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小院风情的变迁

小院风情的变迁

作者:张平

五十年代中期,西师为了给院系调 整中从外校引入的教育人材,营造更好的居家环境建一 新居(下合作村)。
橙黄色的木地板,淡黄清雅的门窗框格
绿盈盈的沙网门拦,每户内设白瓷洁净的抽水马桶。(50年代中当属前卫),室外绿树环绕,周边有池塘,小山,翠竹青青,香气浓烈的野玫瑰花布满堡坎沿边,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怡人。
村里有5家西洋派住户,(外语系,音乐系的)门前的小花园打理得精致讲究,竹篱上爬满了各色小 ,或有传出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声声优雅动听,令人驻足回望。其余住户为教育系,中文系数学系等,也许是家风所致,西派子女别具风情,相比之下,更具豪爽开放。
西派包头哥穿着时尚,油汪汪的发型在阳光映照下更显顺滑光亮。他喜欢以手风琴为伴,畅呤抒情歌曲…你含包欲放的 一旦盛开就更美丽…来吧,快来吧,我的那玫瑰花 你快过来吧…歌声热烈,情绪昂扬,包头哥常常自我陶醉其中…
一日,手风琴声再起,包头哥约来几个舞伴,自筹家庭舞会,明快的手风琴节奏伴随男女情歌畅语,好生热闹。
我约上小伴,躲在窗下探望,两副淡雅绿帘泄开2~3寸的缝隙,小伴们踮起脚,相拥窥望。
男士轻护女士腰间,另一手或抚肩,或两伴手心相握,默默相望,尽管空间有限,原地旋转的舞步仍显娴雅尽兴。小伴们说他们'浪',我却觉得他们'浪'中好有情。
包头哥听见外有窃窃私语,拉开绿帘,小伴们一哄而散,躲闪于墙角,觉得羞愧难当。
自文革开始,村里优雅的琴声不再响起,包头哥的舞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西洋派的门前花园杂草丛生。常能见到的是村里60一70%的家父老朽们胸前挂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大牌低头而归。且时有被抄家…站高凳挨斗。造反派眼里,这里成了封资修的黑窩,专政重点…
终有春回大地,记不清何年起,西师网球场恢复了夜间舞会,小伴们也都青春年少,夜间舞会仍是青少们的最爰,不为邀伴共舞,而为尽心捣蛋。
大学生们两两相拥,各显真情,青少们则以其快捷灵活的身手穿梭其间,致舞伴们不得过份忘情,或踏掉高跟鞋,或相撞失礼。男女舞伴怨怨相诉却也无奈,必竟,公共场地,各取所乐。
捣蛋,只是表象,深蓄于青少内心的最大满足是以己所为,左右着场上成人的动态和情志,为彰显,为满足,与大人们共乐舞场。
青少往事,记忆犹新,常常令我回味无穷。
西师附中初66级1班张平
2020年8月9日

憨憨故事 百姓记忆—纪实内容阅读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