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二)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二)
当年,我们的恒伟老师,大家可能在群里面都见过或听说过这个老师,当时我正在出门诊,他发过来一个方子,就是大温脾丸的一个变化,我看了以后,我说这个方子里面好像有两味药不太对——他发了一个问号,为啥?——我说那两味药不太像是这个方子里面的——他笑,他说哪两味?——我啪啪写出来——他:噢!就是我调整的两味药。你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在哪儿知道吗?就是他调的那两味药,刚好是治症状的药,明白了没有?不是符合这个法式的这个药。他原话就是(我)三分钟之内(回复),其实我是看着病人给他回答的。当时看到这个方子,脑子已经反应出来了,我说此方与乌梅丸堪称姊妹,后面大家知道了吧!乌梅丸与大温脾为姊妹方,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被提出来的。他说你咋看出来的?——我说我就把它画了一下,乌梅丸符合天元式法,是按照河图来立的方子。——哇,可能吗?我们先立个悬念,我们先看看张仲景在他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怎样写的,好多人认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一个伪书,我给大家讲,我们先不探讨伪不伪,我们先探讨它的科学价值、学术价值到底有多深。我们看,第一次出现乌梅丸的地方是在前面的伤寒例中。“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蚘者,乌梅丸。”他是认为这个方子是治蛔虫的一个方子,如果说你认为治蛔虫就是乌梅丸。你光这么认为,你是把这么好的一个天元式法的方子当做小鸡在用。(治)吐蛔虫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功效而已,里面道理是非常深的。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桂枝六两、蜀椒四两、附子六两。 刚才我们的药(大温脾丸)多少味啊?十一味。如果说我们把麦和曲合到一块变成一个麯这个字的话,刚好十味药。不多不少是吧!那么我们看一看张仲景的方子,他讲“右十味,共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大家知道这个药方,如果按照一两等于十五克来计算,大家知道这个药方能吃多久吗?谁能实证一下能吃多久?我恐怕在座的,可能当今在讲伤寒的老师,他都不知道吃多久。我给大家讲,这个(可以)吃一年,整整一年的药。换句话来说,这个病根本不是两天就能好的病,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蛔虫还简单些,如果真是一个复杂的厥阴病,这个药丸子肯定要吃上年才能治愈,真正的治愈。丸者缓也,汤者荡也,散者散也,对吧!是不一样的意思,我们现在没办法怎么办呢?我们现在把这个丸变成什么,变成汤,吃几副难喝死了,症状稍微缓解就不吃了。过一段时间病人又来了,大家发现这个特点没有,当时效果很好,后面不了了之,到后面不找你了,为啥?这个药太难吃了,找别的医生去了。原因在哪里?就是你没有定见,你根本就没有按照乌梅丸这个法式去做。大家知道这个乌梅丸为什么300枚吗?大家知道不知道?300是3后面加了两个零,大家都知道三,如果说你懂河图洛书就知道,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无非就是扩大了一百倍而已。你看阴阳数术,那么请问一下这个方子是不是治厥阴的方子?厥阴是啥?厥阴就是木,东方木。300枚,我告诉大家,哪个数(对应)的这个药,他的靶点就指向哪个位置。等一会我把河图洛书慢慢地给大家讲,讲了以后——哇!原来古人这么立方的。他绝对不是想象出来的,既是实证,同时根据天地宇宙的变化规律,就是模拟天地宇宙的变化规律,放到方子里。方子里面寓的是圆。所以,我在群里面讲,你跟我学习,首先要把我的中医微信十讲(听一听),我把一些秘密已经穿插到了里面,通过显传的方法,已经给大家讲出来了。这个药丸你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好多人说这个米也是药啊!他用的不是米,他用的米蒸熟时候的气,大家知道吗?“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使劲得捣。“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这个药丸谁这么做了?我没见人这么做。说是乌梅丸,他根本就不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的,最多把这个药和在一块用粉碎机打,连(乌梅)核都不去,更别说拿苦酒渍一宿了。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大家都快节奏,要快餐式的服务。大家喜欢吃妈妈炖上几个小时做的那个饭,还是喜欢吃那种快餐呢?肯定妈妈炖的那个饭香啊!为啥?因为里面有爱心啊,对吧!似乎这个社会现在很容易出现大师级的人物——今天刚学伤寒,后天就说:哎呀!一帮人都不懂中医啊!我要去推广中医。——后来我说中医不需要你去推广啊!你推不推广,他都在那里。他都在那里等你N年了,等你来的时候发现,他早在那里等你呢,等你慢慢长大——我都给你准备好了,你相信我吃饭就完了,你不相信我,你自己再创去吧!——大师云集吧!哪儿有那么多大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前段时间来了个小孩,这个孩子来找我看啥了?这个小孩经常莫名其妙的肚子疼,经常感冒之类的,给我讲了一大堆。这个小孩一来的时候,山根这里犯青,脸上还有这种斑斑点点白色的,有些人叫它桃花癣,有些人叫它虫斑。把眼睛一掰开,看见有啥?蓝斑。手一伸开,指甲上有白色的虫噬样的斑,这都是虫的表现,还有呢,口唇一翻开,口唇下面斑斑点点的东西,小点。特别搞针灸的人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因为有时候要放血之类的。这些都是虫的表现。那小孩走着走着,哎哟肚子疼,过一会儿又起来了,又和正常人一样。疼的严重的时候直接倒地,啊啊的喊,家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我看一下我说这个其实蛮简单的,诊断不对。说他免疫力差,大夫都说免疫力差。现在免疫力差成泛滥了,是吧!免疫力等不等于正气?不等于。免疫力是西医的一种说法。中医没有免疫力这一说,明确的我还没有看到这个词。后来慢慢的,现在有些时候我对病人也这么解释,你免疫力差,所以呢不好治,好的慢,他听这话就不怨你了。你要不说这话,你说,你正气不足,先天禀赋不足。他说听不懂。有的这样说,我们家吃的很好,我们家吃的外国进口的东西,哪里是什么禀赋不好?他跟你一说一大堆,不是你吃的好不好,而是看你吸收了没有,对不对,这是两个概念。
那我们再看看乌梅丸,为啥我把乌梅丸也放在这里呢,既然姊妹嘛,通过这个姊妹,我们把姊妹这种相同及差异放在一块看。在我们浩如烟海的医籍当中,有许多对乌梅丸的发挥和它的认知和临床的体会,“乌梅丸治胃府发咳,咳甚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医方解集》),这是什么咳?胃府发咳,咳甚而呕,长虫出。我们古人造字都非常的讲究。大家知道这个风字吧,大风的风(風)怎么写?里面一个撇一个虫。对吧!所有的虫的疾病,通通和风有密切的关系。那个蛰虫,那个蛰伏的开始起来,我们惊蛰以后虫开始慢慢起动。对吧!中医全部是有文化的底蕴,(你)得有文化,你没文化,你学不懂中医。 好多人说我很聪明,我感觉很好,你只是对某些方面有(见解),对整个中医真了解吗?不了解。“ 脏寒,蛔虫动作,上入膈中,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即呕,常自吐蛔,有此证候,谓之蛔厥。又治久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你看这给我们提出一个久痢,老是好不了的这种泻痢。这是啥东西?后面我再给大家讲。 “腹痛饮冷,睾丸肿痛,巅顶痛”(《伤寒类方汇参》),你看又讲了腹痛饮冷,睾丸肿痛,你看这些地方又是啥,这是经络所循的部位,这讲的经络,这讲的致病的因素的东西,对吧!我们在看这个,“治冷利久下”(《千金方》)。“治产后冷热利,久下不止”(《圣济总录》)。“胃反之症,世医杂其治,此方速治之,实奇剂也”,在《雉间焕》里面有这么一段。我们罗列了一部分,太多了,整个对乌梅丸的发挥,有些人就因为研究乌梅丸被称为什么?知梅学士。就是说他对乌梅丸的理解很深刻,一个乌梅丸用的出神入化。甚至有些人就用一个乌梅丸在当地成为一代名医。为什么?我给大家讲这个方子的奥妙啊,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