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课题到了中期阶段,您是否还在“岸上”徘徊?

01

我们先看两个课题案例(说明:本文所选课题案例仅作为学术研讨,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案例1:

近日,我们走访了某学校的课题《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实验教学的校本课程规划》。课题组成员首先对课题中期报告进行了汇报,主要从课题前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课题开题和课题分工、现阶段课题进展介绍)、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了5条内容)、疑难与困惑(包括研究方法的问题、课题研究问题)、下一步研究计划(包括总体工作计划、调整研究思路)。显然,中期报告的汇报内容大框架是按照我们提供的中期报告范例来撰写的。但是,从该课题的中期汇报具体内容来看,课题研究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而遇到的实际问题却一大堆,如问卷调查内容设计出现内容设计不全面、问题设计不直白,出现个别问题答非所问;研究性课题设计理论与实际有偏差;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实验有局限;磨具制作工具受限、各个年级时间不足……

案例2:

近日,我们走访了课题《高中生语言核心素养提升的序列化研究》。我们先听了一节课,课题是《对联的个性化妙用》,然后进行了课题的中期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课题负责人进行了中期报告的汇报,然后是我们让课题组成员也谈谈自己的研究情况。而课题组成员谈的更多内容都是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语法知识板块如何化整为零?如何进行小组的实验对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如何保证问卷的客观和科学?难以抽出更多时间聚会研讨?等等。更令人惊诧的是,该课题的调查问卷《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已经设计了,但还没有进行调查,更没有进行问卷的数据分析。

02

上述的两个案例,是我们近日课题中期走访活动的两个课题。不难看出,我们从这两个课题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来看,不容乐观。

案例1中,我们曾经参加了该课题的开题会,当时就发现该课题的选题太大且问题不明确,因此建议缩小课题的研究范围,聚焦实验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工作。因此,该课题组成员在中期报告中加了一个副标题:实验教学的校本课程规划。而当我们问为什么加这个副标题时,课题组成员却语焉不详,不明就里。也就是说,这个副标题是课题组成员随意加上去的,而不是聚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因此,从汇报的中期报告文本来看,课题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只是做了一些表面上的常规教学工作,而且遇到的问题还特别多。课题组成员目前的课题研究工作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迷茫、很困惑,无从下手,思路不清。最后,我们还是建议课题组成员,要聚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某一个具体的、最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工作即可。

案例2中,课题组成员纷纷反映,随着该课题的研究深入,发现头绪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于已经难以继续研究下去了,感到很迷茫、很吃力。课题组成员为了设计一个问卷,“非常慎重,数易其稿,但是目前还未能定稿,主要原因就在于成员的知识体系的欠缺”。也就是说,课题组成员虽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但问卷却还未能定稿,难道这不是一个矛盾吗?应该说,我们一线教师做课题,调查问卷在先,研究工作在后,因为调查问卷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课题的现状或者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而该课题居然调查问卷还没有调查就已经开展研究工作了,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呢?还是为了调查而设计调查问卷呢?因此,课题研究工作目前陷入了无序状态,这是因为课题组成员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研究,还没有聚焦问题。我们的建议是,课题组成员还是要聚焦真实问题,开展好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

显然,这两个课题案例的共同点,就是还没有找到课题的原点和起点在哪里?应该说,这是我们部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最大问题,即选题时的盲目性——选题没有聚焦自己或者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研究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无序、迷茫和无助状态。

03

从我们年度课题的时间节点来看,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部分课题似乎还在“岸上”徘徊不前,更别谈进行深入性、针对性研究工作了。显然,这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比较滞后了,而且类似的现象应该也不是个案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部分课题研究工作滞后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呢?我们分析认为,其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不聚焦、不具体。我们认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的问题研究,这是一个基本常识。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具体的、聚焦的、真实发生或存在的,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出发点和原点。但我们发现,部分一线教师的课题,恰恰出现了问题不聚焦、不具体、不明确,甚至个别教师的问题是虚构的或者假设的,因此在课题组成员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就会发现无的放矢,无法研究的窘况。即使勉强研究,也往往是无病呻吟、毫无头绪。2.贪大求全。一般情况下,一线教师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工作,往往只能聚焦解决部分甚至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发现部分一线教师的一个课题恰恰希望解决一大堆问题,因此课题就会越做越大,头绪越来越多,以至于哪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3.新问题的困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是正常现象,也是课题研究工作深入的体现。但我们发现部分一线教师,一旦遇到了新的问题,就非常纠结:是解决呢还是不解决呢?事实上,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如果在不影响原有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先搁置一边,作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的起点,而不必在新发现的问题上过于纠缠不清。我们的课题,应该主要解决的是选题时遇到的问题。4.过于追求科学性、有效性。我们发现,部分一线教师还是没有搞清楚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目的和方向,因此总是希望像专家、学者那样搞科研,即过于追求科学性、有效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等。但由于一线教师自身在时间、精力、设备、资金、科研水平等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因此科研工作就往往陷入了迷茫和无助的状态。5.课题分工不合理。我们发现,尽管课题组成员是五名成员,但事实上真正参与课题研究过程的往往没有这么多人,甚至有的课题就是课题负责人“光杆司令”一个。而有的课题,尽管五名教师也都参与了课题研究工作,但是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不合理、不明确,因此往往研究工作也出现了无序状态。6.学校教科室的课题管理松散。部分学校一线教师的课题进展滞后,与学校的教科室主任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关系,一方面部分教科室主任本身也是科研的“门外汉”而难以有效指导,一方面是部分单位的教科室主任疏于管理,对本校的课题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就造成了部分一线教师的课题“无人督促、无人指导”的现状。

不言而喻,课题研究工作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不给力,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学校的整体科研氛围较差等等。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希望各学校的教科室主任真正履行职责,课题组成员尽快调整思路和研究方向,把课题的“下半程”研究工作认真做好。

结束语

目前,年度课题已经进行到了中期阶段,究竟有多少课题还在“岸上”徘徊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认为,其数量应该不在少数,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就在前两天,我们在学校教科室主任群里发布了这样一个通知:

“各位教科室主任:

2020年XX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中期走访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及时解答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推动了课题的研究进程,也取到了显著研究效果。鉴于此,我们建议各位教科室主任能够借鉴市级重点课题中期走访活动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能够积极组织对局属学校或县市区的学校一般课题进行中期走访活动,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科研需求。
     具体要求如下: 1.局属学校一般课题中期走访活动,由局属学校教科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2.县市区一般课题中期走访活动,由县市区教科室主任负责指导,县市区所属学校教科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县市区教科室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所属部分学校的一般课题中期走访活动;3.中期走访活动时间周期,建议一个月之内完成;4.中期走访活动,可以邀请相关的科研员或名师或骨干教师进行科研指导工作;5.2020年XX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情况,将作为2020年教科研先进单位的评审依据之一。”

我们之所以发布这样一个通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其目的就是希望各单位的教科室主任能够认真履行科研管理职责,能够为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和思路,能够把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一线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观察、思考和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教育教学工作那一片更加广袤的天地,我们就会真正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带给我们的欣喜。科研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如此简单而有趣,科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而美好,科研让我们体验到“为人师者”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们还是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近期的市级课题走访活动,与案例内容无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