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青州
1936年夏,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行踏上益都的土地。在始建于北宋的万年桥上,古城的气韵氤氲升腾,气象不凡。在当地最古老的北关街上,店铺密集,人流如织,浓烈的烟火气息感染着他们。
踏上古城土地万年桥上吟咏
《窗子以外》是林徽因散文的代表作。她写道:“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隔着一个窗子你还想明白多少事?这里你迷糊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会明白的。”
在益都,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风景。
1936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之邀,来到山东考察古建筑。他们从临淄踏上益都的土地,同行的还有建筑学家刘敦桢及两位助手。连日来的劳累和酷热让他们早早入睡了。第二日清晨,一行人在当地官员陪同下,来到始建于北宋的万年桥,他们被惊到了。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城啊!虽说经历了多少朝代的战争的洗礼,依然是古城的样子,气势不减。站在万年桥上,古城的气韵氤氲升腾,就像早晨河面升起的雾气,云蒸霞蔚,气象不凡。南阳河抱城如偃月,南阳城、东阳城隔河对峙,高家园还有一段城墙,据说是东阳城的城墙。古城西南有群山连翠,勾勒着连绵的天际线。
林徽因不禁吟哦起一首诗,那是4月在北平写的《无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
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
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当地人告知林徽因一行:古城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往北看去,就是当地最古老的北关街。这里有过古都的历史。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以益都为首都,在城区西北隅,建起了一座广固城,作为行政中心。东晋义熙六年(410),南燕国灭,广固城破。随后,羊穆之成为青州刺史,于北阳河东另筑新城,就是东阳城。那时的北关街已经是东阳城的重要街道。至明初,古城的行政中心迁到了南阳城,原东阳城改称北关,北关街依旧保留。
来访者跟着当地人,沿着崎岖的石板路走上了北关街。
游览明清古街感受烟火气息
北关街北起镇武庙,南止万年桥。街上有许多老字号,由北向南,太原酒店、泉盛酒店、福盛羊肉馆、阜源酒店、新聚羊肉馆、祝家点心铺、邱家铁锅铺、金城衡药店等,沿街店铺密集,人流如织,市场繁荣,还有木质结构的老店铺数十栋。
明清时期,北关街是连接旗城与南阳城的必经之路。北关街北端路西有一书香门第,俗称“陈家大门”。北关十字口西,明清时期称“柴禾市街”,在清代乾隆年间,街民何潜修、刘文远、房潭三人同时考中贡士,邻里引以为荣,将此街改为“三贡街”。
十字口东,东端是鸭子湾崖,曾有弥陀寺。明衡王第三代衡王之弟商河王重修该寺时,把文物大齐碑移至此寺内。清乾隆年间又将此碑移至文昌宫。
北关大街南端人称桥坝崖子,顺斜坡大青方石铺路向上向西,就是宋代遗址表海楼了。此楼原为纪念姜太公所建。宋朝青州知州范仲淹、欧阳修和好多名人都在此留下了吟咏青州山水、怀古感叹的诗词。可惜表海楼已经不在了。
随着战火的焚毁和青州府治所益都县治所南迁南阳城,寺庙楼宇古迹多数不存了,黄金地带的桥坝崖子左右成为青州名人与大户的府邸、公馆和商铺。梁思成叹息道:“可惜了,又一个残缺的古城!”
这本也不是太出众的县城,在山西、河南、陕西,营造精妙、历史久远的古建筑太多了。那些,却多是宫室、寺院和世家,是生发着崇高威压气息的砖瓦木石。如今,这小城的逼仄的街巷里,庭院深深处,不知居住着多少平民百姓,隐没着多少如梦的往事。贩夫走卒走过来了,叫卖声不绝于耳。梁思成、林徽因感受到了久违的烟火气息。林徽因不禁时时驻足,拍下独特的山花造型,也记录下此间的木结构卯榫的排列方式,看此处人家的门楼、影壁、屋脊。岁月在青石板街留下的印记,是沟沟壑壑,是不平整的石块布局,是打磨得光滑如镜的石面。林徽因忍不住眼角湿润了,这样的民间,这样的古城,没有帝王大宦、富商巨贾,那平凡的痕迹却直接戳进了人的心窝窝。
已经被强光晒出太阳色的女子,不事修饰,却还是太扎眼了,所到之处是一片片的喧哗。人们小声地议论着,客从何处来。有和善的大婶上下打量着林徽因,露出一抹微笑。一处茶肆的老板,热情邀约,主客一行人且做歇息,喝了一碗大碗茶,谈论起古街的逸闻趣事,老板似乎啥也知道,滔滔地诉说着。林徽因有些走神:这是立体的构画,描在这里许多样脸,在顺城脚的茶铺里,隐隐起喧腾声一片。各种的姿势,生活刻画着不同方面。茶座上全坐满了,笑的,皱眉的,有的抽着旱烟,老的,慈祥的面纹,年轻的,灵活的眼睛,都暂要时间在茶杯上停住,不再会扰乱心情!这是立体的构画,设色在小生活旁边,阴凉南瓜棚下茶铺,照样热闹的又过了一天。
遥看东阳故址建筑错落大气
返程回到桥上,向南望去,是赫龙宫,是北门里古街。赫龙宫供奉的神灵是赫龙帝君,镇锁桥下的水患,保障万年桥的牢固。山门前有三孔牌坊,正对桥北的庙宇山门。赫龙宫的院内有高大的黑松,枝叶繁茂,树冠高大,高出了城垛。所以林徽因曾说过这里树木葱郁奇高。北门城墙巍然耸立着,在南阳河的静静水波映衬下,更加雄壮。桥面不宽,只有七孔。林徽因看了下面的水兽构件,踱步来到了桥南,登上了城墙,向北一望,林徽因“啊”一声喊叫了起来。
在高处,才看到此时的东阳城故址上古建筑从南往北层层抬高,一步步高上去了。仔细一数,竟然就有七八级的样子。那些住户依照土地形势随意而建,房屋并不规则,却有了一番自在的意味,够闲适的。眼前有屋面的仰合瓦,有屋山,有几户人家的敞开的院落,清晰可见,随意却不显杂乱。明清的、二十世纪初的,各个时期的建筑堆叠在一起。顺古街而上,看得到尖尖的屋顶向北方延伸,夹杂着电线杆。这宏大的场景啊!林徽因忙取出了画板,在城墙的垛口上支好,把这烟火的人间定格在自己的画页上。
林徽因作画的间歇,激动地讲起来:“这是我见过的不一样的古城啊!好就好在山与城、城与河、人与城的无缝隙的连接。建筑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古建更是重视整体感。你们看,这气势真是独一无二的啊。上千年过去了,造城的基本形势还在,古城的曾为一方都会的气场还是这么强大!”随行人也都啧啧称奇。
一行人走进了北门,高高的城楼里面,藏着北门的瓮城。外门并不起眼,是一个歇山式的小楼,蹲坐于城墙之上。进得外门,就是瓮城了。青石板路面旁侧两边是低矮的民房,东西各有七八间铺子。青石板路面极窄,铺子的屋檐交错地搭着棚架,上面遮盖着芦席和白布,也好遮阳,也好避雨。仰望就是内门楼了,内门城墙顶上,是重檐歇山顶的楼宇,让人眼前一亮。
进了内门,东西两边,是东马道和西马道,通往城楼,铺子的招牌和幌子,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向前走去,街道稍微疏朗一些,是一些住户和商铺,分不清是住人的还是做买卖的,或者本来就是商住一体的。包子铺、羊肉馆、杂货店、铁匠铺、点心铺、刻字铺、西药房、五金店、鞋铺等等,店面林立着。行人擦肩,叫卖声不断。当地随行人介绍:北门城楼两边的城墙,西高东低,东边有东北角楼、马虎台,中间是北门敌楼,西边还有水门顶子和铎楼庙。这些门头铺子,白天营业就是店铺,晚上门板一上,就成了居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