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的秘密
犀鸟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大型鸟类,因嘴呈象牙色,外形又像犀牛的角,故称为:犀鸟
犀鸟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全球共有40多种犀鸟。在亚洲,它们是热带雨林的旗舰鸟种。因外形奇特,加上繁殖行为特殊,犀鸟颇受观鸟人和拍鸟人喜爱。
中国迄今记录有5种犀鸟: 花冠皱盔犀鸟
棕颈犀鸟
双角犀鸟
冠斑犀鸟
白喉犀鸟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的雨林,位于大盈江、羯羊河、南奔江之间,属于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最低210米,此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在即将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级别的提升将直接影响物种的研究投入、保护政策、管理实践、执法司法和公众教育, 包括物种保护项目的设置与投入、自然保护区建立或升级、国家公园规划、重要栖息地划定、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相关案件的认定和判罚, 以及公众环境意识和科学普及宣传等。
鸟类学家将犀鸟归入佛法僧目,单立一个犀鸟科,分为11属46种。因种类不同,犀鸟上喙基部具有不同形态的盔突,有的种类喙侧有醒目的雕纹。
犀鸟主要在森林上层活动,结群活动飞行时一只接一只鱼贯而行。不知是因体型较大还是为了节约能量,它们飞行姿势很有趣,两翅扇动几次后便向前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再扇几下翅膀,再滑行一段距离,如此反复,与人们摇橹使船有点相似。犀鸟因为翅膀下的覆羽未能遮蔽飞羽基部,飞行时因气流和飞羽的相互作用,发出特殊的响声,人们听到这声音就知道犀鸟飞来了。
作为鸟类中忠贞者的代表之一的犀鸟,犀鸟终身不换配偶。它们在树洞中营巢,并用独有的方式共同养育后代:犀鸟在孵卵育雏期间,雄鸟会把雌鸟囚禁在树洞中,自己担负觅食喂养雌鸟的责任。选好产卵孵化的树洞后,雌鸟在洞内,雄鸟衔泥将洞口封闭,只保留一个“小窗口”用于交流和喂食。
白天,雄鸟奔波于森林和“家庭”之间,无比贴心地喂养着雌鸟和幼鸟,夜间,它们就在树洞外站岗放哨。如果雄鸟力不胜任,有些种类的雌鸟会啄破洞口缝隙出来,再将洞封好,与雄鸟一起喂养幼鸟。不过也有些种类的犀鸟孵出幼鸟后,依然待在巢中和幼鸟一起享用雄鸟的喂养,目的是减少天敌的伤害。
犀鸟夫妻双方中任何一方离世后,另一只不会“再婚“,会绝食盘旋飞行,然后殉情死亡。犀鸟这种奇特的繁殖习性,成为人民崇拜的“多情鸟”,变成忠贞爱情的象征。
犀鸟是杂食性鸟类,通常在树冠层活动,觅食榕树果实和其他野果,也猎食两栖爬行类、鸟类、啮齿类的小动物。它们的喙巨大而灵巧,不仅能衔食多枚野果,还能轻松捕食小动物,修建巢洞,喂食雌鸟和雏鸟。犀鸟取食野果,吃掉果皮,吐出果核。这种习性让犀鸟可以把树木的种子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因此被誉为“森林播种机”或“森林农夫”。
犀鸟还是一种较为长寿的鸟,它们的寿命一般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
在中国,仅有过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等5种犀鸟的记录,它们仅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东南部。曾几何时,在我国南部一些地区还能较频繁地看到犀鸟,此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在即将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如今它们在我国濒临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