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张瑞芳回忆柯庆施

早在1958年,毛主席就己经称当时才56岁的柯庆施为“柯老”,其实毛主席年长柯庆施9岁。

柯庆施年纪不大就被尊称为“柯老”,原因在于其资格老。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柯庆施是“我们党最早见过列宁的同志”。

柯庆施,原名柯尚惠,又名思敬、怪君,号立本,生于1902年,安徽歙县南乡竹溪村人氏。1920年18岁的柯庆施开始与陈独秀通信。陈独秀喜欢这位比他小20多岁的小同乡。不久陈给柯写信,让他来上海。这年经杨明斋、俞秀松介绍柯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八卷第三期上,刊登了柯庆施写给陈独秀的有关讨论劳动专政问题的信。

来到上海之后,柯庆施常去陈独秀家。1921年10月4日下午2时,巡警突然包围了陈独秀住所,除了陈独秀被捕之外,同时被捕的还有陈独秀夫人高君曼以及包惠僧(一大代表)、杨明斋(中共早期著名活动家,当时与张太雷刚从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归来)、柯庆施,共五人。上海报纸纷载陈独秀被捕的消息,柯庆施的名字也曝光于媒体。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花了很多钱营救五人(保金达500两白银),10月26日五人出狱。

1922年1月,20岁的柯庆施与张国焘、邓培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接见,并同列宁握过手。后来由于邓培在1927年牺牲,张国焘叛党,柯庆施成了中共党内唯一见过列宁的人。周子健(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在2000年5月28日回忆说:“1939年初在延安,调我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明任部长。副部长是柯庆施同志。听王明说,党内现在只有柯庆施见过列宁。”

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之后,柯庆施“团转党”,由张秋人介绍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早年,柯庆施有两个雅号:因长了个大鼻子,人称“柯大鼻子”;还有个雅号叫“柯怪”。这个“柯怪”源于柯庆施在1919年3月10日为自己取的笔名“怪君”。柯庆施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古者恒以喜事而名于他物,以示不忘之意。余则因时势之多奇而生无穷之悲惧,然己又乏除怪之能。故以‘怪’哉为吾名,以示不忘,而思以扫除之也。”

丁玲写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一文中,曾顺便写及“柯怪”。寥寥数笔,可谓传神。那是1923年,“柯怪”不过是个21岁的毛头小伙,丁玲回忆说:

一天,有一个老熟人来看我们了。这就是柯庆施,那时大家叫他柯怪,是我们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时认识的。他那时常到我们宿舍来玩,一坐半天,谈不出什么理论,也谈不出什么有趣的事。我们大家不喜欢他。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没有感到他来这里是想追求谁,想找一个女友谈恋爱,或是玩玩。因此,我们尽管嘲笑他是一个“烂板凳”(意思是他能坐烂板凳),却并不十分给他下不去,他也从来不怪罪我们……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柯庆施由林伯渠介绍参加了国民党。后来柯庆施担任了一系列重要的职务:1927年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前委书记、组织部长,1935年与高文华、李大章等共同主持中共河北省委工作。

抗战爆发后,柯前往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延安女子大学副校长。电影演员张瑞芳曾经回忆:“当年在延安,柯老还是被亲切地称为老柯的时候,我娘和他住得很近,还不时地为他在棉裤上打补丁。东一块补丁,西一块补丁,最后相似颜色的布头怎么也找不到了,娘说:‘只有一块红布了。’老柯说:‘红布就红布吧。’于是,老柯穿着一条带着红补丁的棉裤到处走,照样挺神气的。”

1947年11月12日石门(石家庄市)解放,成为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取的第一个大城市。柯庆施被任命为石门市市长(石门12月改称石家庄市);1949年冬,出任南京市市长;1952年11月,出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54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柯庆施接替陈毅出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摘转自: 永宣论史)

(0)

相关推荐

  •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7-05 03:09[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回眸]作者:张以楠1921年6月3日,上海濡湿闷热.租界的洋人们正沉浸在因为异域财富而产生的快感与苦恼中.没有 ...

  • “毁誉参半”陈独秀:一生为国家兴亡而奋斗,当今盛世如先驱所愿

    1942年的5月27日,四川江津(今为重庆江津)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个老人在贫病交加之中停止了呼吸.这个老人,叫陈独秀,那个在后世毁誉参半,留下无数传奇的陈独秀. 陈独秀"独秀"这个 ...

  • 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改革家.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者,新文化 ...

  • 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3】

    综上所述,共产国际给予上海发起组的资助,主要是在印刷与开展宣传活动方面.然囿于经费匮乏,这种资助的规模.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是值得存疑的.到1920 年10 月底,苏俄最后一次汇款给上海的维经斯基,随后维 ...

  • 历史,终将还你以清白

    近日,央视播出的历史剧<觉醒年代>引起好评如潮.<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唤醒民智为起点,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标志,通过群像刻画,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历史的说,没有这一代人的 ...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李大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 黑白木刻 郭伟利 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写照.他穷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研究.讲授和 ...

  • 揭秘: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有哪些功绩?

    1925年1月的上海,元旦刚过,寒风呼啸,冬天的第一场雪仍未消融.临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的虹口东宝兴路上,出现了一些陌生面孔. 听说话口音,南腔北调.看相貌打扮,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个高鼻梁的外国人 ...

  • 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没有头衔的最高负责人是谁

    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 论资历,他不是中共最早一批党员之一.论学历,也不是很高,北京俄文专修馆毕业,故其精通俄文,在早期中共领导人中俄文最好,这恰恰成为其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 ...

  • 中共第一个纲领的产生及未解之谜

    作者 / 吴志菲 1840年,急于向海外扩张的欧洲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 ...

  • 《1921》让百年前的“青春”有了清晰的画面

    100年前,有一场隐秘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召开.这是一次智慧.勇气与意志的比拼,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创业团队".   100年前,有一群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 ...

  • 王明回国“装老大”始末:绝对是自封的,共...

    王明回国"装老大"始末:绝对是自封的,共产国际没人给他撑腰. 1937年11月,王明从共产国际(莫斯科)来到延安时,就连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都到机场,翘首以盼,毕恭毕敬,热 ...

  • 曾庆榴|混沌初开: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摘 要]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同共产国际使者.陈独秀来粤有密切的关系.1920年秋,共产国际派米诺尔.别斯林来到广州,在他们的策划并亲自参加之下,广州"组织了共产党",其成员 ...

  • 【(散文)我们的老乡高自立】

           我们的老乡高自立,萍乡青山镇源头村人,参加过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任红三军政委兼军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        按说这样的经历也算不简单, ...

  • 【文人情操之极致】——记瞿秋白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 ...

  • 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2】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 诚如胡适所述,北京同人此时聘陈独秀在上海专任<新青年>编辑,并每月从编辑部用度中划拨编辑费100 元作为陈氏的收入.1920年12 月,陈独秀赴广州前,特为致函北京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