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专业厨师烧肉前的这些处理技巧,你都掌握了吗?
烧肉前的处理
1、清洗
家畜肉类的初步加工,主要是指对猪、牛、羊肉、内脏、头蹄、尾、舌等的清洗。主要清洗方法有翻洗法、擦洗法、刮洗法、冲洗法、漂洗法及烫洗法等。
有些原料未必只用一种清洗方法,如肠、胃等需要并用上述几种方法清洗,才能洗净。
1)翻洗法
就是将原料翻过来洗。主要用于肠、胃等内脏的清洗,因肠胃内部非常脏,翻过来才能洗静。
洗大肠使用套肠翻洗法,是将肠口较大的一端翻过来,用手撑开,注入清水,使之完全翻面之后,用手或刮板刮去肠内壁的污物,再用水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2)擦洗法
一般使用食盐或明矾擦搓,主要为除去附在原料上的脂肪和粘稠物。将胃肠清洗后,再翻过来,用食盐、明矾及少量醋揉擦其外壁,除去粘液。
3)冲洗法
对肺使用冲洗法,因为肺叶的气管和支气管组织复杂,充满了肺泡,血污难以清除。因此,洗时将肺管接在水龙头下或水管口处,将水注入肺中,扩张肺叶,冲出血污,直到肺色变白,而后割破肺的外膜,再加以清洗。
4)刮洗法
是用菜刀刮去原料外皮的污秽物及残毛的方法。例如洗蹄爪时用小刀刮去爪间污垢与残毛。也有采用火烫或拔取的方法。洗舌时,先浸在热水中,至舌苔变白,立即用小刀刮去舌苔,再加以清洗。
5)漂洗法
指用清水漂洗,适用于脑、脊髓等。因为脑、髓非常柔软易碎,清洗时先放在清水中,用牙签或草棒轻轻除去外侧的毛细管膜及血管,再用清水轻轻洗涤。
6)烫洗法
经过清洗的原料,再放入锅内加热或煮沸,以去臭气,称为烫洗。主要用于除臭和血污。烫洗时必须将原料与冷水同时放入锅内,逐渐加热,防止原料因外边突然萎缩而紧紧卷起。
2、悼水(水煮)
悼水是把洗净的原料放进水锅,加热至半熟状态后,取出切好,再进行加工。大部分蔬菜和带有腥味或污物的肉类,都要掉水.主要为排出肉类的血,除去异味并缩短正式加工时间。
悼水分为冷水锅与沸水锅
冷水锅悼水时,原料与冷水同时入锅。此法适用于腥味大且有血污的羊肉、猪大肠、胃等。从冷水开始加热,中间翻动数次,使其均匀受热,水沸时取出,不可过热。
沸水锅悼水时,先烧沸锅中的水,再放入原料。此法适合于肉类中腥味小、血少者。如鸡、鸭、蹄髈、方肉等。可以放进沸水中除去腥味,水再沸腾时取出。
掉水时应注意:
一是各种原料大小、色泽、软硬、香味均不同,控制好悼水的时间;
二是有特殊气味的原料与一般原料分开悼水;
三是色浓的和色淡的原料分开悼水;
四是处理好掉水与保持原料养分的关系,根据原料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尽量避免营养成分损失。
3、过油
过油是将已经成形或悼水的原料,在油锅中作初步的热处理,主要适用于方肉、蹄骼等大的肉块。制法是先将原料入锅水煮,至筷子可戳破时,捞起除去水分,放入油锅中,炸熟后起锅。
过油时注意油量必须到原料全部浸入的程度,用强火待锅油冒清烟时,放入原料,适当减小火力,使之不致炸焦。
原料入锅时,一定要使皮下肉上,因皮组织弹性强,不易炸熟,皮在下能炸熟且有使之柔软的作用。如果油表面浮现泡沫时,要除去。原料出锅后通常立即浸入冷水中,可使皮产生皱纹。
4、上色(走红)
上色指将原料和各种有色的调味品,放入锅中加热,使材料着色。通常如“酱肉”“酱鸭”“红烧鸡”“红烧蹄骼”“过油肉”“过油蹄骼”等,都必须上色。
上色的方法是将掉水或过油的原料放入连续使用的锅中(锅中留老汤),先用强火煮沸,再改用弱火加热,使调味品的颜色慢慢渗入原料中。上色中通常置竹笼于锅底,再将原料置于竹笼中,防止原料焦附锅底。
上色使用的材料,是酱油、绍兴酒、糖水,有时将桂皮、八角等香料放入卤汁(老汤)中。卤汁可连续使用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