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原来就是修健康

傳統古風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传承| 回归传统| 唤醒良知| 正念正行

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耀眼的瑰宝,又分文道、武道。而道医学在文道五术(医、卜、星、相、山)中位列其首,是一门深入人体生命医学领域的学科。

道家医学源于精、炁、神、性之理,五行生克之义,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辩证。认为道与天地人万物同体共心,行医治病自然也要顺道而为。而“德”则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医不离道,亦与德相通。

在《灵枢·本神》中有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老子也说“道生之,而德畜之。”意为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德是一种形而上但又确实对人体生命存在影响的“生者气”。

若人离道失德,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破坏,内环境中的身心健康也将沦陷丧失。

道医学认为“道”与“德”通过精炁神支撑着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与五行相应。而在道医学的藏象学中,又以阴阳五行学说对五脏加以阐释。因此德在人体内的分布为:

肝含仁德,与木相应

心含礼德,与火相应

脾含信德,与土相应

肺含义德,与金相应

肾含智德,与水相应

它依据人类道德缺失的强弱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失仁德(肝)

失了仁德,在道医学中归类为阴木性人,五行属乙木,性格上表现为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与人交往常呛人噎人。

由于此类人通常肝火较旺,也因此易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失礼德(心)

失礼失心者为阴火性人,五行丁火。在《素问》六节藏象论和灵兰秘典论中均提到心主血脉,主神志。若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能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性情急躁、无力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

恨人伤心,则易患神志紊乱、失眠癫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等疾病。

失信德(脾)

脾主思,思即思虑,五行属土,分为阳土和阴土。脾中阳神主阳土信德,从真意。阴神妄意主阴土,邪信生欲望,多嫉气。失信则阴神妄意萌动,会产生超出生理允许阙值的毒素,对心神情志造成损害。

症状外显为欺人怨人,出现消化疾病、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且常常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是非。

失义德(肺)

肺五行属金,金有阳金庚与阴金辛之别。肺中阴神属阴金,主忧。肺叶娇嫩,易被邪侵,失义忧盛则残忍嫉妒、虚伪好辩、口舌是非、恼人自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恼人伤肺,呼吸功能异常则会出现呼吸疾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发疾等病理现象。

失智德(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津液。阴水性者失智德失元精,五行葵水,常常哀叹不止,受气而厌人,愚鲁迟钝、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

烦人伤肾,会破坏肾阴、肾阳之间的生理平衡,导致泌尿系统紊乱,出现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痿遗精、耳聋耳鸣等症状。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尊道循德,人心正,自然会与天地正气相融相应,如鱼在水。医与道相通,修德不仅仅是对中华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外对内,也是一种对社会,对身心健康的诊治和洗涤。



妙人香,每一支香都是一份功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