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爸妈就没怎么说过话了”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高考出成绩的那两天,热榜和朋友圈都被有关高考成绩、高考状元的报道给刷了屏。要是在往年呢,我顶多也就是看看,并凑个热闹。但今年,总觉得这样的报道有些异样。
这样的描述很可能给我招致一个“见不得别人好”的标签,但我认为,坦然地做自己、直面“做自己”所需要承担的代价,要比刻意逢迎大众、他人来得更重要。
而这个态度,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对成绩和状元的报道”有些异样的原因之一。
成长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成熟是一个“去个性化”的过程。
所谓的“个性化”,其实就是我们在学习、模仿、经历、经验等的基础上,去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习惯、去找到“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去雕琢真实的自我;
所谓的“去个性化”,则是适度磨平自己的边角,让自己有适应人情冷暖与生活起伏的能力。
但反观当下我们的成长历程,其实存在更多的是“同质化”。
我们同样的去上学、同样的考试、同样的竞争、同样的被唠叨“学习很重要”、同样的被父母寄予强烈的期望、同样的生活在学业压力之下、同样的被父母用各种“别人家的孩子”熏陶……
这份“公平”的背后,实则掩藏着“个性的坟场”,而它更带给人“人生只有这一种可能性”、“你想要有未来,就必须走这条路”、“这条路走不好,你这辈子就完了”等认知。
于是你看,不愁孩子学习的家长很少、未因成绩波动而被打被唠叨的孩子很少、不盯着孩子成绩的学校和老师很少。我们老说“内卷”严重,那你说,人都被同质化得这么严重了、都看不到“高考”外的其他可能性了、都不敢站出来说“不”了,这能不“卷”吗?
而对分数、状元的大肆宣扬,是能为深陷内卷的家长、孩子与老师带来“解脱”的甘露,还是会带来导致同质化更严重、内卷更激烈的压力?
人的认知,跟自己的经历与所接触的信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人所接触的信息,又往往跟现实实际状况有一定的距离。
想到这儿,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与大学。可以说在这两个阶段,我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学渣,甚至于大学差点都没毕业。但即便是这样的过去,也不影响我可以在当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一些东西、也不掩盖不了,很多朋友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学历上走很远,但他们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人生上有长足发展的事实。
确实,学习很重要。但这里的“学习”并不是特指“校园学习”与“分数”,而是一颗充满求知欲、愿意为获得知识而付出代价、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打破自身舒适区的充满活力的心。
这样强健的“心脏”不是谁都有的,但只要谁有了,即便在学历上没有什么收获,也依旧能够在现实中生存下去,并逐渐活得越来越好。
但这样强健的“心脏”,在当下确实是比较难获得的。
且不说在平时我们鲜少会去进行个人成长、鲜少去主动关注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就连媒体报道呢,也是抓着“成绩好的”、“身残志坚的”与“状元”们不放,鲜少去关注“大多数孩子”。
过度的夸赞、报道少数,也许会在社会整体处于低迷、缺乏希望与期待的状态时,给大家来一针强心剂,但在大多数人都抓着成绩与高考不放的时候,这样的报道会不会刺痛多数人呢?
在这儿,我给不了明确的答案,我只能说,考试失利、没有达到父母期待、考得不好、考得一般的学生要远多于上面的三类特例;我只能说,在我高考最终没录取那年的暑假,整个家庭的氛围都处于冰点,似乎随时都要出现争吵。
谁不希望自己考好、谁不希望自己被人羡慕、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可当现实摆在面前,还没来得及消化自己的失望与无助时,就被“特例”刷了屏,那这是强心剂,还是扎心的刀呢?
如果是刀的话,这一扎可就至少两个月。
而本就缺乏对内在关注、处于高压下的我们,又频繁的被扎心,这能让我们自己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吗?
我们状态不平稳,便会将情绪释放在身边人身上,那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又会变成什么样?
处于紧张恶劣关系中的我们自己、另一半与孩子,是能从中收获成长,还是深陷冲突与挣扎中?
若长时间如此,成年人会有哪些得失,孩子又能否因此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具备在现实生存的能力呢?
当这样的模式一旦形成,孩子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会否也重新开始这样的轮回呢?
陷入这样轮回的我们,每天都在忙着纠结、焦虑、宣泄情绪,又哪儿有时间去成长自己、强健心脏呢?
金榜题名确实是人生幸事,但没有考好的孩子,也照样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可能性、他们的父母也照样值得拥有安宁与喜乐、这个家照样可以拥有幸福与祥和。
学习,并不是只包括“校园学习”,走出校园能学的东西很多,可以拥有的学习机会也很多;
考不好,并不等于“就在这个世界混不下去了”,最终决定我们过得怎么样的,是我们的能力,而不是我们的分数或学历;
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无“翻身”之日,这不过是人生前期的又一次积淀,不必要因为需要打太久的“基础”而慌张,因为前面还有“大器晚成”在等着我们。
我并不反对报道状元与考得好的同学,但我认为只报道“极少数”是缺乏温暖的行为。
因为这有可能带来“少数人变得越来越快乐,多数人被少数人的快乐刺痛,一直处于不快乐的状态”、“多数朋友陷入悲观与绝望里,失去了前进的信心与动力”这样的结果。
少数人有少数人的人生路,多数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节奏,不能只顾着“报喜”,而忽略了用温暖、看见、理解与支持,去协助多数人迈过这个眼前这个不大不小的坎儿,让他们看到“自己照样拥有未来”,从而继续奋斗、继续拥抱自己的生活,并逐渐探索、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这样才有可能把我们从“高度同质化”中解救出来,去成为自己、才有可能让我们在面对“内卷”时,不至于那么无助、才有可能让我们跳出不断重复的“负性循环”,开始尝试进入“良性循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当下,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未来。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