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细节(3)----血压你会测量吗?》

接上篇

我们知道高血压的危害,控制高血压带来的许多益处,也知道正确的测量血压,那么你知道该如何治疗高血压吗?

其实治疗高血压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要求。

当然,这些不同的要求其实是细节性的差异。总的差别不大,但恰恰是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一,高血压病治疗的整体原则

通常来说,绝大多数成年人的高血压病诊疗要遵循如下要求。对于儿童高血压需做特别讨论,本专题将不涉及。

1,血压达标是第一要求

有很多研究证实,在血压相同时,不同药物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很多疗效差异来自于血压水平差异-----哪怕这个差异只有3/2mmHg。

当然,这里不涉及到合并症。如考虑不同合并症,则有不同药物偏好。

2,尽量选择长效制剂

就如先前篇章讨论的,降压治疗要实现全天的平均血压下降,包括夜间血压水平。

非长效降压药物不能实现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所以不是我们应该首选的。(参考《高血压病的细节(3)----血压你会测量吗?》)

比如,降压的利尿剂里,我们应该首选氯噻酮、吲达帕胺;而不是氢氯噻嗪。

虽然没有直接的对照研究来证明两者差异。但许多研究间接对照证实,氯噻酮等长效利尿剂有更好的血压达标,更好的心脑血管保护效果。

长效制剂让病人一天一次口服,减少漏服机会;还同样减少了漏服导致的血压波动,这也是长效制剂更优越的理由。

3,不同合并症决定药物偏好

在血压达标的前提下,不同的合并症应有所倾向。因为这些倾向可带来额外获益。

  • 对于糖尿病,通常不选择β受体阻滞剂,因为增加糖尿病风险(卡维地洛是例外)

  • 对于有慢性左心衰病人,我们要优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 对于有尿蛋白量增高的慢性肾病患者,优选ACEI或ARB

  • 对于有心房颤动、心绞痛症状等,应优选β受体阻滞剂

  • ……

4,不同人群决定目标血压

由于年龄、合并症等因素,不同人群可能需要设置个性化的目标血压。

同时还需注意目标血压需要注意血压测量方式;是家庭血压测量、ABPM,还是医生诊室内血压?

不同测量方式的目标血压不一样。

我们建议优选ABPM作为血压管理时的血压测量方式。如不能,则选择家庭「自动示波法」测定血压数值。(参考《高血压病的细节(3)----血压你会测量吗?》)

好的血压监测能更能保证降压获益!

很多所谓降压未能获益,其实是血压测量不佳带来的「虚假血压达标」

5,什么时候考虑继发性高血压?

尽管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也认识到过去以为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里,其实很多是继发性高血压。但是,并不需要把所有继发性高血压发现出来。

这是因为很多继发性高血压予以常规降压治疗,即可实现降压目标;把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找出来并不能特别获益。

但的确有些人群需要找到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因为找到病因「可能」带来额外获益:

  • 证实18岁前就有高血压

  • 高血压伴显著电解质紊乱

  • 30岁以下、不肥胖、及无其他常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 3种降压药治疗(包括利尿剂)未能实现血压达标

  • 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病

  • 其他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体征(比如腹部血管杂音)

儿童高血压需要另外讨论

二,高血压病的非药物干预

所有高血压病患者,我们优先启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而且,哪怕已经开始药物治疗,我们仍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应持之以恒!

尽管生活方式干预带来的血压下降幅度是有限的----可能只有3~5mmHg;但,小幅度的血压下降也足以显著获益。

具体的建议包括:

1,每天摄入的钠盐<2.3g;(以氯化钠计算则为<6g);

2,注意味精、鸡精、酱油、蚝油等等也包含钠盐。

3,使用盐勺来控制每天的钠盐摄入

4,对于没有高钾血症风险者,推荐富含钾饮食;

5,控制住体重

6,增加运动量;运动带来的血压下降独立于体重下降。

7,限制含糖饮食;虽然对血压无直接关联,但对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血管风险等有益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能实现血压达标,未必需要药物降压。

不要侥幸,对于有显著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血压显著增高者,我们不能「坐等」生活方式干预来实现血压达标。而应该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对于高血压低风险人群,3~6个月的生活方式未能实现血压达标,也应考虑药物降压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