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6.2)——怎么才能让事业更长久?

上一部分讲了,善为道者要做到“至虚极也,守情表也”,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善为道者,是开创新道路的人,是创新者。如果思想不解放,如果思想狭隘逼仄,是不可能创新的。所以,善为道者,首先要“至虚极也”,要解放思想。
单单思想解放了,不实事求是,也就不接地气,再解放的思想都是空想,都是幻想。
比如,许多人都有想飞的梦想,这个想法不荒唐,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如果不实事求是,简单粗暴地给自己装一对翅膀,就跳悬崖,结局多半被摔死!
那怎么实事求是呢?怎么“守情”呢?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守情”。
老子是怎么表达“实事求是”的呢?且看下面。
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这句话就是老子版的“实事求是”。

万物,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客观存在的事物太多了,我们人类能够观察研究的事物只是万物中的一部分,只是发生在我们旁边,能够观察研究到的事物。
所以,我们能够观察研究的事物是“旁作的万物”。
万物旁作,就是实事求是里的“实事”。
观,就是观察,研究。“观”是实事求是里的“求”。
复,就是重复,只有重复出现的事情,才具有规律性。“复”是实事求是里的“是”。
观其复,就是“求是”。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就是“实事求是”。
前后联系,解释这句话:
怎么才能“守情”呢?首先要观察我们旁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然后研究这些事物的规律性。

实事求是,是做事的态度,而不是结果,那么结果呢?
求是的结果就是“天物云云,各复归其根”。
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曰情。
天物,这个词争议很大,王弼本之后都是“夫物”,可能是觉得“天物”解释不通,就改成“夫物”了。
我想得比较简单,天物就是天物,天生之物而已。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是“老天创造出来的物”。
天物只是万物的一部分!
比如,狮子老虎都是天物,而手机就不是天物。
天物云云,天物后面加了个云云,很帅的样子,作用就是把静态的天物,变成了动态的,描述了天物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也形象地强调了天物的勃勃生机。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归根,就是从根那里来,再回根那里去。事物具有了归根性,就有了生命力,就能生生不息,乃至永恒。

联系前后,解析这句话:
善为道者,都是善于创新的人,他们在思想上非常解放,不受束缚,在具体实践中,又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他们善于观察身边各种事物和现象,研究它们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观察研究,他们会发现在众多事物中,那些天生的事物都具有强大生命力,它们总是能从哪里来,再回归到哪里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我们把这种“能够归根的特性”,叫做“情”。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更长久呢?】
“为道”是为了创造一些新的事物,比如发明,比如制度,比如生意,比如企业,比如国家等等,都是“为道”的过程。
每一个为道的人,都想自己创造的事物能够长久,甚至可以永恒。谁不想着自己的生意一直兴隆呢?谁不想着自己的企业可以蒸蒸日上?谁不想着自己的建立的国家可以代代相传?
一个善为道的人,就是可以创造新事物,并且能够让这个事物长久,不至于人亡政息。
那么,怎么才能永恒呢?
老子通过观察那些永恒的“天物”,发现这些天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归根”。
那么,只要我们创造的事物也具有“归根”性,不就可以更长久,乃至永恒了吗?
【天物都是归根的】
天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归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比如:
水,从天上来,又回天上去。如果天上的水下来了,在地上留不住,没办法再回到天上去,就会形成干旱沙漠地带。
树木,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食物链顶端的狮子老虎狼,大自然需要它们,就是为了平衡食物链低端动物的数量,保持生态的平衡。
保持食物链顶端,是它们的根,它们从这个根来,也到这个根去。它们因为大自然的需要而存在,为了满足大自然的需要而生存。
当人类成为所有食物链顶端的时候,狮子老虎狼,就面临了生存危机,因为它们的根动摇了。
直到人类设立动物保护区,退出和它们争夺食物链顶端,它们才有所恢复。
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根”,这个根就是自然界的需要,每一种生物都是从根中来,到根中去。
正因为这种“归根性”,这些事物才能生生不息。一旦不能归根了,事物就面临“消亡”。
白鳍豚的灭绝,就是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根”被破坏了,从前的长江需要白鱀豚,现在的长江抛弃了它们。它们在长江找不到可以继续生存的理由,一条条死在了“归根'的路上,最后灭绝了。
当一个物种的根改变了,如果物种不及时改变,就没根可归了,就会面临消亡。
达尔文根据这一原理,创立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原来的“根”是食物链顶端,是吃肉的。后来,地球巨变,食物都挂了。熊猫没法“归根”了。但是我们的国宝逆天改命,改吃“竹子”了,从而得以延续下去。
我们中华文明在众多消亡的古文明中能够延续下去,就和大熊猫精神很相似,在食肉和食草之间不断转变!
大熊猫和中国不是一般的有缘分!
【我们的事业也要归根】
人造之物的“根”,首先是“有用”。
人造之物都是“从有用中来,到有用中去。”一旦没用了,这个东西就被淘汰了。
就像BB机,红火了一阵儿,因为没用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企业的根,就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阚凯力谈在斯坦福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一个企业无论是升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都是为了“归根”,归“经济效益”这个根。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根”,企业就会被淘汰。
一个商品的根,首先是有用,也就是物美,其次是经济效益,也就是价廉。
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就在“经济效益”上打败了农业文明。工业革命后,大量廉价的纺织品,冲垮了中国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
就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也冲垮了联产承包后的一家一户的农业模式,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进城打工。
未来人工智能也必然冲垮现在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业模式。
这些都源于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
高等教育的根,就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失去这个根的高校,未来一定会被淘汰。
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是政府需要。房地产能够满足政府需要,就可持续,一旦满足不了,也就是房地产低迷的开始。
美国霸权的根,是美元,所以美国在拼命维系它的根,它的根动摇了,美国的霸权也就动摇了!
军队的根是战斗力,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失去这个“根”,军队也会灭亡。比如,北宋庞大的禁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是中国人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归根”。
一切人类创造的事物,虽然不是天物,但是只要想办法赋予它们归根性,这些事物就能长久,乃至永恒!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 达到无 ...

  • 自本自根

    所谓"自本自根"即是无条件性,道是一切事物的条件(为"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大宗师>),却不依靠任何其他的条件.一切存在皆 ...

  • [动植物]茫茫雪原食物链顶端的芸芸众生

    雪鸮 山猫(猞猁) 雀鹰 白鼬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读书笔记16——@伯涵

    老唐注:本篇读后感总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种投资对象"朗朗上口,形象好记.作者是我D宣传口的吧?佩服佩服 请作者留下微信号,我加你. 在我印象中,大部分的投资家出书,仅仅是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6|柔弱胜强是怎么做到的?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6章 将欲拾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这一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5|执大象天下往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两种不同的人生路线图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3章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不忘者,寿也.       这一章,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2|人脑子和狗脑子的区别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1|为什么道大而朴小呢?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1|用戒尺打了,再安慰一下

    <帛书老子>第三十一章简体版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勿美也,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8.4|立心立功立言立德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则为官长.     这一章最后两句话的思想有点震撼,我想了一周才想通顺.     第一句"朴散则为器"就让人深思,然后拍案叫绝.     先来解析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