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登安:近世印人,唯赵古泥能得分朱布白之妙

赵古泥 (1874-1933),原名赵石,初名鸿,字石农,号慧僧。后来因非常喜爱封泥古朴趣味,改号“古泥”。晚年号石道人、泥道人。由于对吴昌硕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庐”。江苏常熟人。幼失慈母,只读过三年私塾,少为药店学徒,三年无所成。愤极奔姑苏寒山寺,欲削发为僧,未为所纳。不得已,乃返其父药肆工作。

业余奋发习书练刻,每天夜半即起临池苦练,奉同乡缶老弟子李钟(字虞章)为师,得其指引,乃窥门径。后从吴昌硕学篆刻。据赵石的女儿篆刻家赵林介绍,一次“吴缶老(吴昌硕)来常熟,李先生即把我父亲介绍给缶老,而且拜了门”。吴昌硕观其作品十分赞许,不仅授以刻印要诀,并劝其辞去药店工作,介绍到他在常熟的好友、收藏家沈石友家中学艺,以增广见识。在沈家三年中,赵石读书诵诗、学书习画、鉴别古物,大补印外之功。期间,为沈石友所藏一百多方端砚刻铭,拓成《沈氏砚林》四卷,被艺林视为珍品。杭州印家韩登安常常赞叹:“近世印人,唯古泥能得分朱布白之妙”。

赵古泥是享誉一时的艺术家,在篆刻领域成就卓著,影响其弟子邓散木、汪大铁、张寒月和独生女赵林等人。其篆刻师法吴昌硕,然能不囿师门,化圆转为方折,以刀造趣,格调高雅,成就非凡,人称开创了“新虞山印派”。其艺术取法有别于同时期的大多数印人,以吴昌硕、汉印和秦汉封泥为主,主张非古不学,有着崇古、尚古、学古的艺术思想。纯粹的取法方式,也造就了其方折整饬,以雄厚为取向的艺术风格。

研究赵古泥印谱可以发现其青年时期是以吴昌硕篆刻为创作审美取向的,中晚年也一直在思考吴昌硕篆刻的精神所在,多方印章边款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在其《摹印》诗:“铁印封泥器字篇,文何丁邓未精研。湖州老缶人中杰,独辟鸿蒙篆学天” 中也可看出对吴昌硕探源溯流、自成一家印风的推崇。关于这点,从其五十六岁时命自辑印谱名为《拜缶庐印存》也可窥知一二。

当然,赵古泥不是一位只知谨守老师法度、不敢逾越门墙的艺术家,他在早期就有走出个性艺术道路的心思,后虽变法创新,自成面貌,但始终不能尽如其意。 我们从一些诗词中能体会到他欲摆脱吴昌硕影响而不能如意的感叹,也可体会到他一直在为走出师门所囿、树立个人风格所做的努力。

赵古泥所有刊刻有取法对象的边款中,表明取法汉印为最多,且极有针对性。从这些边款文字中,我们可知赵古泥一生从未停止关注汉印,并始终从中取法,锤炼印文线条质量,涵泳性情,可见其对汉印多元风格理解的深刻、到位。取法秦汉印是他最终较大幅度摆脱师门所囿、形成个人风貌的重要原因。

欲自成家的赵古泥,在篆刻学习方面孜孜不倦,在创作取法方面思路开阔,不仅关注汉印古玺,对新出土的各种古文字也都饶有兴趣,期待从中获取艺术灵感。多元的取法途径,带给赵古 泥多样的章法设计思路,不同生命力的线条质感和刊刻心得,丰富了其艺术感觉,也使其印章艺术风格在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情况下,又具有不同倾向的审美意蕴。

赵古泥印章虽然注重刀趣的表达,但他认为学印之道,不能在刀法上玩弄玄虚,而应该多接触金石器物, 在抚触古文字中意会古人,他有论印诗:“十三刀法论 纵横,刻意高谈事更荒。最怪乾嘉金石士,也随众口作雌黄。” 表达对那些过分强调刀法并故弄玄虚贻误初学者的讽刺。

受时代所限,赵古泥一生常陷于贫困之中,享受着甘贫乐道的生活。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些既 限制了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他的篆刻师法吴 昌硕,出入周秦古玺、秦汉官私印、封泥、权量诏版, 心无旁骛,有明确的风格取舍,气度宏伟,意境开阔, 将缶翁的圆转浑穆化为方折整饬,最终形成以“稳”, “雄”,“厚”为风格取向的艺术风格,在清末民初印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新虞山印派。

吕斯百:中国油画界的“田园画家”

康师尧:长安画派中唯一以花鸟画见长的画家

画家胡一川:做人要老实,作画要调皮

水彩大师王肇民:人当物画,物当人画

花鸟画大师陆抑非:兼工带写和没骨法开宗立派第一人

(0)

相关推荐

  • 吴昌硕的篆刻美学探究

    吴昌硕的篆刻美学探究 原创清风轩书法篆刻2021-03-01 17:31:00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 ...

  • 想不想把王福庵、赵古泥的原作带回家?戳这里有惊喜!

    王福庵.陈巨来,相信是金石无数小伙伴的最爱,这一次,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欣赏.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努力尝试把原作带回家哦! 王福庵,其浙派印风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有几代弟子一直努力践行着他的创作方法 ...

  • 只读了三年私塾的赵古泥,书法点画圆润,苍老朴厚

    今天发的帖子为"虞山印派"的重要传人赵古泥先生的书法轴,气度雍容,雄浑奔放,古泥先生平生治印在万钮以上,先生的篆刻章法讲究,一印在手,反复起稿,直至舒适妥贴.他的作品,或能够师法吴 ...

  • 清末民初赵古泥书法作品鉴赏赵古泥 (18...

    清末民初赵古泥书法作品鉴赏 赵古泥 (1874-1933),江苏常熟人.初名鸿,字石农,号慧僧.后来因非常喜爱封泥古朴趣味,改号'古泥'.晚年号石道人.泥道人.由于对吴昌硕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庐'. ...

  • 清末民初赵古泥书法作品鉴赏

    清末民初赵古泥书法作品鉴赏 赵古泥 (1874-1933),江苏常熟人.初名鸿,字石农,号慧僧.后来因非常喜爱封泥古朴趣味,改号'古泥'.晚年号石道人.泥道人.由于对吴昌硕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庐'. ...

  • 唯美古韶城 | 曲江有水含烟,围楼梁坊生情

    古围楼的魅力在于,窗外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屋内雕梁画栋,处处生情--屋里屋外都是画,皆胜景! 曲江古围楼系列六: 1 新楼 曲江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曲江区小坑镇上洞村西南隅,邓炳馨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 ...

  • 唯美古韶城 | 历经百年的残垣断壁,回荡着客家人的古旧气息

    古围楼,在时间上延续了几百年的人类文明的遗迹,让人思绪逶迤,思接千载地联结时空,与心灵近在咫尺.从楼群百年沧桑的古旧气息和残垣断壁里,仿佛还能听到在斑驳褶皱里回荡的客家人历史的声音. 始兴古围楼系列之 ...

  • 唯美古韶城 | 从历史中窥探,那厚实丰盈的建筑底蕴

    始兴古围楼历经百年,一砖一瓦体现出了浓厚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及其民俗风情.斑驳的高墙记载着昔日的豪华气派,也凸现了风雨沧桑:墙上稀疏的小草.小树,摇曳出曾经的辉煌:厚实而坚固的门楼.围墙,见证了一个渐行 ...

  • 唯美古韶城 | 穿越年轮时光的她们,已阅尽风雨沧桑

    外看气势非凡,里看却是一派荒废冷清景象.围楼的许多故事,因时过境迁,与高墙深宅一样,淹没于历史长河里.然而,我们仍能从围楼里井然布局的古屋及其雕梁画栋中领略已渐逝的昔日风韵. 始兴古围楼系列之十五: ...

  • 唯美古韶城 |整理一组始兴老照片,告诉一些你不曾知道的......

    一转眼间2017年都到2月了,总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城市一天天的发展,代表着历史与渊源.民俗与地貌的老街老房,日渐减少,消失-- 大街小巷到处是拆迁的景象,猛然醒悟时老街.古楼在年代浮华骚动中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