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礼让斑马线 2024-06-13 07:57:18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礼让斑马线 文//牟少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越来越多,虽然有些斑马线两边安装有行人红绿灯,但是当人车交汇,行人穿越马路时,斑马线上行走的行人,尤其是在小城市,很多斑马线的设置,既不完全规范,又无红绿灯警示,给车主和行人的通行带来很大的惶恐和不便,面临着潜在的危险依然很多,不论是车主还是普通行人,如果都能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礼让斑马线,对于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保障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都是你好我好,皆大欢喜的一件好事。现在,大力提倡"车让人,文明行车",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大众的心里也基本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不仅仅是斑马线的问题,也不是罚款的纠结,而是全社会普遍提倡的一种自觉行为。而"行人脚下拥有红绿灯",也应该有这种意识,如果淡化和模糊这种意识,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仅是简单的追责赔偿,受伤最大的是行人,有可能还会危及生命,这既是法规,也应该是行为规范,遵规守矩,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然而,现在也有一种现象,当我们行走在街头的时候,本来这辆车都已经停了很长时间,刚刚准备起步,结果又冒出个人来,搞得车主无所适从,不过像这种行为往往只是少数,但是最"窝心"的就是,明明看见汽车停在那里,专门等你走过,可是他们走路还是慢悠悠的,丝毫不去感受车主和其他行人的存在,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站在斑马线上,慢打逍遥地玩弄手机,接听电话,更有甚的是,自已过了也就算了,还在原地招呼自已后面还没进入斑马线的同伴,人等齐后,再目不斜视地慢慢通过,嘴里还在不停地咕噜和念叨着:"莫管他,车必须让人"、"你懂不懂交通法,那叫避让,不叫礼让",一脸的不耐烦和"毛闷",车主们等得也很心焦,也不能直接开车,叫人哭笑不得。 尊重应该是相互的。不管是礼让也好,避让也罢,道路交通安全最为重要,绝大多数车主也说:希望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能够看看信号灯,不奢望给我们让路,只要他们守规矩走人行道就行。如果在行人的心里,总认为交通措施的出台全是为了自已,过斑马线不管不看,全凭自已的心情,导致的结果往往会事故频出,现在很多上幼儿园的小孩都懂得,"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停一停"。车主和行人应该站在安全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在学生上下学和上下班的高峰阶段,理应互相体谅,但如果总有行人通过人行道,就会迫使不得不通过的车辆反复停车,这样反倒会增加交通的堵塞和压力,道路的交通规则,要依靠大家的共同维护和遵守,而不是一味地去"礼让"我以为,礼让比避让更为人性化。“车主斑马线的一个礼让,老太太深深的一个鞠躬,小朋友的一个端庄队礼,行人的一个礼貌点头",一幕幕感人的举动,刹那间,拉近的是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迸发出的是人世间的真善美。记得我去年在新西兰的奥克兰,遇到一次至今记忆犹新,感触至深的一件小事:奥克兰街道上车流量不小,但听不见一声鸣笛,过红绿灯时,车辆离斑马线基本一个车位就停,我们有两位朋友绿灯停时没过完马路,但司机仍停止,示意让路人闯红灯经过,文明礼让,生命第一的素质和理念,已融进他们心里。我的本意不是要以夸大外国人的素质,来贬低我们的国民素质,文明礼让,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需要的一缕温暖和期盼吗?!谦逊谦让,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经常在说,予人方便,就是待已仁厚吗?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便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狭窄,越宽容越宽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你我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宏伟目标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共治共理共享的社会管理体系。这些都是描绘的我们未来的幸福美好生活,有一首歌词写得好:"你走来我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在这明媚的世界里,我们充满情和爱"。你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这既得靠法律法规来约束我们,更得靠大家的共同维护和参与。礼让斑马线,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件小事,但它却真真切切地融入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已的生活质量,更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所以,礼让斑马线,全靠你我他。 编审:陈章文作 者简 介 作者:牟少华,湖北利川人,1962年11月出生,现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为人真诚随和,喜欢旅游,追寻自由和理想,旨在放飞自我,放松心情。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