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乐 荷之美
(一)
莲湖公园的荷花谢了,剩下高大粗壮的荷叶;丰庆公园的荷花也谢了,剩下不多的莲蓬。
八月初,在公交车上,看见永阳公园还开有荷花。
九月底,一个周六下午,到了周至的化女泉。池塘里有几盆荷花和睡莲,荷花只开了一朵,花不大。还有一个刚冒出头的花苞。荷叶既不多,也不大。池中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鲤鱼。
虽不起眼。用手机随意拍。拍出后,让我吃一惊!特别入画。究其原因:美的元素——荷花、荷叶、花蕾、莲蓬,一个不少。点、线、面一个不落。另外:寓意吉祥。剩余的,就凭美感去抓拍了。
又拍了几张,小荷上落了一只蜻蜓。还有鱼儿游进了画面。这是在公园的大池塘不容易抓拍到的。
太阳晒得铁栏杆发烫,越拍摄越有兴趣。蜻蜓也很配合,静静的立在荷尖上,摆着POSE,等着你拍摄……
鱼儿悠然的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画面上方;一会儿又钻到荷叶下面;一会儿碰碎荷花的倒影;一会儿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回家后,才注意到其中的一张照片:荷尖有蜻蜓,蜻蜓上方有两尾鱼。
顿时理解花鸟画中把鱼画在画面上方的原因了。
花苞上有蜻蜓,上面的空白 就代表天空。花的上面有鱼,上面的空白,就代表水。花上面既有蜻蜓又有鱼。这时,空白既是天空同时又是水。
看了这张图片。对国画中的留白,一目了然了。
国画中的空白,有时代表天,有时代表雨,有时代表风,有时代表云雾;空白有时代表地,有时代表雪,有时代表路,有时代表水,偶尔还代表冰……
国画的留白,很有意思。留白让人遐想,留白产生气韵,留白渲染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我对这张照片念念不忘:鱼和蜻蜓排列整齐,似乎在无形的跑道上冲刺。觉得很有趣。最后面的黄鲤,在画面的最高处。这个高,实际还没有高出水平面。看到鱼儿悠闲。“无意争高下,自在逍遥游。”从脑海里冒出。
那时,蜻蜓一直占着最高,最美的位置。于是在前面加了两句:
浅浅池塘中,
独占一枝头。
无意争高下,
自在逍遥游。
(二)
想到惠子与庄子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看见在水中从容的鲦鱼,感受到游鱼的快乐。
惠子不明白,辩论到:你不是鱼,怎知道鱼快乐?
庄子顺着惠子的理性逻辑反问到:你不是我。你怎知道,我不能感受到鱼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懂你,你不是鱼,你当然不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从理智中回转出来,说:在你开始的问题中,已经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我原本就能感受到鱼的快乐。
庄子陷入了惠子的逻辑中,从辩论的角度,庄周没辩论过惠子。
从事实上,庄子虚、静的心,确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只是惠子不能明白。
庄子以恬适的感情与知觉,对鱼作美的观照,因而使鱼成为美的对象。庄子所代表的是以无用为用,忘我或物化(是主客两忘的境界,物化是自己随物而化)的艺术精神。
惠子用逻辑推理的因果关系的思维,不能理解庄周对美的观照。惠子所代表的是“遍为万物说”,“以善辩为名”的理智精神。
(三)
对美的观照,是让自己的心虚、静下来,进入忘我的状态,然后就能感受到美。如果这时再用理智判断去证实。往往会破坏美的感受。
想起201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在石油大学南门看玉兰的情境。在十多株高大的玉兰树下,看到千朵万朵的白玉兰。有盛开的、有含苞待放的,还有没开的花蕾。我唯独感受到了一朵与众不同,特别是透过花瓣的缝隙,看到花蕊生命力很强。随后,我用理智分析,想寻找出依据。与旁边的花朵做比较,也没有发现非常特别之处。尽管这样,我还相信自己的直感,于是把爱人喊了过来。我们静静地欣赏,就在那个时刻,花朵积蓄足够的力量,“啪”的一声,弹掉花瓣上“厚厚的帽子”。瞬间,花瓣次第在我们面前缓缓绽放。
美感,是天生的。给心留一定的空间。完全遵从当下的感受。对美就会很敏感的。
第一时间对美的感受,不是用理智能分析出来的。如果太实用、太理智,心被有用挤得满满的。就完全感受不到一丁点的美。
美虽不实用,无用之用必有大用,可以滋养人的灵性。灵性越强,对美越敏感。生活越有情趣。
“恬淡虚无众美从之”。心虚、静下来,就能感受到自然中的大美。
当用画笔,用相机,或者用刻刀,把美的感受,表现成作品时,瞬间的美感形象化了,定格成了永恒。真正的大美不仅能经得起用美术理论地推敲,还能经得起漫长岁月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