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蔚认定方钧没问题,陈毅几次暗示没引起警觉,后果然投敌叛逃
一、一定要用对人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间,陈毅同志去大港、大路镇一带检查部队的建设情况,管文蔚因有其他事,没有陪他去。他从大港回来,了解到二支队长方钧的问题,也了解到部队的纪律,特别是军民关系有些问题。他吃过晚饭就和管文蔚在煤油灯下聊起天来。那时,部队都住在丹北下山头管德辉家,那里是个很偏僻的山村,只有几户人家。陈毅同志到部队来,经常住在这里。
他问管文蔚:“你对你部队干部的情况是否都了解?”
管文蔚很不虚心地说:“我同他们已经共事很久,哪有不了解的!”
他立起身来,默不作声。停了一会,他说:“那你说说看。”我把纵队里主要干部以及一些营级干部的情况,作了并不确切的汇报。
他问:“二支队长方钧怎么样?”
管文蔚说:“现在看来没有什么问题,将来难说。”
他紧追一句:“你怎么晓得他现在没有问题?”
管文蔚说:“没有看出他有离开新四军的动向。”
“不,你刚才还谈到他不赞成部队党化,这就是问题。他不肯把部队交给党,就是大问题。有的人赞成抗日,今天同我们走一条路,明天国共分裂,他就不和我们走一条路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原来站在我们党周围的许多人就倒向国民党。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不能忘记。现在情况虽和过去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不能不提高警惕。”陈毅同志十分严肃地说。
他看出管文蔚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继续说:
“我们今天打天下,一定要识人,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带好兵的关键性问题。现在是游击环境,又是三角斗争,如果不识人,部队会被人拉跑的。就是将来拿到政权,照样还是有人会戳你的窟窿。”
“齐桓公虽然是饭桶,但用对了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就把国家搞好了。刘邦能识张良、萧何,萧何又识韩信,都用对了人。楚霸王不识人,失了范增,最后只好别姬。诸葛亮会识人,但错用了马谡,街亭失掉了,险遭大祸。曹操也会识人,但不识蒋干,上了大当。赵孝成王更是不会识人,免掉廉颇的职,叫夸夸其谈的赵括做大军统帅,和秦国打仗,结果在长平被秦国大将白起打败,被俘被活埋的达四十五万人。赵括本人也在那里送了命。其实,像赵括、马谡这样的人,不叫他当司令,让他当个参谋,不就好了嘛!
“今天,我们用人主要依靠党,但党的用人还是要靠领导同志能识人呀。识人不是靠听他的讲话,也不是靠部门同志的汇报,主要看他的表现,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的全部历史的表现。一定要到他的工作岗位上去了解他,看他的工作,听听群众对他的意见,切不要偏听偏信。对阿谈奉承的人,要十分小心经常提意见的人,倒大都是好同志。就是听人家的说话,也要注意,他是在老老实实谈问题,还是吹牛皮?没知识的人最喜欢听阿谈奉承的话。说奉承话的目的是讨你喜欢,好升官发财。这些要十分注意。”他叮咛说:“方钧这个人有问题,要及早处理。”对这个意见,管文蔚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方钧当我的面多次表示过,要跟随首长抗战到底,决不变心。于是管文蔚就愚蠢地相信了他的话,把这件事拖下去了。
二、严守纪律
第二天早饭后,他把政治部主任龙树林和一支队政委郭猛同志等找来,询问部队干部的思想状况,军民关系等问题,特别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执行情况。郭猛同志作了汇报,优点讲得不少,缺点讲得太少。陈毅同志当时很不高兴,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当面给予严厉的批评。他说:“据我在大港一带了解到的情况,和你说的很不一样。部队有进步是不错,但进步很慢,纪律也不很好,不像你说的很好。毛病还不少呐,光看好的,不看坏的,这是害了党,害了部队。大港乡间有一个老太当面给我讲:是一支队的同志住在她家里,把她家里两只生蛋的老母鸡用低价强行买去吃了,还打破她家一只花碗,没有赔。部队走了,门板也不上好,你们也不检查。还有,你们一个干部住在一个地主家里,和那个地主家的使女搞上关系,群众反映很坏。这些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与群众的关系搞得这样坏,将来敌伪'扫荡’时,怎么得了!
我们的部队所以无敌于天下,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打骂群众,不欺负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解除苦痛。你们虽没有像国民党、日本鬼子那样摧残人民,但是你们是扰民了。扰民的军队,群众必然要打倒他。”
“我们与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鱼离了水,鱼就死了。部队离开了群众也就没有力量。我们的力量来自群众,群众就是我们的水。如果我们离开了群众,也就没有力量了。你们做了对不起群众的事,怎么去见群众?我们什么时候把这个道理忘掉,就会在那个时候烂掉。”
陈毅同志最后要求立即在部队内部普遍进行一次群众纪律检查和教育,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贯彻下去。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打破那个老太婆的碗,马上叫人去赔偿。买了人家的鸡,也马上把钱补足送去,并向人家道歉。
陈毅同志对他们的批评非常严肃,而且很生气。郭猛听得满头大汗,管文蔚也很难过。管文蔚不了解这些情况,但这个责任也是管文蔚的,不能完全由他们负。实际上,批评他们,也就是批评管文蔚。
陈毅同志去后,一支队派人把赔偿的碗送去给那个老太。买鸡的钱也补足了,并向老太赔不是。这么一做,在群众中一下传开了。以后,部队开到那里,群众的招待格外热情了。
三、方钧叛逃
一九三九年五月间,方钧果然企图带着他的支队投靠韩德勤,幸而他的阴谋被发现了。陈毅同志为防止韩德勤出兵接应,令二团主力一部会同挺进纵队一、三、四支队,迅速把他的枪缴了,接管了方钧占领的大桥、新老洲和杨中新坝等地。方仅带了几个人,化了装,乘天色未明,悄悄地逃往兴化。韩德勤大怒,把他关进了监狱。这次战斗中,挺进纵队派往苏北指挥的政治部主任龙树林同志,不幸中流弹牺牲。龙树林同志,江西人,在苏联学过炮兵,对党忠诚老实,作风正派,谦虚谨慎,能听取不同意见,经常深入连队进行调查研究。他来挺进纵队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很受干部、战士的爱戴。他的牺牲,大家都感到十分悲痛。
方钧事件发生,管文蔚既深深钦佩陈毅同志敏锐的眼力,又为自己的愚蠢、不能识人而懊恼。不久,有些同志对管文蔚用人不当提出尖锐的意见,陈毅同志不但没有严厉责备管文蔚,反而自己出来承担领导责任。他对有意见的同志说:“埋怨他干什么,是我没有给他讲清楚嘛!我们在井冈山的时候,部队反水的事情也是有的。在尖锐的民族斗争中,这类事情是难免的,今后还可能发生。我们的责任,不是责备,而是要从这里吸取教训。”
事后,他又诚恳地对管文蔚说:“老管,你对方钧处理迟了。上次我和你谈过,你本应立即把方钧调离部队。群众对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你要吸取教训。”
管文蔚向陈毅同志作了检讨:“我经验不足,加上自以为是,因此犯了错误。”
陈毅同志说:“经验的取得,往往是要付出痛苦的代价的,所以经验是宝贵的。”
听了陈毅同志的这些话,管文蔚心里感到温暖,也觉得惭愧。类似这种情况,许多高级干部都遇到过。一旦工作中有了差错,陈毅同志总是出来承担责任,十分注意保护同志的积极性,并且一如既往地给予信任。即使批评,也很讲究方法和效果,从来不叫难堪,而是心悦诚服。有时他也发大脾气,但都是大的原则问题。对犯错误的问题,他是这样看待的:“干工作,犯错误,这是常有的事,不要奇怪,不要求全责备。同志犯了错误,就帮助他改,不要一棍子打死,或者就此不信任他,甚至不用他。如果这样,就是不会用人,也就不容易识别好坏干部了。”他曾举过这样的例子说:“从前秦国的大将白起,起初打过几次小败仗,同僚们有意见,有的甚至主张杀掉他。秦王还是保护他,用他,最后白起成了一个大军事家。'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经验,是宝贵的,是做好事情的重要因素。没有失败经验的同志最后是可能遭到大失败的。”
许多同志说,在陈毅同志的领导下工作,心情真是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