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部电影骗了三次,你还得鼓掌叫好

囤儿在做剧本工作的时候,常常把自己置身于和未来观众斗智的状态,以希望能够写出更有戏剧性的情节,更有意外效果的惊喜。正因如此,囤儿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少被骗。因为电影人的花招,囤儿往往也都用过。囤儿只要看一眼他们给出的信息,就能猜到要玩什么伎俩。可是最近有部新片,连续骗成功了囤儿三次。影片结束的时候,囤儿不得不鼓掌叫好,感叹人外有人。

这部电影是马来西亚导演执导、香港演员出演的《我的妈呀》。囤儿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骗到了。这显然是取自我们的日常感叹语。就像之前把印度片《P.K.》翻译成《我的个神啊》,这种取自日常感叹语的片名,目的就是诙谐。囤儿当然也就没把它当回事儿咯。不料人这影片竟然真的是跟“我的妈”有关。故事蓝本正是源自导演李勇昌跟母亲的真实经历。原来这是一部讲母子亲情的家庭片啊。不是为了诙谐而诙谐的呦~~

这一提亲情、家庭,囤儿的固有印象立刻想到了苦情、煽情。不料导演又骗了囤儿一次,他对亲情的处理,一点儿都不苦情,也不煽情。尤其是他找来了鲍起静出演母亲的老年时代,找来了卫诗雅出演母亲的青年时代。鲍起静真是老来俏型,把患上黄昏症候群的母亲演得非常可爱。虽然她的行为给儿子带来了不少的苦恼,但对于第三方观众而言,只会生出许多许多的怜爱。尤其是她对虚无事物的恐惧,看得人哭笑不得。卫诗雅有现在年轻女演员身上大多绝迹了的干净感。她演一个带着小孩的单亲妈妈,特别让人心疼。她并非高大全的完美母亲,甚至在小小的儿子眼里“劣迹斑斑”。可她干净的眼神、干净的双手,令她那所谓的劣迹都带上了母爱的橡皮擦。

《我的妈呀》是个典型的不能以一句话梗概来做预判的电影。现在网上的一句话梗概大多是“20年未回家的儿子,为病重的母亲实现愿望清单”。听上去好像一集情感综艺节目的内容。其实这只是本片大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而已,占全片的时长不过三分之一。这又是导演骗我们的一次。他知道自己剧本里故事性最强的段落是哪段。他刻意留着这段,放在最后。他有意用前三分之二的时长来为自己的故事核心做铺垫。而且他还把前三分之二再一分为二,一半是过去、一半是现在,交错呈现。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还真不是最后儿子帮母亲按着愿望清单去实现愿望,而是影片中期,儿子对母亲怕鬼一筹莫展,竟异想天开地假扮道士去抓鬼。儿子对自己的行为是极为不信的,但母亲却信了他。这个巨大的反差,能让人感悟到亲情中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的妈呀》的导演李勇昌的确是个很能用电影“撒谎”的人,而他骗得你越厉害,你反而越能看到真的东西、善的东西和美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