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激情的岁月:归去来兮独山玉

此文作者于茂世,题目为编辑所加

摘自2012年02月09日《大河报》,原文题目《归去来兮独山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镇平人无论构建起多么大的“玉石帝国”,都不该忘记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仵永甲,是一位农民。

没有仵永甲,也许就不会有镇平人驰骋中国玉石界的今天与未来。

仵永甲(1878年~1952年),镇平县石佛寺镇人,著名琢玉工艺家、雕刻家,中国四大制玉名人(烈裔、邱处机、陆子冈、仵永甲)之一,代表作品有《滚龙玉鼎》、《济公》等。

“四大制玉名人”只是一说,他是镇平玉雕的奠基人,却毋庸置疑。

仵永甲出身贫寒,14岁拜师琢玉,悟性超然。

仵永甲作品《济公》

天纵英才,势必与天地相往来,师法自然——他以现实生活中实物为样本,雕琢的青蛙、螳螂、蝈蝈,栩栩如生。

清末民初,镇平玉雕主要生产帽花、手镯之类的装饰小品。仵永甲不但雕琢昆虫、动物,而且雕起了关公、济公、岳飞;观音、如来、真人。

是仵永甲把镇平玉雕引向雕琢人物、花鸟、瓶炉等陈设性摆件的轨道,让镇平玉雕整体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

《镇平县志》记载:1914年秋,南阳镇守使吴庆桐看到他的作品后,请他到南阳琢玉,做了两尺多高的《滚龙玉鼎》;1915年,袁世凯称帝,吴庆桐请仵永甲为袁世凯雕琢了一套酒器,深受袁世凯喜爱;1915年,袁世凯病重,吴庆桐再请仵永甲为袁世凯雕琢香炉、龙钱、凤钱等,其后,香炉等随袁世凯葬在安阳袁林。

不说吴庆桐,不道袁世凯。

无论如何,一个农民“通了天”,镇平玉雕“通了天”。

如果没有仵永甲“通天事件”深远回响,试想:1949年后,在南阳玉器厂已经兴办的情况下,国家是否会在不产片玉的镇平布局镇平县玉器厂,特别是石佛寺玉器厂。而且石佛寺玉器厂布局乡野,艺人亦工亦农,还是“全国11大外贸口岸公司重点货源单位”。

抗日战争,镇平玉雕几乎艺绝人亡。

如果不是1949年后兴建了石佛寺玉器厂,等到1978年,镇平玉雕真的会是艺绝人亡。

因为国家在镇平布局玉雕企业,镇平玉雕在那个特殊时期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倒因为国家急需赚取外汇,而获得大的发展:1971年,全县玉器生产厂家发展到139个,从业人员5418人;1974年,全县外贸收购玉器949.6万元,占全县外贸收购总额1490万元的64.6%,镇平由此成为河南省外贸系统第一个勇超1000万元大关的县。

正是外贸,为镇平积蓄了改革开放后“炒”起中国玉石玉雕内需、顺利转型的无穷力量。

至2010年底,镇平县境内有玉器加工企业(户)1.2万家,玉石玉器经营门店2万多家;在镇平县境外从事玉石玉器雕刻经营的镇平人,不下30万人。

而今,镇平人已左右着中国玉石玉雕市场。

但是,自2003年以来,每届南阳(镇平)玉雕节期间,河南方面都要举办“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活动。

苏州的陆子冈,固然是杰出的琢玉工艺家;镇平的仵永甲,何尝不是杰出的琢玉工艺家呢?

陆子冈与镇平玉雕风马牛不相及,仵永甲与镇平玉雕打断骨头连着筋。

为什么不是“仵永甲杯”?

鲁明均探索独山玉雕

在镇平,仵永甲传世作品只有一件,就是《济公》。

济公手托酒壶、睁着大眼、张着大嘴、半裸身躯醉坐于地,颇为生动传神。破帽、眉毛、眼珠是黑色的,其他部位,都是一色的白。

张克钊黑白人物作品《小人书》

近年来,张克钊等巧借独山玉的黑、白俏色,雕刻出不少颇富生活气息的好的人物作品,创出了一条独玉雕刻的新路,受到业界的关注与赞许。

看上去,张先生的这些创新之作,取色与《济公》颇为相类。

仵永甲是独玉黑、白俏雕人物的先驱?

“哈哈,《济公》哪可能是独山玉呢?那大嘴,就是仵永甲,也抠不出来呀!别说独玉,就是岫玉,他也抠不出来。那时候,哪儿有抠这活儿的工具呀!”玉雕老艺人仵金满说,“独玉硬度7,岫玉硬度4,都抠不出来的。只能大理石汉白玉什么的,硬度是2,抠着还差不多。”

闻听仵先生的话,再细瞧《济公》,发现破帽、眉毛、眼珠的黑色,似乎都是染上、画上去的。染与画,丝毫不会削弱《济公》的艺术力量。甚至比巧借俏色,更富创新性。

何况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新鲜出炉”时,还画着小胡子呢?只是岁月洗去了卢舍那大佛的铅华而已。

大理石汉白玉,硬度不够,能画上且百年而不褪色,能染上而平添艺术感染力,为何不画不染呢?

这,何尝不是一位杰出的琢玉工艺家对石性的深刻体认?

这,何尝不是其对石性深刻体认之后的创新之举?

当下,总是强调石头的“纯天然”、俏色的“纯天然”,那是因为我们被眼下无孔不入的拙劣造假与染色给吓怕了。

工艺品看重材料的完美性,艺术品张扬思想与内涵,似乎并不在乎材料的完美无瑕。其实,只要作品需要,玉雕何尝不能“画蛇添足”呢?

《济公》“画”了,那么镇平玉雕史上的另一件经典作品《银球传友谊》则“添”了。

1973年,鲁明均设计、陈同欣雕琢的《银球传友谊》,巧用独山玉天然酱紫、乳白俏色,分别雕刻成球拍、乒乓球,并借鉴插花艺术,以绿松石雕刻出由牡丹、荷花、月季、玉兰花、菊花等构成的插满鲜花的花篮,形象而生动地传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

《银球传友谊》被国家精选为“中美关系打破坚冰”后,新中国“首次赴美展览”的全国8件玉雕作品之一,现珍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鲁明均(1937年~2007年),方城县人,1956年方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镇平县彭营乡中心校任教,学过美术。调入镇平县玉器厂后,于1961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并在北京玉雕厂师从著名玉雕艺人王树森学习两年,担任厂技术研究室主任。陈同欣,镇平人,曾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并担任镇平县玉雕厂车间主任、县玉雕研究所所长。

鲁明均、陈同欣为镇平玉雕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独山玉雕刻上的探索,已经成为镇平玉雕走向未来的财富。

《银球传友谊》是第一件独山玉经典雕刻作品。

尽管《银球传友谊》已“落户”美国,但它将永远启迪镇平玉雕艺人去体认独山玉,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

艺术品张扬个性与思想。千篇一律的东西,只能是工艺品。

玩弄技艺、玩弄材质,雕一辈子玉、挣一辈子钱、毁灭材料无数,留不下一件自己的代表作,岂不可叹、可悲?!

仵应汶拷问独山玉雕

就玉而言,南阳独山所产的独山玉,也叫独玉,的确历史悠久。

《渎山大玉海》

考古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就曾以独玉琢磨过穿孔玉铲,元代独山玉作品《渎山大玉海》,更是震古烁今。

但是,尽管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可历史的星空上,似乎没有出现过什么好的独山玉材料。

都是黑白杂陈的“蛤蟆眼”。就连《渎山大玉海》,都是黑白杂陈的“蛤蟆眼”。都是琢磨手镯什么的材料。

如果不是2003年专家将《渎山大玉海》记在了独玉门下,历史上,独玉雕刻作品,也就是个“一穷二白”了。

独玉独玉,自然有其独特的地方。

和田玉也好、岫玉也好,都是籽料温润、籽料好。独玉恰恰相反,籽料,也就是个“蛤蟆眼”;山料,五彩缤纷,胜于翡翠,是世界上色彩最为多样化的玉种。

1949年前,都以为独玉枯竭了;没想到引入现代开采技术后,独山玉来了个“归去来兮”,而且面貌焕然一新。

独山玉原石

山料,依赖现代开采技术。炸山开采独山玉,始于1958年。独山玉矿开采探矿,也由半机械化到实现机械化,目前主要机械有空压机、凿岩机、矿车、汽车及轻型钢轨等设备;玉矿开采也引入了“静态控制爆破”和“金刚石链条锯切割”技术。

独玉山料,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各样过渡色,自然流畅,一如水彩般晕染开来。独玉山料颜色,无所不备,堪称炫彩缤纷,万象纷呈。

横空出世的独玉山料,把毫无准备、毫无历史乃至现实可以借鉴的镇平玉雕艺人震得目瞪口呆。

仵金满雕了一棵白菜,哗啦啦,都雕白菜……因为不知道如何去雕独山玉,那时的独山玉山料几毛钱一公斤,都没人要,价格低得甚至不如白菜……

妙用俏色,发掘独玉山料的色彩特征,无疑是独山玉雕必须遵循的法则。

“独山玉有独山玉的语言,它自己会说话的。很多人跑题了,大部分模仿牙雕什么的。牙雕和玉雕,那是两回事呀。高仿,能把独山玉的精神仿出来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应汶说,“独山玉,‘独’在色彩,怎么更好地利用好色彩,让色彩说话,最重要。”

“黑、白的,适合做人物,张克钊基本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刘晓强提出‘顺色立意,依形造势’,延续了我的‘随形雕刻’的理解。”仵应汶说,“色彩缤纷的,比较适合做花卉、花鸟、自然山水。”

目前,许多艺人把独山玉雕搞得枝枝丫丫,不敢抛光。一抛光,都给抛“残废”了。

和田玉本身有油,独玉没有。不敢抛光,就只能上油。暂时有好处,很快也就蒸发了。

“由于雕得没法抛光,只能把它赤裸裸地放在空气里。你想,不穿衣服,风吹日晒,皮肤能好吗?大气,很快就会把它腐蚀了。”仵应汶说,“抛光以后,封蜡,就是上‘护肤霜’,把玉石的毛孔给封起来,这样才能保存长久。”

抛光,更是把材料的本质给露出来;本质露出来,才美、才说话了。

独山玉抛光目前还是一个空白。

“今年,我要把独山玉抛光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总结出一套流程,贡献给社会去推广……”仵应汶说。

“大师,必须肩负社会责任。”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说,“谁是真正的大师?仵应汶就是,他正在带动整个玉雕行业走向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