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文学,绕不开这两人:一个教你勇往前行、一个和你并肩孤独
中国文坛大师如云,有一对亲兄弟,成果斐然,经历却令人惋惜。
他们一同留学东洋,定下永不分家的誓约。
后来,国家陷于危难之际,哥哥弃医从文,开启中国现代文学之大门。
弟弟紧随其后,成为当时为数不多懂希腊语的散文名家。
然而,不知何故,兄弟二人失和,哥哥搬离家邸,至死都没有重归于好。
他们,正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鲁迅和周作人。
不论什么年纪、身份,若想要了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人际关系及价值观,都应当读一读鲁迅和周作人。
因为无论是文学成就还是性格经历,他们都极具代表性。
已故大师张中行曾评价鲁迅和周作人,“一个趋于信,一个止于疑”。
同样是身处黑暗,鲁迅会选择追逐光明,或干脆自己成为光。而周作人不同,他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在黑暗中,找找月光,听听风声。
他们就像是中国人的灵魂两面,一面热血狂狷、一面冷静冲淡。当他们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格。
郁达夫则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丰富、伟大。”
或许你从小学开始学鲁迅的文章,但真正读懂,一定是在经历社会摸爬滚打、人情冷暖之后。
届时,你才能体会他的豪情、正气,被他力透纸背的深刻震惊,对他所揭示的关于生活、人性的真相感到强烈共鸣。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唯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绝望正与希望相同,大恨恰恰是大爱的起点。”
所有不愿沉睡的灵魂,都不会拒绝鲁迅。
常读鲁迅的人,看待事物一针见血,心境扩大、不轻易疲倦,处世比一般人更理性智慧。
而周作人的才华更是毋庸置疑,他的文字魅力,在于你劳碌疲倦时读他,会惊觉生命虽微小,但蕴藏无穷美好。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最好是娴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
不必忙乱地奔向前去,
也不要对于落日忘记感谢那曾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金庸曾说,周作人是影响其文学生涯重要的人之一。读周作人的文章,是能让人心灵不再粗糙、荒芜的。
遗憾的是,市面上关于这两位文豪的作品数不胜数,却没有一套二人的合集版本,供我们了解这对兄弟。
看全集没那个时间、精力、金钱。分开买又觉得性价比不高、篇目有遗漏,了解得不够仔细。
于是,年近九旬的“出版界双雄”——朱正、锺叔河,亲自编选,集结成这套《鲁迅选集》和《周作人散文》(共9册)。
用全集一半都不到的价格,就能让你清晰了解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富争议的 “文坛双雄”鲁迅与周作人的生平、思想、及其人格魅力。
让你在这个人云亦云、快餐文学盛行的时代,感受经典文学的滋养熏陶,拥有分辨是非、正邪的格局与思考力。
于繁忙疲倦的日常里,体会到瓦屋纸窗、清泉绿茶的诗意生活美学。
“湖南出版界有两个人物闻名全国,一个是锺叔河,一个是比锺叔河大3天的朱正。”
锺叔河是著名的老出版家,钱锺书第一次作序就是为他的著作。
近百岁高龄的杨绛,也在身体诸多不便的情况下,为其亲笔写序。
而朱正先生潜心研究鲁迅70余载,当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全集》,采纳了不少他的修正意见。
可以说他是鲁迅最忠实的读者,也是最挑剔的读者。
锺叔河与朱正,就如鲁迅与周作人,金友玉昆,交相辉映。
不仅一起在茶陵劳教,在新闻干部训练班是同学,在《新湖南报》是同事,二人还都担任过总编辑。
* 朱正和锺叔河
一个以对鲁迅的研究而蜚声知识界,另一个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署名周作人的书。
能翻阅由他们编选的鲁迅、周作人文集,是我们的幸运。
这两套书,皆以时间为线索编集而成,选文均是优中选优,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并存,很有观赏价值。
你既能读到他们经典的代表作,还可循着作者人生轨迹,感悟不同时段的语言风格、用词爱好、关注内容的转变。
如此深入仔细,非一般选集能及,喜爱鲁迅、或想品鉴周作人文字的人入手这套准没错。
今天,下单前100名,还可获赠「朱正、锺叔河」两位老先生的亲笔签名藏书票。
使这套文集不仅值得一阅,还可成为足以传家珍藏的宝贝,可谓千载难逢。
限量赠送「朱正」亲笔签名藏书票
这套《鲁迅选集》共有4册,皆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的《鲁迅全集》选录。
朱正说:“他好的地方我很佩服,但他走的弯路,我还是给他指出来。”
书里选录鲁迅各时期最重要、精彩的文章。
舍去事务性的来往信件,和以鲁迅名义发表而实非鲁迅所作,或者鲁迅因受误导而作的文章,使你了解得更客观、公正。
第一卷包括《鲁迅小说选集》《鲁迅散文选集》《鲁迅诗集》三部分。
注:《鲁迅小说选集》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本小说集里选出二十五篇作品编成。
注:《鲁迅散文选集》,除了《野草》《朝花夕拾》两本散文集里选出十九篇作品以外,还把别的杂文集里一些回忆往事、怀念故人的散文性质文章也选了一些编入 。
注:《鲁迅诗集》则包括了鲁迅所作的全部旧体诗。
第二卷和第三卷为《鲁迅杂文选集》,朱正说,鲁迅数量最多、意义最重要的作品是杂文。看过他的全部杂文,方能明白其思想深刻之处。
注:第二卷选编鲁迅1929年及以前的杂文作品,第三卷选编鲁迅1930年及以后的杂文作品。
倘若你想要了解鲁迅各个时期的处境、生活状态,从书信里看最为直观。
第四卷包括《鲁迅学术著作选集》和《鲁迅书信选集》两个部分,透过这一卷,你会看到更加日常、真实化的鲁迅。
这一次的选编不同以往,朱正先生不断挖掘新史料,试图让我们站在新时代,用新视角,重新把握鲁迅。
重新看待这个100年过去,仍旧最了解中国人的伟大作家。
鲁迅在答复斯诺问中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是谁时,毫不犹豫的说:“周作人排在第一。”
周作人的作品,是否称得上“中国现代散文的巅峰”,翻开这卷书便可知。
这套《周作人散文》,延续了锺叔河先生一贯的严谨作风,阅读流畅无碍。
注:锺先生将其在编辑《周作人散文全集》时,校改原件(印本、报章、杂志、抄件、手稿)脱讹倒衍的文字一一以注释形式在本套选集中作出了校记,并标明“锺校”,以与周氏自注相区别。
他在序言中说:“选择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文章之美。”
七百余篇文章,涵盖一八九八至一九六六年间周作人的书信、翻译、书评文评、时事评论、所见所感、生活记事。
将周作人对生存的困惑,寻求真实与爱意的梦,于历史中思考的生命哲学,一一纳入这五册书里,让你对这个神秘冷清的作家,有如知己般亲密相惜。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涅槃之乐不如饮一杯淡酒。
我们哀悼死者,并不一定是在体察他灭亡之苦痛与悲哀,实在多是引动追怀,痛切的发生今昔存殁之感。无论怎样相信神灭,或是厌世,这种感伤恐终不易摆脱。
我只希望,祈祷,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
但我又舍不得不看,好像身上有伤的人,明知触着是很痛的,但有时仍是不自禁地要用手去摸,感到新的剧痛,保留他受伤的意识。
周作人的散文重情理、有见识、行云流水、冲淡平实,无论男女老幼,读来都觉怡人。
他在看似无用的闲情中寻找快乐,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灵魂的释放。
这套书虽篇目不多,但内容丰富,生活百味,尽在其中,是你我慰藉心灵的艺术之书。
正如周作人所言:“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的生活哲学”。
英雄的时代远去,但鲁迅和周作人不曾脱离现代中国人的生活。
我们仍旧无比需要他们,在囿于社会的复杂与焦虑时、在渴望自由而无法脱身时、在内心仍被那些文字触动时。
浮躁迷茫的时代,翻开这卷书,和鲁迅一同燃烧,对抗虚妄。
和周作人并肩眺望远方,让思想折射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