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一)
琵琶语 赵聪 - 琵琶新语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一)
第一讲:隶书与《曹全碑》。
一.隶书的源流。
过去的中国书法史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丞相李斯为了统一文字,把当时的六国不同的文字加以改革,使其整齐划一,即成为小篆。但奏事繁多,篆书笔画繁多,写起来很费事。当时狱吏程邈,因罪入狱,在狱中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做了简化,又把圆转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于是人们就把程邈发明的这种字体称为“隶书”。秦朝的隶书什么样?两千年来历代书论家没见过,普通老百姓更没见过。一直到1975年底,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睡虎地十一号战国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以及相继出土的周家台、龙岗、里耶秦简等,是当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隶书,是古人书写隶书的真实墨迹。
秦简的出土彻底打破了“程邈造隶”学说,重写了隶书的历史,把隶属度起源提至战国时期。在秦朝,小篆的地位是中央集权政治所赋予的,但社会的需求不是难懂难写的小篆,而是早已在民间广泛使用的古隶,到了西汉,隶书就正式取代了小篆,成为国家的通用文字。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稳定、持久、统一使用的文字就是隶书。
两汉以后,隶书进入成熟期。特别是到了东汉桓灵二帝时期,出现了隶书碑刻极度繁荣的局面。作品追求体势左右舒展、结体扁方、波磔突出。或工整精细、或飘逸秀丽、或厚重古朴、或方劲高古、或奇纵恣肆,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东汉末年,隶书逐步演变为章草、楷书、行书,隶书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一直到清代,在碑学书派的推动下,隶书才得以复兴。
二.《曹全碑》的艺术特点。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是东汉灵帝时期王敞等人为郃阳令纪功颂德刻制,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刻后35年东汉灭亡,此碑到明代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出土,一直存放在郃阳县孔庙,解放后迁入西安碑林。《曹全碑》具有成熟隶书的典型特点,是初学隶书的绝好范本:
一是文字清晰,锋棱如新,保持了原来的书写风范,且出土时字迹完好,一字不缺。搬移时缺下角一“因”字。后中间断裂,也未损坏字迹,是汉碑中少有之完好者。
二是字体以工整精巧、清逸秀雅的风格独立于汉碑之林,是汉碑中的林黛玉而天生丽质。
三是笔画丰润饱满,如珠玉而朗润浑圆,书体工稳匀净,如文人雅士,正襟危坐,而灵秀之气溢于眉宇。
四是碑阴不及碑文整饬,而潇洒自适,神味渊隽,别具风格,是汉碑的真面目。
五是全碑布白空灵生动,神采自然,体态扁平,行距舒朗,具有一种奇俏的阴柔之美。汉碑之秀,当以曹全为最。
END
墨客艺术 ◎ 每日分享
发 现 艺 术 的 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