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服务偏见:“我不爱你,天经地义;你不爱我,该遭雷劈”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定义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定义生活的意义。这两种定义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只存在较好和较差的区别。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较好的生活意义多具备共同特征,而较差的生活意义则缺乏共同特征。

所谓“共同特征”,指的是遵循三个事实基础:一是我们没办法脱离地球表面去生活,所以我们需要职业;二是地球上不是只有我们一个人,所以我们需要社会和合作;三是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群体都需要依赖这个事实,从两性中来,到两性中去。

仔细想来,谁都绕不开这三个事实,所以,只有基于这三个基础去定义自己,定义生活的意义,才会有个体适应环境,并且游刃有余的良性态势出现。如果无视这三个基础,则等同于把自己孤立起来,你不能遵守大家都在遵守的规则,则很难活得游刃有余。

这种问题短时间内或者从表面或许看不出,但时间久了,或者深入去看,则有很大的问题,不利于长期发展,比如下面这个女人对她前夫的评价:

『我发现,越无能的男人,越认为自己很优秀。我前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不爱你,天经地义;你不爱我,该遭雷劈!”

意思是,他很优秀,比我优秀,爱我是他大发慈悲,不爱我也是理所当然,反正他永远没有错。他认为我必须无条件爱他,因为他比我优秀,因为我很差劲,如果我不爱他了,就是大逆不道,就该天打雷劈。

而事实却跟他说得很不相符,待我冷静地分析一下:他自认为自己长得一表人才,实际上只是普通长相,只是个子高一点罢了;他自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即便工资低,也比别人高一等,我看不出他高在哪,整天工作没什么实质内容,路边随便拉条狗都能干,只要在办公室混日子就好,并不需要什么技能;他认为自己能言善辩,口齿伶俐,认为自己博学多才,但在我听来,他从来没有自己的观点,都是死记硬背一些观点,然后拿出来炫耀。

单从这三方面来看,我并不比他差,他不懂跟我平等相处,我当然不想继续跟他过。之前跟他结婚已经是我瞎了眼,我不想继续瞎下去,我要为自己及时止损。』

个案分析和建议:

上面个案中的男人存在的问题,是“自我服务偏见”和“镜中我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谓“自我服务偏见”,指的是他对自己的定义以及对生活意义的定义有问题,没有遵循阿德勒提出的那三个事实基础,没有想过合作和贡献,没有把夫妻上升到需要合作的“伴侣”层面去重视,而是盲目认为自己的定义没有错,成功了是自己的功劳,失败了就是别人的问题。

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那些自利的定义算不上错。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绝对孤立的人,他需要走向社会,需要与人接触,需要与人合作,此时拿现实去检验他对自己和生活意义的定义,就不那么合理了。

在他的生活中,肯定不会只有他前妻一个人对他不满,在所有他所参与的团队合作,或者跟他人合作的事情中,他都很容易得罪别人,因为事情做成了他会邀功,把功劳都归给自己;事情失败了就推卸责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试问,有谁会任由别人把责任全部推给自己?

“镜中我效应”在他身上的作用是:他身边有一群跟他没有合作关系的闲人,这些闲人会基于某种利益关系恭维附和,其实是对他做出了违心的评价,他不去判断,照单全收,认为别人有眼光,认为自己应该继续自利,从而对中肯的评价不屑一顾,让“自我服务偏见”继续深入,从而就会导致他越来越认不清自己,最终会如他前妻所说,越无能,越认为自己很优秀。

他的这些问题其实不难破,只要找出原因就好,可能造成他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这样几个:要么受了家庭影响,他父母的婚姻有问题,他盲目崇拜父亲在家里的权威,认为只有像父亲一样才能换来优越感;要么在其他女人那里吃过亏,认为唯有征服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

这些问题的影响虽然根深蒂固,但只要自己能认识到对自己不利,决心改变就可以改变。当然,这需要有个引子,可以是通过读书领悟,也可以是通过咨询别人领悟,总之是要先认识到问题,先有改变的意识,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