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多《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青春,是迷茫,是疼痛,是告别,却也是一生中最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便以独特的镜头记录了一群生长于文革时期的年轻人的迷茫青春。
姜文的导演,顾长卫的摄影加上夏雨和宁静的本色出演造就它成为了中国新时期以来最为成功的青春电影之一。姜文对电影的处理最值得欣赏之处不在于像大部分导演那样,只描述青春的美好,他善于表达真实的看法,毫不避讳地讲述那一代人青春中的缺失。而顾长卫的摄影技术,也是值得称道,阳光覆盖了整个电影除了片尾的黑白片段。那种灿烂的不真实的阳光洒在混乱的街道上,洒在梧桐树繁密的叶子上,洒在少女的发梢和少男的脊背上,像附在这世界的一层薄薄的翳,却不知能不能穿透孤独少年的内心。还有宁静和夏雨,那时都是18岁的少男少女,两人几乎是本色出演,自然本真,不带一点做作的意味。不同于现在拍出的青春片,只是由明星堆砌起来,根本无法真实地反应时代和青年人的内心需求。
马小军作为文革时期长大的青年代表,反叛,颓废,却又有着所有青年人都拥有的热血梦想——总想做一些他认为很伟大的事。记得有一幕,马小军无意间发现了父亲抽屉里的秘密,有勋章也有避孕套,其实,我认为这个细节非常有深意。勋章代表着父亲军人时代建功立业,也是马小军崇拜所在,而避孕套则反应了脱下军装之后真实的父亲,当然,也是马小军对于性认识的启蒙。而马小军无师自通的开锁技术则象征着他一个人孤独地实施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马小军身边的人,刘忆苦、羊搞、米兰、北蓓在老一辈的人看来,整天街边晃悠,不学无术,打架骂人,毫无疑问,这就是坏孩子,但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与物质都是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只有闹不完的革命,死板的老师和必须为了生计整日忙碌无暇理会孩子的父母,谁有正真走进过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内心呢?那样一个时代,早已湮没于漫漫历史长河,隐匿于飞速前进的时代脚步之下,却总有人会怀念,那街道那阳光,那人那事和他们早已埋葬了的青春。
其实,我一直觉得电影的原著,也就是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主人公可能就是王朔自己或者他年少的伙伴。我觉得王朔是勇敢的,他和所有人一样悄没声息地走过自己的青春却没有像所有人那样选择忘记,而是把它真实地记录下来,直面自己混沌的青春,这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呢?
令我感到很有趣的还有开头和结尾的画面设置,电影的开头是天安门下的毛主席像和一群为文革而内心癫狂的人们,画面相当艳丽灿烂。反而在结尾马小军成年以后,再与少年时的玩伴聚首成了黑白色的世界,我在猜想导演是不是想表达,纵然是成年之后的生活更加富裕,却变成了单调的黑白色,而那些年轻过的贫瘠的日子却是阳光灿烂的。就如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写到“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当我们怀揣着它的时候一文不值,只有当它耗尽,回头看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所以啊,没有灰暗,没有疼痛,只要是青春的,就是阳光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