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竹茹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Munrovar.henonis(Mitf.) 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相关名:
竹二青、淡竹茹、甘竹茹、竹茹球、竹茹丝、竹皮、姜竹茹。
产地:
主产中南、华东、西南地区。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甘,微寒。归肺、胃、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而微寒,清化凉泄,入肺、胃、胆经。既清热化痰而止咳、除烦,为治痰热咳嗽及胆火挟痰之良药;又清胃而止呕,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还清热而安胎,为治胎热胎动所常用。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主治病症:
(1)肺热咳嗽、咳痰黄稠。
(2)痰火内扰之心烦失眠。
(3)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4)胎热胎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化痰宜生用,止呕宜姜汁制。
使用注意:
本品甘凉,故寒痰咳喘、胃寒呕吐者慎服。
故事:
相传,张仲景在长沙当太守时,一边参与社会管理,经常到民间走访,还一边行医著书,为人和蔼踏实,是典型的“理性人,良家父”。
一天,张仲景在长沙南门口私访时,路过一户农民人家。家人见是太守来访,纷纷以礼相待。
席间,农民把只过年才舍得吃的鸡鸭鱼肉一一端上了菜桌,满满的一桌菜肴,以示尊敬,可见张太守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太守问及农民田间耕作以及喂养牛羊等等情况的时候,农民都如实的回答了。正在大家吃得、问答得正高兴的时候,该农民的妻子突然呕吐了,这可是大不敬,当着太守的颜面呕吐。
随行的官员中有一个怒斥妇人,说她太不懂礼貌,公然藐视朝廷命官,要治罪。淳朴的农民顿时吓破了胆,从座位上滑到了地上,跪着连连告罪,一只手还拉扯着夫人,意思让她也跪下来,可是其夫人肚子太大,动作有些缓慢。
眼看妇人艰难地就要跪下了,张仲景连忙说:“罢了,不碍事,免罪!”妇人站立着,又开始呕吐了。
张仲景放下碗筷,踱步走向妇人,让妇人坐在座位上。问农民:“令堂身孕多久了?”
农民还没反应过来,张仲景又问了一遍。“六个多月了。”农民诚惶诚恐的回答道。
张仲景开始给妇人把脉,查舌。随后,叫随从拿出毛笔和纸,写下了竹茹,人参,陈皮,生姜等诸药方,这就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著名经方《橘皮竹茹汤》的第一次使用。
张仲景写完方后,笑了笑,对农民说,没事,我们继续吃饭,吃完饭就去买药。农民连连跪谢张太守的恩典。
几天后,当太守在公堂给别人看病时,农民牵着羊,手提着一篮子鸡蛋也来到了公堂。
轮到农民时,农民先把鸡蛋放在案台上,然后跪下连说“感谢大人救妻之恩。”
张仲景急忙从座位上走了下来,叫农民起来,把鸡蛋和羊又交到农民手上说:“不用行此大礼,你回去吧。”
张仲景后来在写《杂病论》的时候,把此方写入了该书中,后因连年烽烟战事,直至晋朝王叔和整理,编制为《论》一书。
到了北宋仁宗时,一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馆阁残旧书籍里发现了一部《杂病论》的节略本,后经林艺等人编审改名为《金匮要略》,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