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需下猛药,“三棱 莪术”效果显著
“三棱+莪术”临床上医生一般畏其峻猛而少用,但其逐瘀作用效果非凡,今天来具体讲一下,供大家参考。这两味药相信大部分朋友是没有听过的,在中国古代历史医家大多都认为,三棱莪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能治Y瘕、积聚、食积、痰积、闭经等证。
除用以治疗各种腹内肿块,心腹痛,以及通经堕胎外,还用于以下病证:
一、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这是气虚血滞或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肝肾精亏所致。但根据长期临床观察,该病常伴见脉涩,舌质晦暗、舌下络脉怒张等症,这是瘀血阻络,气血不运的表现。
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无论是缺血性的或出血性的,其病理变化都符合瘀血的概念。半身不遂患者22例,其中脑血栓形成15例,脑溢血5例,脑栓塞2例。
均以三棱,莪术、丹参各20克,川芎、地龙、桂枝各10克为基本方,适当辨证加减。一般服药七天左右,患肢就开始有自主活动,二至四周即可下床扶杖行走,上肢的功能也随之恢复。
二、眩晕
眩晕一证属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固然恒多,但属瘀血阻滞,脑髓失荣者亦不少,这类患者除眩晕时感昏聩外,尚有肢体麻木,自感肿胀,行动不稳,双足如踩棉花之上,或舌强不灵,舌质晦暗或上有瘀斑,舌下络脉瘀血,脉沉涩等证。
治以三棱、莪术各30克,黄芩、菊花、蝉蜕、牛膝各10克,一般服药5~15剂后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损伤
无论外力伤及皮肤、经脉、筋骨或脏腑,必然造成气血的损伤。气伤则气机不运,血脉瘀阻;脉络损伤则血液外溢,留而为瘀。疼痛、肿胀、青紫、出血是其主要症状,活血化瘀是治疗损伤的第一法则;
三棱莪术是其首选药物。《本草纲目》早有“消扑损瘀血”的记载,但因其破血之峻猛,医生一般畏而不用。该药药力猛而性平和,只要运用恰当,其破血化瘀,消肿止痛确有良效。对于损伤,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损伤早期,疼痛、肿胀、青紫明显,有一症便可使用;
第二,损伤早期、中期,用量宜大,可用至30~60克,体弱者可以从常量开始,不效再加大剂量;
第三,外伤出血,待血止后使用;出血过多而致气血亏虚者慎用;
第四,损伤内脏出现喘促、昏厥、呕吐、汗出危急症状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可酌情使用。
四、瘀斑
瘀斑究其原因有虚有实
实者多为热毒伤络,迫血外溢,其色紫而深,多呈点状
虚者多为脾失统摄,其色紫青而淡,多呈片状。
本证虽为出血之证,但离经之血即是瘀血,瘀血阻络,清血难以循经。使用三棱莪术破血祛瘀,既可以促进瘀血消散吸收,又可利脉道而防其再度出血。
实证以三棱莪术配犀角、丹皮、银花、连翘、茜草、生地;
虚证以三棱莪术合阿胶、当归、白芍、人参、黄芪、仙鹤草。
【注意】有出血倾向,心气心血亏虚者,亦宜谨慎使用;孕妇慎用,尤其不能和益母草、桃仁、红花、赤芍、牛膝等药配伍,否则有堕胎之虞。莪术稍微偏温一些,气味稍微大一点,黑色的。所以他们这两个,在破结Y的时候,被历代医家分为偏于气份、偏于血份的不同,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有形的瘀滞相对少的时候,你单纯用三棱就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通破的力量要比莪术相对稍弱一点,如果有形的瘀滞比较多,相对于偏于瘀血了,偏于血份了,就可以用莪术多一些,莪术本身气味稍微浓厚一些,更坚硬一些,它的力量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