董仲舒认为,首先心要正,心正,则四方正,事情自然能成。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馀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趋利无耻,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注:赏罚都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是知行合一的手段。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王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注:要用先进的理论统一思想,行教化之功,所以人要靠培养和培训,而不是四处去找,自己要有机制能让贤者生生不息,这是组织建设的根本问题,所以孙中山有黄浦军校,我军有抗大。

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殽,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注:对汉朝当时实行的选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找出其阻碍发展的症状所在。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虖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敝;敝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敝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馀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敝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注:国家贤才的核心在哪里,日日知行合一在做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这就是组织长久发展的保证。比如做生意的每天想赚钱,那么他学习的和思考就是赚钱的道路、方法。国家的人才选什么人,就要选每天思考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的人,要让他们明白道路这样的大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训练,组织实践。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共是天下,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盭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虖!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浸以大穷。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患祸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无可为者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注:这里就把道路和邪路进行比较,秦制就成了反面的教材。负且乘,至寇至,是易经解卦的第三爻辞,一个心不在位子上的人,是无法解决位置的职责,只会带来纷争、打斗、内外交困的局面。多少公司是因为股东内斗而失去发展的机会,而股东为什么会内斗,就是有小人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而整天想着别的心思。

天子善其对,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会稽庄助亦以贤良对策,天子擢为中大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皇帝许可。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以师尊之。等他上任为江都相,在易王手下做事。易王,皇帝的兄长,素骄,好勇。仲舒以礼匡正,易王敬重焉。

春,二月,赦。

行三铢钱。

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

皇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赵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以迎申公。既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年八十馀。对曰:"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这个阶段,天子年轻,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事。

这一年,内史宁成抵罪髡钳。

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一三九年

冬,十月,淮南王刘安来朝。上以刘安属为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罢。

注:淮南王这一家是谋反之家,一直有传统。

刘安特别喜欢结交武安侯田蚡,其入朝,武安侯迎之霸上,对刘安说:"皇上无太子,大王是亲高皇帝孙,在淮南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尚谁立者!"刘安大喜,厚遗田蚡金钱财物。

太皇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赵绾请毋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阴求得赵绾、王臧奸利事,以责让皇上。皇上因废明堂事,诸所兴为皆废。撤了赵绾、王臧的职务,两人皆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职,申公亦以疾免归。

注:这一段有点像清末的维新变法,第一次是失败的,武帝遇到强大的阻力,他要解决道路问题。同时还解决权力圈子的问题,窦太后不如吕后凶猛,但长期在宫中执政,有其丰富的权力斗争经验。武帝现在的权力并不稳定。

初,景帝封太子太傅石奋及其四子皆二千石,乃集合在其门前,石奋为"万石君"(5人相加一万石)。万石君无文学,而恭谨无与比。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责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皆以孝谨闻乎郡国。及赵绾、王臧以文学获罪,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其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少子石庆为内史。石建在上侧,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皇上因此亲近他。石庆曾担任为太仆,御出,皇上问车中几马,石庆以策数马毕,举手说:"六马。"石庆于石奋诸子中最为简易。

注:汉初任官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不用喜欢文学惑人的,曹参任丞相的时候就辞退了相当多的卖弄文学的人官员,武帝上位时任用的一批人全都被太后给灭了,重新给他找了一批石奋这样的人,这些人对武帝帮助应该是相当大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时候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要做到,是大难,哪一个员工在公司不是下个鸟叫得好像自己生的是鸵鸟一样呢,咨询公司不都是靠卖PPT为生的吗?

(0)

相关推荐

  • 正人心而不是忽悠式攫取

    第四节 打造美美与共生态场 --<胜市正言>沪续七十九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一位德国记者被问到一个问题:"中国在国际上那么隐忍退让,甚至以大慈善家的豪气用巨资援助 ...

  • 大明王朝:嘉靖训严世蕃,吕芳就趁机进攻严世蕃?你可能误会了

    嘉靖皇帝故意不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紧张气氛,给严嵩父子造成压力.这是审讯的惯用手段,更是嘉靖皇帝树立权威的常用办法.让你猜不到,让你看不透,你才会敬畏,才能老实. 而吕芳给出这句话以后,嘉靖皇帝明 ...

  • 读通鉴(103)不同的道路

    读通鉴(103)不同的道路 初,苏武既徙北海上,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在汉朝廷,与李陵俱为侍中:李陵降匈奴,不敢求见苏武.过了一段时间,单于安排李陵至北海 ...

  • 光明时评:北大退学读技校,“周浩道路”的启示

    作者:张丰 有朋友的孩子,正在读初二,明年就要面临竞争激烈的中考.在成都这样的生活学校,只有40%的初中生能够考入"普通高中",剩下的"不得不"去读技校.当父母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北大退学读技校,“周浩道路”的启示

    有朋友的孩子,正在读初二,明年就要面临竞争激烈的中考.在成都这样的生活学校,只有40%的初中生能够考入"普通高中",剩下的"不得不"去读技校.当父母说起&quo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