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室散记
人走背运的时候,喝口凉水都塞牙,放个屁都砸脚后跟。也就该着我们倒霉,我们宿舍的一个同事去了趟“六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我跟另外几个同事也因此“受了牵连”,被关在集体宿舍里“居家隔离”,宿舍变成了临时隔离室。
01
被隔离的头一天,我们没有想太多,总觉得平时上班人累心更累。既然上天让我们摊上了这一“劫难”,我们要把它看成是一个休息的机会,好好享受一番。我们关闭了手机上的闹钟,都说是“万金难买黎明觉”,我们顺势来个“一觉睡到自然醒”。
“家庭隔离”原来是这个样子呀!无非就是关上房门、不让出去胡乱溜达。饿了渴了,有人送吃的、喝的。哪怕是谁想抽烟、喝酒了,给同事们打个电话,片刻就会送到。
同事为我们跑腿,心甘情愿、毫无怨言。我们被隔离,也算是被“限制了自由”,他们给我们买东西跑腿,也算是给公司“出公差”,为我们这几个被隔离的人“献爱心”!甚至,我们还产生了一种错觉:这难道是因“祸”得福了吗?
到了下午两点左右,社区派人过来给我们的门上贴上了封条。同时,我们还被告知:自即日起,我们将在屋里待上14天,在这期间,任何人不能私自动门上的封条,如果我们有什么需求的话,可让公司的同事买好后,交给社区工作人员,必须由工作人员转交给我们。
封门后不久,社区工作人员领着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来给我们几个单独做核酸检测。完事后,房门再次被封。门外还响起振耳的轰鸣声。一个同事惊慌失措地叫嚷道:“这一定是他们在墙上打眼呢!难道他们是想把咱们的门给订死吗?”
随着轰鸣声渐远,我们才听清楚了,那不是他们在往门框上打孔,而是消毒机喷洒消毒液的声音。
02
在隔离前,我们接到通知:要准备好够吃几天的食物。我赶忙跑到超市买了几包干面条、一箱方便面及少许黄瓜和青菜。因为青菜容易腐烂,不易久放。
我们在宿舍隔离属于“居家隔离”,我跟同事分别住在一套房的四个房间,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电饭锅。加上疫情这么严重,我们更是严格遵守分餐制,各做各的、各吃各的。
被隔离的人中,我是仓库的理货员,其余的都是坐办公室的营销兼财会。他们毕业于名牌学校,个个都是公司的精英。平时他们工作起来心细如发,就在我们被封门后,他们才发现,由于疏忽大意,他们竟然连一点吃的都没有准备。
有医务人员上门给我们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他们一改往日的斯文,冲着医生大叫大嚷。医务人员一脸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们只是来给你们做核酸检测的!其他问题你们找社区解决!”
他们几个是公司的顶梁柱,在公司说话还是有点分量的。打个电话,公司主管马上委托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了一些新鲜蔬菜、香肠、鸡蛋。再往后,公司每隔三天就给我们送一次菜。
几天后,我自备的蔬菜没有了,就去公司送来的菜框里拿。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件怪事:公司给我们送来的食材,足够我们吃三四天的。结果,才过了两天,菜筐里的鸡蛋、香肠就没影了,只剩下几个土豆、黄瓜、西红柿。
说真的,如果论吃,我们被隔离的这几个人中,就数我的饭量大。难道这一隔离,几个瘦猴瞬间变成了大肚汉?后来,一个心细的同事发现:那些营养价值最高的食材,被那些智商高的人“储藏”在了他们床头的纸箱里。他们这是“整存零取”,慢慢享用呀!
如果我手边有毛笔的话,我一定给他们送上四个大字:春池嫣韵!
有个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公司反映了这事,还建议公司下次送菜的时候,按人头分成一人一袋。同事的这一义举,照顾了我们这些手头慢、脑子反应迟钝的下力人,我们才没被饿着。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有个厨师说过的一句:“同是一起共事的同事,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03
在隔离室里,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啥叫度日如年。
被隔离的头几天,我们总算静不下心。咱一不会参禅,二不会打坐,更不会念什么经文、咒语。每天只会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地重复着吃饭、睡觉、测量体温,隔几天还要做一次核酸检测。唯一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每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眼瞅着快熬够了14天,结果,社区工作人员提前通知我们:大门暂不解封,具体啥时候解封,还要看市里面的政策,让我们等通知。
半个多月的隔离,让我们原本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我们不再抱怨,而是学会了自我安慰:“估计是要等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才给我们解封吧!时间不会太久,也就这三两天就会有结果了!”仔细想想也是,头都磕了,不在乎多作一个揖。
离解封的日子近了,我们开始考虑解封后的打算。到时候,我先去医院把第二针疫苗打了,原本计划8月3号去打第二针的,就因为隔离只好往后推延。然后去理发店修理一下蓬乱的头发,再去小区门口的“卤味居”啃一顿排骨,给自己补充点营养。
听公司其他同事说,受疫情影响,公司处于半停工状态。就算是开工了,也是上午休息,下午上班发一下物流。
到那时,真要是这样的话,我打算上午不上班的时候,就扛着鱼竿去附近河边的树荫下钓鱼。因为河边空气好,又远离人群。一是避免自己被别人感染,另外也为了他人的健康。虽然我们的健康码是绿色,虽说我们的核酸检测是阴性。毕竟,我们还是被隔离过的人。
作者简介:
鸣蝉。文字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