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背九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二)

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苏武年轻的时候是汉武帝的中郎将。公元前100年,匈奴向大汉示好,放回曾经扣留的汉朝使节,于是汉武帝便派了苏武率使团出使匈奴,送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临行前夕,苏武辞别爱妻,依依不舍,伤感地写下了这首诗。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西湖四周的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诗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表达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并非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了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的崇高精神。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但李白始终相信终会有一天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也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公元763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那时杜甫已52岁,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得到这个好消息,既要“放歌”,还须“纵酒”,可见杜甫喜悦到了极致。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诗人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抒发了与恋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还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王安石作这首诗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这个“绿”字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鉴于第一次罢相时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内心也是矛盾的。变法图强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是他的生活理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