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解瘟疫
故事一:元朝末年,湖北襄阳发生大瘟疫,朱元璋刚好销售乌梅至此,生病卧床,偶食乌梅,顿觉神清气爽,便用来熬汤,不久身材中兴回复。清代,御管房就以酸梅汤作为天子的普通保健饮品,最喜好喝酸梅汤的乾隆帝还曾欣赏酸梅汤为"清宫异宝、御制酸梅汤",而在清宫酸梅汤经过首都老字号九龙斋传布到平易近间后,也受到了黎平易近们的爱慕。
大明英烈之七《乌梅解瘟疫》
故事二:相传,朱元璋在17岁入寺出家之前遇上了大旱和蝗灾,瘟疫横行,朱元璋本来就是小农民一个,受次一难已经无法维持生活,只好在皇觉寺当了和尚,只求一口饱饭。谁知道啊,出家以后不到两个月,寺里的存粮也吃光了,大家只好出寺四处化缘。
朱元璋当起了游历四方的和尚,有一次,他在化缘的路上遇到一位道士,原本两人本是萍水相逢,可那道士经过朱元璋身边的时候却拉住了朱元璋,还一个劲的惊叹。朱元璋一个大男人被另一个大男人猛盯着,又生气又尴尬,不自觉就把头转了过去,谁知那道士也跟着转过去,他对朱元璋说:“绝了,你是我看过的面相最好的人了,大富大贵之相,尊贵无比,近几天会走大运!”
朱元璋以为那道士故意这样说,是想要收他的钱,他就对道士说:“我身上一文钱也没有,如果是要钱的话,那你可找错人了。”道士被误会也不生气,而是乐呵呵的对朱元璋说:“你我二人今日有缘,贫道不但不收你的钱,还打算为你好好占卜一番哩!”说完就替朱元璋占了一卦,大喜:“哎呀哎呀,不得了,你马上就要发大财啦!”
朱元璋不解,他身无分文,只是个“讨饭”的和尚,怎么发财?道士不慌不慌拿出两吊钱给朱元璋:“这钱就当我送给你的,你拿这些钱去买乌梅,把乌梅运到金陵卖掉,不但能大赚一笔,还能救命呢!”
朱元璋不是贪钱之人,他白白得了道士的钱,于是就按照道士所说,先是进购了一大批乌梅,然后租了一艘船,将乌梅运到了金陵。那时候的金陵全城都爆发了瘟疫,不知是谁传出来的,说乌梅能治瘟疫,所以朱元璋一船乌梅刚到金陵,立刻就被争相抢购,价钱也是一抬再抬。要不是他手快,留了两筐乌梅,打算给家乡的人治病,还真的一颗都剩不下来。
朱元璋的确如那道士所说大赚了一笔,他想赶紧把这两筐乌梅送给家乡的人,就挑着担往家乡赶。可是走着走着朱元璋就纠结了起来,皇觉寺的和尚们不能不救,至少要分一筐给寺里吧,可剩下一筐也不够救所有的百姓啊。正在这时,他看到了一口井,朱元璋心想,要是把这些乌梅都倒进井里,这井水不就成了乌梅汤了,到时再让大家喝这井水,一定能控制瘟疫的。朱元璋把所有乌梅都倒进了井里,然后大肆宣传这口井的水能治瘟疫,百姓们纷纷来担水,喝了以后果然痊愈。
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对大家的贡献,就把这口井叫做“乌梅井”,后来他们听说朱元璋把乌梅称作梅子,所以改名为“梅子井”,再后来又改为“梅大井”。
朱元璋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当年那道士正是他的好帮手刘伯温,金陵的乌梅能治瘟疫的传言也是刘伯温事先就传出去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金陵还被当做都城。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性味酸,温;
《用药心法》:"收肺气。"
《本经》:"味酸,平。"
《别录》:"无毒。" ,"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医学启源》:"气寒,味酸。"归经入肝、脾、肺、大肠经。
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本草经疏》:"入肝。"
《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用药心法》:"收肺气。"《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敛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虚久咳。
玉泉丸《沈氏尊生书》,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虚热烦咳,多饮,多尿,烦躁失眠等症。
《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