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重庆市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 李春美摘要: 攻击性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到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智障儿童发生的不良行为中最多的就是攻击行为。本研究采用A-B-A-B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重度智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为导向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制定并实施积极行为支持的干预策略,攻击性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重度智障儿童Abstract:Aggressive behavior refers to the direct or indirect way intentionally hurt other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sychological, physical, objects, and cause reactions such as pain, hate others. In the field of special educatio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s bad behavior is in attack. This study used A - B - A - B experimental design, 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n the school nature teaching situation to A severely 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implementation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oriented interven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natur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a severely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of function analysis, and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intervention strategy, aggressive behavior decline significantly, interven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Key words: Aggressive behavior; Severely 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一、问题提出(一) 研究背景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韦小满等人的调查显示,智障儿童发生的不良行为中最多的就是攻击行为,比例高达71.6%[1]。因此,矫正攻击性行为也成为智障儿童训练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接受能力弱、自控力差,攻击性行为多,但是国内对于这类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研究不多。目前国内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幼儿和轻、中度智障儿童,主要运用的矫正方法有积极行为支持法,消退法、惩罚法、暂时隔离法等,本文拟用积极行为支持法对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名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个案进行研究,探寻可供参考的矫正方法。(二) 相关概念1. 重度智障儿童智障儿童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DSM-IV)。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是根据智障的不同程度所划分出来的程度较重的个体,重度智障儿童智商分数一般在20到34之间,占总体智障儿童人数的7%[2]。2. 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到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3]。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3. 功能性行为评估功能性行为评估是在积极性行为支持之前被运用的一种行为评估方法,通过收集与问题行为有关的一系列情境事件、前奏事件和行为结果等资料,来分析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影响[4]。4. 积极行为支持积极行为支持是指以功能性行为评估技术为基础来设计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的一套技术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改变影响问题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来达到减少或消退问题行为、增加适宜行为的目的[5]。二、研究对象及方法(一) 研究对象1. 基本情况洪洪(化名),男,10岁,培智一年级,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奶奶。未足月早产,4岁时在重庆市儿童医院测试韦氏智力测验分数为28分,为重度智障儿童。洪洪性格急躁,说话声音大,不合群、孤僻、容易冲动。2. 家庭背景家庭基本成员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父亲比母亲大17岁,母亲为中度智障。家庭经济收入微薄,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亲,父亲在工地上做工。洪洪在家里受到的关注极少,得到的关心也少,洪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关心和关注。3.个案教育背景7岁开始在普通小学(重庆市巴南区姜家镇中心小学校)读到3年级,每个班五六十个同学。同学经常欺负他,他的脸经常被掐烂,老师不让他参加体育课,只能在一旁站着,所以在这所小学个案基本被忽视,被打压。10岁时转入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前康复班,经老师观察其有攻击行为。4.问题行为表现目前洪洪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学校,常无故打人,喜欢撕毁同学的东西或抢同学的玩具,扔东西。一旦老师批评他他就会攻击老师,主要是用掐或者踢的方式或者出现模仿批评的行为。(二) 研究工具1.攻击性行为相关情况访谈表采用自编《攻击性行为相关情况访谈表》对个案的主要监护人和教师进入深入访谈。2.攻击行为观察记录表为收集个案攻击行为的数据资料,笔者针对个案的攻击行为的特点,设计了《攻击行为观察记录表》用以评量基线期和干预期的数据。记录的内容包括行为、情境、后果。(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行为矫正训练、单一被试研究法。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进行实验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和总结,想要获得有关重度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本个案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具体行为矫正方法是积极行为支持法。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中的A-B-A-B实验设计,它适用于行为辅导的个案,特别是行为的改变关键在于动机、意愿或能度等特质[6]。个案的攻击性行为已经给自身乃至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造成了阻碍,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学校的自然教学情境。实验设计及程序如下(由研究者和班主任老师两人连续观察10天,两个人各自观察并记录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次数变化,两人的观察结果相互比较,确定观察的一致性):1. 基线阶段(A1)进行基线阶段(A1)的资料收集,连续观察10天,观察并记录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次数变化。2. 引进介入策略(B1)观察一段时日后,个案的攻击行为呈现稳定状态或反治疗趋向时,第一次引进介入策略(B1)——积极行为支持法,这一阶段共20天。3. 倒返阶段(A2)介入一段时日后,个案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并渐趋稳定或呈反治疗趋向时,进入倒返阶段(A2),这一阶段共6天。4. 再次引进介入策略(B2)若A2的资料出现明显的倒返现象并呈稳定状态,则可再次引进介入策略(B2),这一阶段共20天。三、研究过程(一) 攻击性行为的界定根据前期访谈(见附表1)和实际教学情境中的观察(见附表2),对个案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操作化定义如下:1.肢体攻击有:争抢物品——无故和同学抢玩具,抢零食等。拳打脚踢——用脚踢他人,用拳头打他人。推拉拧掐——推拉同学,用手拧掐别人。2. 言语攻击有:骂脏话——对他人讲不礼貌的骂人的话模仿批评——无故批评同学、老师。(二) 症状原因分析根据访谈和观察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见附表3)。可以发现洪洪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个体因素洪洪是早产儿,有研究表明早产儿中神经功能失调问题比较明显,所以神经兴奋与抑制难以控制,自控力差[7]。另外与他的神经气质类型有关系,他属于难教养型,气质敏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攻击行为。2.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养育环境,一出生都是奶奶带,母亲属于重度智障,父亲长年在外,从小缺乏父亲母亲的关怀,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够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强。二是教养方式不当,幼年与父母相处时间少,在家里经常被奶奶打骂,在学校经常被同学老师打骂,他也学习到了这样的攻击行为,然后施加给别人。(三) 矫正方案的制定在确定了洪洪的攻击行为之后,根据功能性评估结果制定了相关的积极行为支持计划,即干预方案(详见附表4),以及相关的代币制奖惩制度(详见附表5)。(四)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1. 分析方法1.1 视觉分析法对图表资料分析主要采用视觉分析法。视觉分析主要分为阶段内分析和阶段间分析,阶段内分析主要探讨特定的实验阶段内,有关资料点的水平范围、变化、平均值等;阶段间分析则着重比较相邻两实验阶段资料 [8]。本研究主要采用水平范围、水平变化、平均值等视觉分析指标。1.2 C统计分析C统计又称简化时间序列分析之C统计考验,它适用于单一受试研究架构的资料分析,能弥补视觉分析资料之不足。它可以显示出各个阶段内和阶段间的趋势变化。其中,阶段内的资料分析可以将该阶段的所有资料代入公式,所得的Z值,可作为判断资料的稳定程度。阶段间的分析则是涉及邻近的实验阶段,将基线和介入相邻两阶段的资料代入公式,若所得的Z值达显著水准,则表示介入效果显著,即研究处理是有效,反之即研究处理无效。[9]。其公式如下:
2.研究结果与分析图1 个案攻击性行为变化曲线
图1和表1、表2提供了个案的攻击行为在各个阶段内和阶段间的分析结果。2.1 攻击性行为阶段内的分析结果从图1来看,个案在基线期(A1)的攻击性行为变化范围介于数据38-46之间,平均值为41.8。从表1可见,通过C统计结果(C=0.22,Z=0.07,p>0.05)显示数据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进入介入期。从图1可知,进入介入期(B1)后,个案的攻击性行为变化明显,从各阶段平均值(A1平均值41.8,B1平均值30.3),也可得出相同结论。通过C统计结果(C=0.69,Z=2.46,p<0.01)显示其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个案在进入介入期(B1)后干预效果显著。从图1可知观察期(A2),撤除了对个案的干预,个案的攻击性行为次数呈上升趋势,平均值为26.6,根据C统计结果(C=0.13,Z=0.04,P>0.05)表明没有显著差异,表示观察期(A2)的数据具有稳定状态,可以进入再介入期。从图1可知,进入介入期(B2),个案的攻击性行为次数呈现下降趋势,平均值为12.5,C统计结果(C=0.93,Z=3.32,P<0.01)显示其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个案在进入介入期(B2)干预效果显著。2.2 攻击性行为阶段间的分析结果从图1可知,个案的攻击性行为在基线期(A1)呈现稳定状态,当进入介入期(B1)时,个案的攻击性行为次数从平均值41.8下降到30.3,呈下降趋势。C统计结果(C=0.53,Z=2.21,P<0.01)具有显著差异,证明干预的方法有效。从图1可知,介入期(B1)和观察期(A2)的差异明显,从表3 可以看出,攻击行为的次数从干预期的最后24次上升到30次,C统计的结果(C=0.61,Z=2.25,P<0.01)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在移除干预后,个案的攻击性行为有上升趋势。从图1可知,从观察期(A2)进入介入期(B2),个案的攻击行为次数从观察期(A2)的最后25次下降到2次,趋向预计为负向。从表2来看,C统计结果为(C=0.88,Z=3.67,P<0.01)具有显著差异,攻击行为呈现下降趋势,证明干预的方法有效。通过对图1、表1、表2的视觉分析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研究已经达到研究目的,个案的攻击性行为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四、讨论(一) 功能性行为评估是制定问题行为干预策略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洪洪攻击性行为的评估和干预,不难发现功能性行为评估与传统的借助标准化测验来判断儿童的问题行为的评估方式有着质的区别,功能性行为评估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问题行为与周围情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积极行为支持计划,更有针对性,能够提高整个行为矫正的效率。功能性行为评估也提醒家长和老师时刻关注儿童周围环境的刺激,并对什么刺激容易引发问题行为作出判断,对问题行为起到预防的作用。对洪洪的攻击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发现行为主要的功能和原因是想获得老师或者同伴的关注,让同学生气愤怒。研究中发现:当老师在和其他小朋友谈话没有关注他时,他就会去骂同学,老师警告之后,得到关注就会停止;当同学和其他同学玩玩具没有叫他一起玩时,他就会去抢同学的玩具,当同学邀请他一起玩时,他便不会抢玩具;当老师批评他之后,老师没有注意到他,他就会对其他同学批评,骂同学,当老师警告之后,他停止骂人;当老师批评他,他心情难过无法宣泄,等老师没有注意到他时,他开始去打同学,以宣泄心中的不满,当老师警告他时他停止攻击同学。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行为的主要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原因预示着不同的功能,但洪洪的攻击行为具有正强化的功能。当老师、同学给予关注后,会停止该攻击行为,过一会儿这种问题行为还是会继续的出现,用功能性评估可以有效的揭示问题行为的功能。(二) 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攻击行为,促进适宜行为增加当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洪洪攻击行为之后,就要用积极行为支持来干预攻击行为。可以调整教学方式、调整批评方式、调整和老师同学的交往方式或者调整宣泄情绪方式:洪洪爱争抢物品一般是在玩具不够或者玩具玩腻的时候,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玩具或者定时间交换玩具,这样就可以减少争抢物品;用适宜替代问题行为:老师在看见洪洪模仿批评的时候,不是给予警告和批评,而是应该适宜的指导说:“同学们不要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用温和交流替代模仿批评。”当适宜行为出现时,老师要及时的奖励来强化该行为的发生;改变管理策略,建立代币制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的建立。老师以前一贯的方式都是先批评,再惩罚,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也间接性的给予了强化的功能,获得了老师和同伴的关注,当攻击行为出现时应该表现出忽视的态度。当好行为出现或者保持时应该奖励或者表扬,增加良好行为出现频率,从而建立适宜行为。应用积极行为干预攻击行为之后,攻击行为逐渐减少,适宜行为逐渐增加,说明积极行为能够有效的干预攻击行为。总的来说,积极行为干预攻击行为的效果是呈下降趋势。但是有时候攻击行为不是一种下降趋势,而是一种上升趋势,这有可能是老师在进行干预时候采取了不适当强化方法,也有可能是老师采取的强化物已经对洪洪的吸引力不够,所以在下一阶段的行为干预时注意适用适合洪洪的强化物,在遇到坏的行为时要适当的忽视,当出现适宜行为是要及时的给予强化。五、结论在研究中通过结果分析与讨论,获得以下初步结论: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个案攻击性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攻击性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本研究从观察开始到干预结束,前后经历了约3个月的时间。虽然干预效果已达到显著水平,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干预时间较短,属于个案研究,没有跨个案的做横向研究,研究结果不能够做很好的横向比较,得到的只是个别性的结果。其次,没有介入个案的家庭进行干预,没有让家长参与到干预中来,使个案在学校的良好的干预结果没有得到保持。在今后,此类研究需要延长研究周期,并加资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干预结束后,个案的攻击性行为能否通过长期的干预而真正的消失并取代。参考文献:[1] 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46[2] 埃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著.孟宪樟,冼漪涟译.儿童异常心理学(第二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45-351[3] 冯观富,王大延,陈连升.儿童偏差行为的辅导与治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22-83[4] Lynette K C, Carol M D.Functional Assessment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RemediateChallenging Behaviorin School Settings[M].New Jersey: Person Education, Inc,2002.68- 72.[5] Glen D, Mayberry.Positive support strategies forstudents with behavioral disorder in general education.Psy-chologyin the Schools, 2005, 42(8): 779- 79[6] 杜正治.单一受试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民5):151[7] 姚俊.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1):115[8] 孙立双、韦小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的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9] Krishef.C.H.著.蔡美华、李伟俊等译.单一受试者设计与分析[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附录:附表1 : 攻击行为相关情况访谈表被访人员访谈内容家长访谈(成长史)从他奶奶处了解到到洪洪平时是一个性格急躁,说话声音很大的人。洪洪是早产儿,母亲属于未婚生育,母亲生他时当时年龄为18岁,父亲35岁。且母亲和舅舅都是智障人士。父母开始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但抚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习东西比被人慢,总是被同伴打,行为过激等。由于母亲是智障人士,父亲要挣钱养家,一直是他奶奶照顾他,他奶奶耳朵有些问题,说话声音很大,还经常吼他,父亲常常因为生气打他。以至于后来洪洪声音很大,每天在家里还打母亲和奶奶,扔东西,掐父母。后来不得不把他送到特殊教育学校读书。既往教师访谈(学校表现)1-3年级在普通小学读书,由于其反应慢,同学经常打他骂他,还把他的脸抓烂,身上被掐得青一块紫一块。以至于后来洪洪经常和同学打架,经常掐同学、打骂同学。他还经常抢别人的东西,每天存在攻击行为,甚至对老师也会动手打,对陌生人或不熟悉的老师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不愿意和不熟悉的人靠近,一旦靠近就有打人行为。其次,非常喜欢骂人,要是其他同学有点不顺他的心,他就骂同学。最后,人际关系很差,由于脾气倔强,受到批评就要打人,不听老师劝导,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归纳出确定要干预的攻击行为是:肢体攻击(争抢物品、拳打脚踢、推拉拧掐)、言语攻击(骂脏话、模仿批评)。附表2:洪洪攻击行为观察记录表(4天)行为情境后果争抢物品拳打脚踢推拉拧掐骂脏话模仿批评同学一起玩玩具同学碰他同学骂他老师批评他教师关注教师忽视同伴关注同伴忽视√√√√√√√√√√√√√√√√√√√√√√√√√√√√√√√√√√√√√√√√√√√√√√√√√√√√√√√√√√√√√√√√√√√√√√√√√√√√√√√√√√√√√√√√√√√√√√√√√√√√√√√√√√√√√√√√√√√√√√√行为情境后果争抢物品拳打脚踢推拉拧掐骂脏话模仿批评同学一起玩玩具同学碰他同学骂他老师批评他教师关注教师忽视同伴关注同伴忽视√√√√√√√√√√√√√√√√√√√√√√√√√√√√√√√√√√√√√√√√√√√√√√√√√√√√√√√√√√√√√√√√√√√√√√√√√√√√√√√√√√√√√√√√√√√√√√√√√√√√√√√√√√√√√√√√√√√√√行为情境后果争抢物品拳打脚踢推拉拧掐骂脏话模仿批评同学一起玩玩具同学碰他同学骂他老师批评他教师关注教师忽视同伴关注同伴忽视√√√√√√√√√√√√√√√√√√√√√222417162023181844231913附表3: 洪洪的攻击行为的功能评估结果表(举例)情境(Antecedent)行为(Behavior)结果(Consequence)功能(Funetion)A同学带来漂亮的玩具车大家在一起玩,洪洪抢车子来玩,A不给,洪洪抓A头发,掐A脸攻击行为(争抢物品、推拉拧掐)老师和同学忽视,没有得到关注正强化功能吸引关注上厕所的路上,遇到B同学,B 同学碰了一下他的肩膀,洪洪使劲用拳头打他,用脚踢他攻击行为(拳打脚踢、推拉拧掐)老师警告之后,得到老师关注正强化功能吸引关注中午午间休息时,大家坐在地上玩玩具,洪洪想要C手里的玩具,C不给,洪洪掐C的胳膊,并使劲推他攻击行为(拳打脚踢、推拉拧掐)老师警告之后,得到老师关注,正强化功能吸引关注老师批评他抢C的东西还打人,洪洪掐老师的手,还骂老师笨蛋攻击行为(骂脏话)老师和同学忽视,没有得到关注正强化功能吸引关注情境(Antecedent)行为(Behavior)结果(Consequence)功能(Funetion)同学们在画画,洪洪跑到D跟前,指着D说,你不应该打同学,这样做是不对的,并抢下D手中的笔不准D继续画画。攻击行为(模仿批评)老师警告之后,得到老师关注正强化功能吸引关注附表4 : 积极行为支持干预个案问题行为的计划方案问题行为老师同伴争抢物品1、调整教学方式:洪洪爱争抢物品一般发生在同学玩一个玩具的时候,所以在老师安排同学们玩玩具的时候尽量每个同学都有玩具,老师尽量告诉同学们如:“同学们你们自己玩老师发给你们的玩具,不要抢同学的玩具,玩过后老师要考考你们怎么玩的?尽量不要让同学们无目的地玩玩具。玩了一会之后,大家互相交换玩,不和洪洪一起玩,忽视他的行为争抢物品以免洪洪对其他人的玩具感兴趣,去抢别人的玩具。2、适宜替代行为:老师在看见洪洪争抢物品的时候,不是给予警告和批评,而是应该适宜的指导说:“同学们要和同学们一起玩玩具和其他东西,而不是抢同学的东西自己一个人玩”,用“礼貌地问同学可以玩吗,和同学一起玩”替代“争抢物品”这个行为。3、改变态度:老师以前一贯的方式都是先批评,再惩罚,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也间接性的给予了强化的功能,获得了老师和同伴的关注,当攻击行为出现时应该及时分享大家的玩具。4、给予表扬:在洪洪安静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玩具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在用适宜的行为替代问题行为的时候,如:“洪洪向同学有礼貌地问能不能一起玩玩具的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反馈,口头表扬,奖励星星”。不和洪洪一起玩,忽视他的行为拳打脚踢、推拉拧掐1、调整和同学老师的交往方式:洪洪一般是因为被人碰他他才误以为人家要欺负他才出现拳打脚踢、推拉拧掐攻击行为居多。据了解,洪洪由于小时候经常被别人打,所以身体心理比较敏感,只要别人触碰到他,他会以为人家要打他。如:“上厕所的路上,遇到B同学,B 同学碰了一下他的肩膀,洪洪使劲用拳头打他,用脚踢他”。老师和同学尽量用口头语言和他交往,减少肢体接触。2、适宜替代行为:用“轻轻地回应同学的触碰,或者点头示意或者口头回应”代替“拳打脚踢、推拉拧掐”这个行为。3、改变态度:老师应该深入的了解洪洪拳打脚踢、推拉拧掐的原因,在看见洪洪拳打脚踢、推拉拧掐时,不是马上批评,而是让他自己反省。不还手,采取忽视的态度拳打脚踢、推拉拧掐4、及时表扬:当洪洪与其他同学快乐地玩耍,当同学碰他他也没有出现拳打脚踢、推拉拧掐的攻击行为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并奖励星星。不还手,采取忽视的态度骂脏话1、合理调整同学情绪宣泄方式:洪洪一般在非常生气或者同学骂他时他就会骂同学,由于平时的暴躁性格,情绪来了无法宣泄,正好同学又在旁边,就开始骂同学。所以老师应该教同学们如何宣泄情绪。有些攻击行为的发生常常因为情绪无处发泄,国外有学校专门设有学生情绪发泄的室内课,这些问题儿童在发泄室大喊大叫,打击塑料人等,发泄恨意,减少攻击行为响。老师可以告诉同学如:“同学们,如果你们很生气,你们可以来告诉老师或不能去骂同学,老师教你怎样发泄情绪”。2、替代行为:用“告诉老师找宣泄方法”替代“骂脏话”这个行为。3、态度改变:在骂脏话时老师不应该马上就给予批评,而是应该引导洪洪如何去宣泄情绪,然后等他平静下来再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4、及时表扬:在洪洪生气时没有骂同学而是找老师及时宣泄情绪,在适宜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并奖励五角星。不回应他的骂,采取忽视的态度。模仿批评1、合理调整批评方式:洪洪的模仿批评的攻击行为一般是发生在老师老师或者同学批评他之后。对于洪洪这样具有不良攻击行为的智障学生,应该对他们提供和谐的环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减少挫折因素,在情感上爱学生,又要控制学生即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在批评时采用温和的语调,目光注视学生,同时轻抚其脸庞告诉他错在哪应该如何做,避免严厉批评。2、替代行为:可以用“温和交流”替代“模仿批评”。3、老师态度:老师在看见洪洪在模仿批评时,不要马上采取批评和警告的方式,而是应该引导用适宜行为来代替攻击行为。4、及时表扬:在洪洪和同学良好的交流以温和的语气告诉同学那是不对的,洪洪表现良好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与表扬,在模仿行为出现时应该忽略,在适宜行为出现时应该及时表扬,并画五角星以示奖励。主要采取不理睬的行为附表5:代币制管理计划表所得五角星数量换取奖励物品5一颗阿尔卑斯糖或者一颗开心果10一颗牛肉粒所得五角星数量换取奖励物品15一只铅笔或者一个本子20一小袋奥利奥饼干25当一天小老师30课间操领操40乒乓球拍50足球或者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