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节气(一):“平气法”与“定气法”
古人批八字时,在定节气时用的是“平气法”,而清以后定节气用的是“定气法”。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平气法”和“定气法”分别是什么。
平气法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放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者比夹钟......
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 日行一度而岁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岁而积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复合,故舍八十岁而复故曰。
定气法
随着天文历算的进步,人们对天象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北齐时期(公元565年前后),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也就是太阳每走过15°的时间并不是均等的,存在着“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隋书·天文志》)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还对太阳一回归年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定量描述。
最终给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份太阳运动不均匀性改正数值表格,即“日躔表”。并导致了内插法的诞生。为区分之前平分时间而定节气的方法,此种以太阳实际运作轨迹来定节气的方法被称之为“定气法”。从而开启了中国历法上的平气、定气之分。
唐《宣明历》
简单的说,定气法就是将太阳行使的黄道角度平均分成24份,每份15度,从冬至开始,太阳每到相应的位置,就是对应的节气。
那么是平气法与定气法孰优孰劣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二十四节气”属于太阳历的范畴,是对太阳相对位置的说明。
按平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时,能够保证各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在置闰月时很方便,但不能保证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
而按定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时,二十四节气就有了准确的天文意义,与一年中太阳照射的变化有了固定的关系,因而是最符合天象的方法。但每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则不再是均匀分布了。
可谓各有优劣。
但既然定气法更符合天象,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一直是用平气法呢?
节气与阴历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纪年是阴阳合历,用月行记月,用日行记年。因为相应的周期不同,产生了偏差,需要通过置闰进行修正。
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那么如何置闰呢?在先秦时期,统一为年底置闰。即在1年的最后增加一月,以为闰月。
所以,在隋唐时期以后,历法中虽然涵盖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日躔盈缩”运算,但只有在日月交食等需要精确推算的问题上才使用定气法。而在编订历法、排布节气时,继续使用定气法这个简便算法。
以恒气注历,以定气算日月交食。
唐·僧一行《大衍历议》
那么我们现在定节气用的是平气法还是定气法呢?待下文细说~~
更多民俗禁忌,欢迎关注融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