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220:粗读《镜花缘》5
220.粗读《镜花缘》5
一、食品造假之说
《镜花缘》第六十一回《小才女亭内品茶 老总兵园中留香》说到造假一事。
她们在绿香亭品茶,谭惠芳说假茶自古已有,江浙等处以柳叶做茶,偶尔吃些,好像无什么大碍。但是吴门有数百家以泡过茶的茶叶晒干,妄加药料,诸般制造,竟与新茶无二。
网上曾有一段子形容很多造假的小商小贩,他们可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能够把各种化学药品神奇的组合,造就各种美味出来。就如假酒,可以做出和真酒一样的浓香。
而谭惠芳所说的制假茶也有过之而不比及,“至所用药料,乃雌黄、花青、熟石膏、青鱼胆、柏枝汁之类;其用雌黄者,以其性淫,茶叶亦性淫,二淫相合,则晚茶残片,一经制造,即可变为早春;用花青,取其色有青艳;用柏枝汁,取其味带清香;用青鱼胆,漂去腥臭,取其味苦;雌黄性毒,经火甚于砒霜,故用石膏以解其毒,又能使茶起白霜而色美。人常饮之,阴受其毒,为患不浅。若脾胃虚弱之人,未有不患呕吐、作酸、胀满、腹痛等症。”
苏丹红辣椒事件在2005年轰动一时,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化学添加剂在食品上的运用。食品安全问题也第一次在我头脑里出现。后面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让人震惊。而在我们身边,一些落后地区,劣质的冰激淋、奶茶还真实存在,我们孩子还吃得津津有味。加膨化剂的馒头如同吃棉絮但依然吸引人。
我作为教师能做的就是把这些事实讲给我的学生听,教育他们做真人,不要做奸商。同时要远离这些垃圾食品,才能保证在食品安全上健康成长。不知道他们多年以后如果从事食品行业,会不会记得这样的教育?我只记得以前有一个学生在某火锅店里当服务员,他说他们自己不会吃自己店里的火锅,如果要吃,就会特别弄。因为顾客吃的全是地沟油,那个美味的鸭肠,就放水里漂了一下,根本就没怎么清洗。听到这样的说法,只觉得胃里作呕。
前两天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我和几个朋友去某最近非常火爆餐馆去消费,酒足饭饱之后,算了一下平均每人消费50元。而某天,我的朋友心血来潮,决定在我家弄几个菜,我们到超市现购各种食材,然后精心制作,吃得开心,最后一算,居然人均消费接近100元。餐馆还要算人工,酒水自然要加价,而我们在家是拿的平价,但消费的平均价格几乎是餐馆的两倍。问题就来了,这些低价的餐馆凭什么生存?
也许他们有长期合作的供货渠道,所以原材料更便宜吧!在金堂有一家特色的肥肠粉,叫57车队肥肠粉,从我最初吃的3元一小碗到如今的9元一小碗,价格随市场价格的波动着,但真材实料看得见,你可以就站在锅边看厨师操作。不过我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难道是价格太贵了?这周一我去了,一个人一次性就消费了25元,感觉味道还是原来熟悉的味道,但是好像并没有吃饱,内心觉得价格却不是那么亲民了。这就是一个矛盾,我们希望物美价廉,所以,商家就抓住了这个心理,在价廉方面做足了功夫,但不一定在物美上保证。就如我们在某多多平台上购物,价格的确很诱人,但收到的东西的确很多时候是差强人意。果然如老百姓所说“一分钱一分货”。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许,只有对于我来说,我只能尽力而为之。
虽然我是数学教师,但是每堂课前必说德育之事,就是希望这些孩子品行正派,将来能够心中有他人,而不被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
二、冒名顶替之事
在第六十三回《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中提到了瑶钗了考试本籍文书找不到了,一是可能遗失二是可能忘记带来赴考,秀英就决定自己不考,让瑶钗用自己的文书参考。但瑶钗觉得不妥断然拒绝。后来,唐闺臣和若花把自己和瑶钗同名同姓的伯母的文书给了她,让她参考,最后也是榜上有名。
看似成人之美,值得颂扬,但细细品味,不是冒名顶替之事么?山东曾在清理类似事件时,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慢慢考量,发现这是当时科技不够发达,信息不能对等畅通所致,给冒名顶替者有了可乘之机。我想很多人看过这样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张麻子冒充县令,师爷也不是到鹅城任县令,却能够在鹅城上任,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也道听途说一些冒名顶替的事情,时代久远,无从考证。但是那些拿出来作为龙门阵来摆的时候,却分明看得出,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也觉得自己要有这样的机会应该有多好!感觉这是一个有些疯狂和变态的心态吧!成功,似乎就应该有捷径可寻。
我记得我去办身份证时,我所在的村组已经有一个和我同名同姓之人,所以办身份证的人给我大笔一挥,就把我改了名字。我觉得这个做法挺好,避免了相互冒名顶替的机会。只不过,后来我取身份证的时候,居然又是现在的名字,真让我感慨万分。现在有了网络,我在网上查一查,全国还是有和我同名同姓之人,只是数量不多,还有些欣慰。
李刚这个名字很普遍,所以当“我爸是李刚”这个事件曝光之后,我身边的李刚就成了笑料,看来同名同姓也会躺着中枪。还好,时间是个好东西,可以慢慢把这些热点变成了过去式,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感觉一部《镜花缘》是一本奇书,生活中的故事,似乎在当代社会中落后阶段时还有重演。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法制的健全,我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再过多担心,在考试的方面也感觉到了公正公平。相信,这一切,只会当作沧海一粟来回味而已。
(2020年10月14日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