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道沟,你跨过了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好多人都是按字面意思,直白的理解为: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如果真是这样,那要这道理有何用?孔子的意思其实是说,为了追求仁之大道,并将它得已实现,就算是肉体死去都可以。我们知道战国时期,孔子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政”四处讲学,不但要让那些君王们认可,还得教会他们,甚至留在那里帮助他们实施,不时的受着了打击报复,甚至有生命危险,实在不易。

生活中,好多时候也是这样,我们明明知道该如何如何去做,可就是做不好,甚至做不出来。为什么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前我入职的那家公司,每个月至少要有4次的职工素质提升培训会,现在不是知识付费的时代么?有很多这样的团体,差派讲师在各个企业里有偿授课,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讲社交礼仪,再比如讲团队间如何协助配合,讲台上讲的是声情并茂,道理事例,罗列的清清楚楚;讲台下的听得也是聚精会神,不时还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做笔记的,手机拍照的,讲完后大家一起讨论,讲师还领着做实操。每个人感觉收获都很大,可是第二天上班后,原来咋样,现在还咋样,老师讲的东西还在笔记本上,根本没人去落实在工作中,我没看出这样的培训有任何的果效。

实际上从知道到做到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大家都把它忽略了,那就是重复。

孔子讲道也不是讲完就走,他要留下来,还要得到君王的授权,才能实施改革。他要制定出实施章程和细则条律,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还要派人去督促,指正,引导。让大家把仁政这种思想逐渐的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去,慢慢的大家都了解了,也就会接受这种思想,那时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管理。那么企业里面的情况也一样啊,想要它起到作用,必须要有专人从事推行,督促的工作,必要时还得有奖罚,考核的措施来辅助。

接受一个新的观念或者体系,大家都是愿意的,因为它新鲜,可是若去实行,就要付出10倍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更多。好多的人就不乐意了,因为它会影响到自己的生产生活,如果再没有人去监管,那么没多久可能就忘了,或者被别的新事物给取代了。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这些事情,比如说努力就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这些谁都知道,可是做出来的又有几人能?

简书上大家都知道有个日更群,好多人脑门一热就加入了,信誓旦旦的说每天1000字还是2000字的,可没几天就掉了一片,写作是件很严肃很正式的事情,传递的是正确的观点和积极的元素,胡编乱造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你好意思发布出去?这需要不断的,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历和感悟。这是一个枯燥重复的过程,如果没有定力和毅力很少有人坚持下去。

我1月1日加入简书,到现在十一天,写了十三篇文章,每篇字数1500左右吧,我心里计划就是每天最少一篇。可到今天为止,我妻子就给我点过两个赞,其实我知道她在关注着我,因为她希望我更加优秀啊?可优秀是做出来的,坚持个十天八天的,稍微有点儿自律的人都能做到,难得的是三月五月,甚至三年五年。写文章和早起相比要困难的多,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做给她看(因为我觉得很重要)也要做给自己看。每天我都要保持读书,我做过的笔记,每天定时定量的复习和记忆。我不想再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因为以前做的太多了!

知道和学到的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这是不容易的,他人的认知和我们的理解,这中间还有条叫“践行”的鸿沟,我们无法去量化它们,因为这是抽象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用结果来把它具体化,当我们能够收发自如的应用它们的时候,就是我们成功的日子。

请大家注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简单点儿,学到的东西把它提炼的精要一点儿,我们自己再专注一点儿,允许自己有适度的疲劳但绝不偷懒,不要听理由,不要讲条件,尤其是出自内心的劝慰和建议,因为大脑多数时候是不活跃的,它喜欢照旧不喜欢创新,所以我们尽可能的让它感觉到简单,他就会放松警惕,当有一天我们的方式成为了一种习惯,它是很乐意执行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达芬奇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告诉自己努力一点儿,不要一觉得枯燥了,乏味了就停止。想想解牛的庖丁,如果没有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他能有那么娴熟的技术?还有那些拼搏在赛场上的运动健儿,它们每天在干什么?

愿我们共同努力,成为行动上的巨人!愿我们的付出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