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19年惊醒我的几张图

本文为笔者对2019年一年的部分总结。

在整个2019年,有几张图对我影响很大。

我时常思索,感触颇多;或对成长,或对职业,或对财富,或对市场。我觉得人生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思考、追求真理。在此基础上耐心沟通,虚心请教,不断总结。动与不动,其实在于本心;思与不思,其实也在于本心。

请观图一:

图片来源于“韭菜说投资社区”。

该图说的是职业发展的演绎路径。一般的职业可以划分为三类:经验劳动、普通劳动和体力劳动。经验劳动的代表是教师和医生;普通劳动的代表是程序员和工务员;体力劳动的代表是工人和司机。

这也是中国家长一致特别愿意让自家的孩子从事教师、医生、公务员这类的工作。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此,经验劳动类型的工作看似工资并不高,但是它的单位时间售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是说,未来的隐性收入会越来越高;或者说,等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跳出劳动这个框架实现财富的收入和增长,最典型的比如学术讲师的讲座、公司管理的跳槽、教授的下海创业或兼职。这些事情只能是在一个人的经验曲线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去实现的。

反观普通劳动和体力劳动,他们的单位时间售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停滞或者下降。如果发生停滞被称之为普通劳动;下降被称之为体力劳动。其实现实中,大部分人都属于普通劳动类型,这一部分人年轻之时能感受到年轻这个阶段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业绩的提高、工资的稳步增长等),但会在某一个时间段,边际效应慢慢下降,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收入的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如果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更是如此了,最典型的比如农民工和电竞职业选手。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永远也比不过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代农民工或者手速飞快的新人,所以收入的下降会来的更快。

所以,为什么说经验劳动很重要。

当边际收入下降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年危机”的到来;如果边际收入持续下降,也就意味着“中年危机”已经无可挽回。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做老师和当医生一定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成为大讲师靠着演讲讲座就能获取不菲的收入;当农民工和工务员一定是不好的,以后一定会经历“中年危机”且无可挽回。

我觉得图应该这样理解,每一个职业都会有属于这个职业的瓶颈,每个职业都有这个职业所对应的“中年危机”。教师的瓶颈可能会在某一个小地方学校待上很久很久,且职位和收入都无法提高、荣誉也没有,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无法破局的原因。程序员的问题根源是程序设计这个职业它其实工资和工作年限并不是密切的正相关的。同样的,这一点适用于销售员、后台人员、公司行政人员等一切工务员以及农民工类型的工作者。对于他们而言,只要青春期的剩余价值被榨干后,就很可能会被无情的抛弃。

当然,破局是有的,但破局的要点是提高劳动复用性。

请看图二,劳动复用性曲线图。说的是劳动的复用性问题,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大部分人的劳动复用性呈现出一个倒“U”型,为什么呢?答案也在于此,普通人的劳动复用性很低。这里说的复用性是指代劳动的可重复运用的性质,但重中之重是即使你换工作,甚至转行,你的之前的劳动也能够被重新运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破局就很简单。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例子,泰勒斯卖橄榄油,互联网公司高层从A跳到B,从B跳到C,分析师们、会计师们既能够去指导经营又能够站在高楼之中跟你胡扯。这都说明劳动的复用性问题。

所以,为什么说劳动复用性很重要。

这让我想起一本书——《反脆弱性》。在此以多个例子做图:

做个简单的解释。所谓反脆弱性,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在知识中正面科学和负面科学的斗争恒在,但艺术绝对是对的,艺术具有反脆弱性;哲学科学中,理性主义批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但怀疑主义却能够永远屹立不倒;期权交易中,做多波动性总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收到不菲的收益。等等等等,如果是职业发展呢?如果所在的公司、学校突然倒闭,要如何才能够在这个冲击下获得收益?这就是自我的反脆弱性。

回归职业发展,或者是人的成长,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1.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2.局内与局外的问题;

3.城内和城外的问题;

4.自身系统搭建问题。

好,图一到此为止。

请观图二:

这幅图对我的认知影响很大。适用于我们的投资、工作、生活等一切领域。

拿投资来说,刚做交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动不动就是骚操作,满仓、抄底摸顶、不止损、盲目自信,可能是自己运气好或者是其他,也算小有成就。但后来的两次爆仓经历让我陷入了绝望之谷,自信瞬间崩溃,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明白自己不知道。后来停止交易,反思,风格逐渐稳健,自己学习的领域慢慢扩大,从最初的胡闹到开始建立自己的体系。虽然不一定对,但还是有希望能够开启自己的开悟之坡,同样的随着这个阶段的进行,自信程度也肯定会慢慢回升。

智慧是等于知识加经验的。两者缺一不可,没了知识的智慧长不出果实,少了经验的智慧就是无根之木。在智慧的开悟与成长之中,两者也是一样缺一不可。用一句话通俗的话说,理论与实践就是人的左右腿,两者相互搭配步子才更稳健。

回归巨婴阶段,这也是大部分国人所处的区间。站在愚昧自信的山峰上俯视所有人,目无一切。这一类人,大多数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有没有参加高考,无论有没有大学毕业,这一类人都占一大部分。究其根源,在于没经历经社会的毒打,没有被生活猛捶,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过,巨婴不可能永远都是巨婴。因为他们总要踏足社会,他们总要经历绝望之谷,但会不会、能不能开启开悟之坡,那就得看被毒打之后的巨婴们的转变了。开悟之坡的要点我认为有很多,但是不可少的有如下:一是学习,这就是前面说到的知识;二是反思,这就是经验;三是实践,开悟之坡之所以称之位“坡”,就在于重建自信是需要往上“走”的,四是保住“本金”,这主要是因为爬坡是需要成本的。

所以当我们经历了这一系列,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家,无论是投身于金融市场还是跻身于商业之中的人,人生的历练大体都是这样。有持续稳定的平原,也必定有难熬的低谷,也肯定需要持续的开悟。

在这世上,存在着那么一点点人,他们特别懂得站在高山望深渊,坠入深渊识攀爬,人,活得不是一个点,人活起伏。

好,图二到此结束。

请观图三:

此图来源于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作者的书籍《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我曾写过一篇本书的读后感:越穷越爱买奢侈品?

关于贫穷,很可能是困惑大部分人一辈子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一直处于贫穷状态,我们究竟何时能够摆脱贫困,我们要如何才能摆脱贫困。

在《贫穷的本质》中,有提及关于贫穷的原因和答案。贫穷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既极容易丧失未来中的某些宝贵机遇,但我们又对当下的生存状态极为不满心存抱怨。很多人都心存不甘,但大部分的人都无能为力去改变这个现实。

但这只是贫穷的表象,关于贫穷的本质呢,我更喜欢用上图来理解。

上图的横坐标是今天的收入,纵坐标是将来的收入。“横坐标=纵坐标”时,形成一条45度角的直线,也就是“今天的收入=明天的收入”。在这条直线的下半部分,将来的收入少于今天的收入;在这条直线的上半部分,将来的收入大于今天的收入。

那么,贫穷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于这条形态像“S”的曲线。在这条线上,一开始很平坦,然后突然升起,之后又逐渐变平。我们做衍生,我们会发现“S型曲线”的边际变化是这样的:最初边际变化量很小但为正,随后边际变化量变大,在接近P点的时候达到边际变化量的最大值,随后曲线慢慢走向平缓,最终进入Q点。

这表现的,不就是一个普通人一生的劳动的变化情况吗?

参加工作时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投入很多但产出会很少;但是随着熟练程度和经验的增加,产出效应逐渐改善,最终在一个时间点达到最高峰;但随后如果按照正常轨迹运行下去,产出又会慢慢下降。

所以回归贫困问题。对于处于“贫困陷阱”地带的穷人来说,将来的收入会低于今天的收入:曲线低于45度直线。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地带的人会变得越来越穷,最终在N点陷入无尽的贫穷之中。演绎路径是:A1→A2→A3→N

但对于那些起点就在“贫困陷阱”地带之外的人来说,明天的收入会高于今天的收入:所以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有,并最终在Q点到达一个新的位置。虽然书中没有解释这个Q点,但是我更喜欢理解为到达Q点后就是一个新的阶层。演绎路径是:B1→B2→B3→Q

但有一点可能会让我们失望。新的阶层的进入后又可能会面临新的“贫困陷阱”,只不过是Q点的“贫困陷阱”比N点的“贫困陷阱”更高。生活中的基础设施比N点更完善,但同样可能面临贫困问题。

所以如果要保证阶级的跃进,避免掉进“贫困陷阱”,核心就是:让明天的收入高于今天的收入。衍生下去,就是自身所处的系统永远都是正向发展。如何正向发展呢,内外因结合:整合内部熵,抵御外部风险。比如开发自身技能,保持学习;配合保险、期权等转嫁风险。

好,图三到此为止。

请观图四:

第一次见此图是2017年在校实习的一家期货公司,营业部负责人给我们培训。当时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但随着整个2018年我对大周期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我发现这图越来越有意思;当然在2019年我反思其实大周期对当下投资交易的指导并没有很大的实质性帮助之后,我慢慢转向对具体标的的跟踪和分析。但大周期的理论却一直影响着我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模式,我也还是时不时翻出来学习。

我相信这些看似无用之学,其实深藏大用。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周期一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动与不动,动就变幻莫测,不动就是周期轮回。很巧的是,金融市场也是如此,上图说的是CRB指数的34年周期潮汐运动规律。从1938年到1972年的34年中,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小幅波动震荡和最终大幅上涨的情况;从1973年到2007年的34年中,也是前期的小幅度波动到最后的大涨;所以现在我们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时间离2008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所以我们能判断我们依旧处于小幅波动的体系内。

但我们又能够发现一些新的东西,随着大周期的到来,每个大周期内部的波动性明显加大,也就是说相对于前一个大周期,新的大周期顶会更高,底会更低;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2015年的大宗商品世纪性的底部,从2008年到2015年时间正好是正好是7-8年,所以我们能想到中国的7年经济周期理论,7年中又能够分为两个3.5年周期,由此我们又能想到洪灏的中国市场模型。那么从2015年到到现在,也是才5年不到,该如何去探究呢?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的运行轨迹大致会是一个什么过程,同样也是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模拟。

认清当下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投资未来;而认清当下的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借鉴历史。睿智的人总是喜欢历史,也总是喜欢总结。大周期的无用性,正是它最大的用处。因为它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选择下都需要去考虑和衡量的,

在既定周期的视角下,我们也很容易去分析一些问题。比如美元回流,比如新型市场的奔溃,比如股市的繁荣和泡沫,比如大宗商品和Vix的大涨大跌以及房价和债券的基本走势。他们都是相互联系和此起彼伏的,割裂其中的一项,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而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基础就是:大周期效应。

好,图四到此结束。

请观图五:

图五是上证指数。不多说,买就对了。

References:

【1】反脆弱.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2014-01-01 中信出版社 雨珂译

【2】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 魏宏森/等. 1995-12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贫穷的本质. 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佛洛. 2018-09 中信出版社.景芳译

【4】涛动周期论. 周金涛. 2017-12-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5】展望十年—长波中的退潮. 洪灏. 2019-12-30 雪球投资社区

【6】Cognitive Psychology. R.L.Solso/M.K.MacLin/O.H.MacLin. 2008-07.上海人民出版社. 邵志芳/李林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