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纳闷,没有精神的山东大学这120年是怎么走过来的?》

百年山大不知道自己的大学精神为何物

最近,我大山东的事挺多,动不动就上头条上热搜,可谓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这不,作为山东最高学府的山东大学,也不省心,又惹事了,而且这事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了。

山东大学马上迎来建校120周年,本是一件喜事,但因一个不走心的操作,一下子在网上又火了。惹出事端的是一份通知,近日,为了纪念学校建校120周年,山东大学发布了一份征求“山东大学精神”的通告。

我想,山大公开向社会征集“山大精神”,本来是想展示自己谦虚情怀的,然而通知才发出,就被人狠狠地给怼了:

这位网友的意思很明显,作为一所在国内排前几名的重点大学,其大学精神应该是多年来积累和沉淀的,然后总结和提炼,是早就应该存在的。现在却要从外部世界进行征求,请问山大校长,你这是办的哪门子大学?

要知道,“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基础”,如果一个大学不知道什么是大学精神,真是有点可笑。

这事真不知道山大是怎么想的,这让我想起句骂人的话来,说“哭了半天不知谁死了”,敢情这山大办了120年学了,竟然一直处于“没有精神”的状态,这不就是行尸走肉吗?

此头一开,前段时间山大的留学生事件再次被扒出来:

这丑,山大出的可是猝不及防。没办法,网友是有记忆的。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山东大学该如何挽回自己的名誉损失呢?

山大这几年在网上被人追着打,还真有些“失魂落魄”的感觉。

谈到大学精神,历史悠久的大学都是有精神的。大学精神并不是校训,而是体现在大学培养的人的做事风格中。

   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大学都是有精神的,如北大精神是自由开放,清华精神是务实,中国科技大学的精神则可以用严济慈老校长的“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概括。

什么是大学精神?我觉得是一种绵绵不绝、与时俱进的传承。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学校既有明的精神,也有暗的精神。明的精神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暗的精神则只能由一代代学生心领神会。

大学作为一个存在的实体,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寄存于这一实体中的精神却不能仅靠视觉就能观察到,必须深入其中才可体会。“精神”一词抽象却富有魅力,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她的精神。如何界定“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大学精神的内核是一种不媚俗的精神,既是潜心向学的纯粹的学术精神,又是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的正确的批判精神。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冷冰冰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笔者认为,“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培养有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知识、有责任心的人。要教育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继承前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情,学习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为民的品德。关心天下大事,使自己服从于社会,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

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是精神世界深层次问题,它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科学的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三是培养爱心。要教育学生爱父母、爱生活、爱事业、爱祖国。

第四是培养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胸怀坦荡,高风亮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第五是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但教育学生如何认知,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敢于奋斗,善于成才。

总之,育人的目的就是实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说到最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大学的“大学精神”真的不应该是征集而来的,正如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校长的这话,山大真应该好好品品。

山大,你可长点心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