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规范与变化

格律诗是典型的规范化了的文体。但何以在严整的框架内森严的格律下写出千万首意境各异的佳作来?除了诗人有生花妙笔的天赋外,还在于格律本身就存在变化的空间。因为格律本身就是在历代诗人对诗艺孜孜不倦的追求中产生的。    格律诗是规范与变化的对立统一体,在规范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多变。    规范就是标准化,像方块汉字一样,外观整齐划一,但可容纳无穷的内容,而且凡独立创作的作品,绝无可能有内容重复的,也不会对创意形成限制。何以做到这点?依靠变化也。                   有人比喻写格律诗是“带着镣铐跳舞”,将格律比喻为镣铐,将变化比喻为跳舞的舞姿,有一定道理。    格律诗有律绝,五律,七律,排律。律绝相当于“截取”律诗的四句,排律相当于五律或七律中间增加了联数。所以可以以七律为例,看看规范和允许的变化有哪些?

一, 不可变的规范:

1, 基本格式:句数与字数:每句五字(五言)或七字(七言);每首四句(绝句)、八句(律诗)、超过八句的偶数句(排律);

2, 基本句式:律句。句法结构:上二(或四)+下三 。

3, 声律和韵律:押平韵一韵;双数句必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4, 对仗要求。至少有一联(颈联)必须讲究对偶,一般中二联对仗。

二, 变化

1,句子声律“一三五不论”。

律诗标准平仄谱是“二字一节”。在律诗初萌的永明体时期,沈约的“四声八病”中首忌“平头”,其时对第一字要求就已经

是灵活的了:“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

由于“一三五不论”产生了数种不同的律句平仄形式。

2,对仗的联数。组成一首律诗有四联,允许对仗的联数为一二三四。一般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这就给创作者极大的写作自由空间,不会形成四联皆是对偶句。尾联多用流水对,更容易收住全篇。

四联全对仗的,如杜甫的“登高”,但数量较少 :四联全对仗:《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一般首联不对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般尾联也不须对仗:《咏怀古迹》一  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典型的律诗多是首联尾联均不用对仗的,如:《咏怀古迹》二  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甚至有少于两联的对仗诗,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李白《塞下曲》、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只有颈联对仗: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也叫“偷春体”。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3,平仄沾对原则。组成律诗的四联,由每联的上联平起或仄起,决定了每联的平仄形式。诗律沾对的要求,实际就是避免四联平仄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种变化。

标准七律例:杜甫《宿府》

首联平起: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颔联仄起: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颈联平起: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尾联仄起。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可见粘对原则使各联平仄形式交替。若四联平仄形式皆相同,则所写的诗就是所谓“折腰体”。

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前三联:

首联平起: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颔联平起: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颈联平起: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咏怀古迹二》前两联:首联仄起: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颔联仄起: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王维《渭城曲》:首联平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次联平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见折腰体是犯了各联平仄雷同的毛病,少了变化。4,押韵。关于四声俱备。除不允许复韵(韵脚字重字、同义字、连续同音字无间隔的),挤韵(句中用同韵字,且较多)外,最好平分阴阳,仄分上去。保证了音调的多变。实际上“四声俱备”是古风的要求。格律诗一句中除了要求平仄转换外,对其中每个字的平仄,也是要求多样化才好。若仄声字或平声字全是同声,在音调上也会显得呆板。在仄韵诗或词中,允许上去通押,更应注意四声俱备,但要注意押入声韵的词一般不与上去通押。5,句子结构的变化,避免句子结构雷同(避免“四平头”“摞眼”“重位”“长撷腰”“长解镫”)。此处所谓“四平头”是清代学者纪昀和沈德潜在诗评中论及的、律诗中间两联每句头部连用四个地名,或四句头两字句式结构完全相同,使四句句式显得呆板;“摞眼”指句中动词位置相同;“重位”指句尾同是动词。(实际上“摞眼”即“长撷腰”,“重位”即“长解镫”病。)

“长撷腰”和“长解镫”来自于《诗式》(《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二十八种病”的说法虽然繁琐,但所列“长撷腰“和“长”解镫”病是很有道理的,即诗句结构不能太单调。撷:束系,撷腰句结构:五字句例: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镫:马镫,解镫句结构:五字句例: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以上句型皆是正常的五字句结构。但若两联所有的句子皆是同一种结构(叫“长撷腰”或“长解镫”),就失去了变化,会使诗的节奏显得单调。下面例诗引自《文镜秘府论》:

长撷腰例:上官仪诗曰:

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

长解镫例:上官仪诗曰:“

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

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间,就是一种变化也!在《文镜秘府论》种特别提到:“四言、七言及诸赋颂,以第一句首字,第二句首字,不得同声,不复拘以字数次第也。”可见由五言推及七言,“平头”同样限于每句开头第一第二字,七言第三第四字不再算“头”了。6,拗句和特殊拗句的运用。这是一种故意突破格律限制的现象,在标准律诗之外,产生了古风式的律诗(杜甫,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等都有这种律诗作品)。例: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圻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苏轼《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穿林翠羽飞。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另,在律句之外故意使用拗句;包括使用“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例:

特殊拗句:杜甫《宿府》尾联: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林逋《山园小梅》颔联和尾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上句或本句前部拗之后再补救之;这些声律上的变化,只是为了多样性而已。例:出句大拗对句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出句小拗对句救,同时本句自救避孤平: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李商隐《落花》。

变化,多属于格律之外更高级的修辞形式。有些并非强制性规定。例如很多名诗也有“四平头”、“摞眼”、“重位”(“长撷腰”或“长解镫”)、重韵、挤韵、撞韵、甚至出律等情况。唯一不变的准则是诗义第一,律不害义,和对诗艺的不懈追求。

(0)

相关推荐

  • 中国诗歌报首届诗词学习班学员第十二课作业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中国诗歌报★天安门文学 格律诗押韵的最后一节课,作业要求稍难一点,作一首仄起首句押韵式七律,为必做题,一首平起首句押. 五律,为选做题.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 ...

  • 墨香阁文学工作室《判官讲格律》

    格律诗词讲义 作者/判官 个人简介: 判官,男,四川人,酷爱格律诗词,立志传承古风国学. 一.什么是格律诗 1.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 ...

  • 谢默斯·希尼《个人的诗泉》

    希尼把这些日常性.地方性的生活瞬间转喻成诗人或任何人常常面对的问题,这些生活瞬间既现实又超现实,既具体又抽象,既隐秘又公开,有力地唤起读者们多种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本诗中,在井口"看不到自己 ...

  • 格律诗对仗技巧的变化

    在律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颈联,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诗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仅能使律诗显得凝练.整齐.匀称.典雅,而且也是律诗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胸襟.气度,可 ...

  • 话话电视剧《天道》——格律诗公司股份3次大变化

     格律诗公司的成立,缘起古城三个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二人想借丁元英之能达成致富的目的,同时冯世杰又希冀这个公司能帮助到老家王庙村的乡里乡亲脱贫致富. 这当然是他们二人的一面妄想,丁元英岂会理会这 ...

  • 思念母亲/写在母亲节(格律诗一组)

    前言: 和风轻拂,阳光明媚.当满目姹紫嫣红百花艳,杨柳轻摆绿丝绦时,迎着初夏的绚丽朝霞,伴着鸟语花香,母亲节,又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遥看天际边那火红的朝阳,成为为母亲节点燃的耀眼烛光,兰天下又回旋起祝 ...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宋名竞格律诗二首

    格律诗两首 一,七律 . 初夏家乡吟 文/雅轩逸人(江西) 饱览青葱别暮春,清歌一曲唱芳醇. 黄莺戏柳溪泉闹,布谷咕枝彩蝶循. 日暖千山昭盛日,人亲万水映忙人. 江南醉眺秧苗绿,古邑繁华幸福臻. 二, ...

  • 格律诗布局一定要起承转合吗,杜甫的《绝句》为何没有这种安排?

    请问格律诗布局一定要起承转合吗?那么杜甫的<绝句>有起承转合吗? 一定要遵守?当然不 这个提问方式是错误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很多是一定的.比如不吃饭,一定会饿死,不拉屎,一定会憋死.但 ...

  • 格律诗韵脚字声调的问题

    2015年五一黄金周,闲来无事,在网络上翻阅有关谈论格律诗用韵忌讳的文章,对落韵(出韵).挤韵.撞韵.凑韵.哑韵.连韵.重韵.倒韵.混韵等的论述很是赞赏,充实提高了自己,但是,对某文提出的这样一条格律 ...

  • 格律诗第二讲:何为平仄?格律的第一条法则

    大家好.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格律诗的知识. 平仄是格律诗的基础 我们上一讲说到了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严格遵守平仄格律.那么什么是格律?按照我们今天的普遍理解,"格"是格式 ...

  • 格律诗口诀38句,学懂你也会写诗了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

  • 格律是枷锁?一文说清13种拗救,格律诗可以更灵活

    始于南朝末,兴于盛唐的格律诗,可谓将古汉语文学的美推到了极致,它是音乐与文字最完美的结合.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以格律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寥寥数字间,总能塑造一种令人神迷的意境: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