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鼓励军事发展,消灭突厥吐谷浑,却也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大唐名将多,初唐、盛唐打的仗很多都是灭国仗,不会像汉朝那样变成持久战,一战定乾坤,即可最大限度减少战争投入,又可将帝国有生力量变成大唐扩张的仆从军,所以大唐才越打越强。隋末死人太多,有大量土地可以分配。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国家的功臣集团越来越大,吃白饭的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越来越穷,就推行不下去了。打仗有赏赐,战胜能得到一波意外之财(抢),所以战斗积极性和战斗力十分可观。唐朝是关陇集团建立的,关陇武人视关中为天下的中心,不会放任别人威胁罢了。与之类似,中原的政权就会把西北和辽东视为偏远之地。

渭水之盟时,唐朝完全可以战胜突厥,但是后果是两败俱伤,而且消灭不掉突厥,所以当时的人是正确的。再就是李世民的战略很高明,比如在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龟兹,吐谷浑,于阗时都站在道德制高点,所谓的师出有名,先警告,再发兵,所谓的先礼后兵。

在这种时机出击又多出几分胜算,也会得到其他势力支持。李世民很多次力排众议,坚决,不打则忍,要打就必胜!玄武门之变后,贞观初年,唐朝还是很穷的,至少李世民控制的力量还不足以和突厥硬拼,李世民忍了,而底下人有人给建议是迁都。还有赵匡胤也有这个情况,不过赵匡胤有眼光但没李世民这种果断。

李靖打吐谷浑是南北两路歼灭战,不是奇袭。北路李靖指挥,南路侯君集指挥,两路同时攻城拔寨,行军数千里,消灭敌人生力军,大小战役数十起,沿路城池全部攻破,最终会师猛攻敲响吐谷浑的丧钟。李靖把唐灭东突厥之战打出了海湾战争的风采,李靖率精锐骑兵先行沿途消灭突厥军队指挥机构,其后十几万唐军分六路将指挥系统混乱的突厥军队消灭,同时截断颉利可汗的逃亡路线,最终唐军大胜,颉利可汗被擒获。

突厥太虚了,被称控弦百万时期,是大一统突厥的木杆可汗,跟有一票中原北地小弟的始毕可汗,把这两个在位不到三十年刨了,除了短暂在位的伊利,阿逸跟佗钵基本就是突厥内斗时期。东突厥搞出了突利可汗(东突厥是可汗,设这套的),颉利可汗又被薛延陀汗国吊打,西突厥更弱,阿波系起初压着室点密系,阿史那社尔(东突厥的一个设)也能拿下大半西突厥,室点密系拿回江山后肆叶护搞清洗,老功臣咄陆可汗反击,好不容易贺鲁了,唐军来了,一来十姓西突厥就降了一个。

唐继隋制,隋继北周,用现在的眼光唐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军国主义大帝国,一天不扩张浑身难受,事实上不扩张自己会自爆,底下一大群军人等着建功领赏,对外扩张对唐帝国本身有很多益处。一旦扩张受阻本身就很危险了,藩镇也是过度扩张的产物,扩张的惯性也很难及时拉住,安史之乱后矛盾由对外转成了内耗,唐帝国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虽然节度使高度集权肯定有隐患,加上始终没有一个能代替均田制和租庸调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类似安史之乱的节度使大型叛乱肯定会有。但是玄宗朝就爆发肯定是意外,玄宗自己玩平衡玩脱了,至少如果能按照张九龄定下的制度来同时玄宗后期重视下治理而不是权术,节度使至少在两三代人是不会出现叛乱的,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