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裴永清学治湿热病

裴永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京城名医。他虽为伤寒大家,但治疗湿热病证的“先定其性,再明其位,分消走泄”辨治思路,使吾受益颇多,今总结如下。

定湿热之性

《湿热论》提出“湿热病,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黄,口渴不引饮”乃湿热证提纲。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非寒伤于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热盛阳明则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盛则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津不升则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湿为阴邪,重着黏滞,若湿邪停留肌肤、筋骨、关节则头重、身困、关节肿痛、重着,湿阻气机则胸闷脘痞,大便不爽,小便不利。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困脾阳,阻碍运化而见食少纳呆,呕恶便溏。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临床可见尿浊阴痒湿疹,带下量多、质稠等症。湿性黏腻,与热合邪则如油入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裴永清教授常言:临证时要从舌、脉、症抓机而定湿热之性,不明其性,何以立法。今人多嗜食肥甘辛辣之品,致痰湿内生,日久蕴生郁热,湿与热合,阻遏气机,外证常表现为畏寒、四肢发凉、面色暗滞无华等似寒湿、阳虚之象,实则是阳被湿遏,气机不畅,阳不外达,内有郁热之故。不能妄投以温热之剂而犯虚虚实实、热热寒寒之戒。临证时常要察舌脉,往往舍证取舌、取脉,而舌象更为重要,以求辨证之本,识湿热证,辨湿热之性。

明湿热之位

湿热之邪亦有在表在里之别,在表可分在头面、四肢、胸腹之不同,在里又有上、中、下三焦之侧重,且在里多与脏腑密切相关。故裴永清教授常言:先定其性,必明其位,位异则药异矣。如临证时在头面部湿热病多以普济消毒饮加减,皮肤四肢湿热证则以薏苡竹叶散加味。在里之湿热根据部位不同,结合脏腑辨证,上焦痰(湿)热壅肺常以自拟肺热咳喘方加减,中焦脾胃湿热证以清胃理脾汤为主,胆郁痰(湿)热互扰者常以温胆汤为底方,痰(湿)火扰神者以礞石滚痰丸加味,肝胆湿热多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下焦湿热常用四妙散、白头翁汤、八正散、加味苍柏散。三焦湿热弥漫者,以湿热之多少,孰轻孰重,时以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随证治之。裴永清教授言,内伤外感,湿热多寡,孰实孰虚,临证抓机,异病同治,又在医者临证时权衡矣。

分消走泄,顾护脾胃,兼以祛瘀

分消走泄是治疗湿热病的大法。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病篇》云:“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裴永清教授常以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引起的发热证而见奇效。这类发热的病人有四个特点:一是虽发热数日不退,然口不渴;二是病人潮热汗出而热不退;三是体温每于午后有增高之势;四是舌苔腻、脉濡细。且裴永清教授常言:“凡湿热之病,当以治湿为主,湿去则热亦除”,即叶天士所云“湿去则热势孤矣”。且强调上焦之湿宜芳香化湿,中焦之湿宜苦温燥湿,下焦之湿宜淡渗利湿,即分消走泄的具体应用。

裴永清教授同时还强调在临床治疗湿热病时要注意几点:1.要固护脾胃,要以脾胃为中心,畅达气机,因此临证时常加以焦三仙、枳壳等。2.根据湿与热孰轻孰重,结合临证,或以祛湿为重,或祛湿与清热并举,或清热兼以利湿,但慎防过用寒凉清热之品以冰伏湿邪,使病深难解。3.湿热为患易夹瘀,因而临证之时根据瘀之轻重常合活血化瘀之品,如莪术、丹参、赤芍、丹皮,或以抵挡汤加之。

病案

杜某,女,67岁。初诊日期2017年8月4日。主诉“全身发冷,胃至咽有冷气感9个月”,曾先后就诊多家医院,医生多以温阳散寒附子理中汤、四逆辈等治之无效。2017年7月曾在日本全面体检无异常再次回国求诊,就诊时自诉全身发冷,现盛夏着厚棉衣而至,自诉从胃到咽部有冷气出的感觉,且痰多,焦虑不安,时彻夜不眠,痛哭流涕难以自控,右膝关节疼痛,纳谷不馨,大便略溏,小便偏黄。舌质暗红、苔厚腻罩黄,舌底脉络瘀曲,脉弦滑而数,予以温胆汤合抵当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茯神30克,陈皮10克,竹茹6克,枳实10克,郁金15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石菖蒲15克,远志6克,苍术12克,川芎6克,生栀子12克,豆豉10克,炒神曲15克,生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酒大黄6克,炒山楂10克。四服,日一服,分早晚两次口服,忌辛辣肥甘之品。

二诊:自述服上方后,后背凉已无,食欲改善,右膝痛减,舌质暗红,苔白腻,舌下瘀曲,脉弦滑数。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茯神30克,陈皮10克,苍术12克,厚朴12克,焦三仙各10克,生栀子10克,豆豉10克,生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酒大黄6克,夏枯草20克,珍珠母30克(后下)。四服,水煎服,日一服。

三诊:自觉发冷感缓解,但仍感觉肠胃中寒,便软,日二行,睡眠改善,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略数。

处方:法半夏12克,茯神30克,陈皮10克,竹茹6克,枳壳10克,郁金15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生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酒大黄6克。三服,水煎服,日一服。

四诊:药后食欲增,全身已不觉冷,可以穿短袖衣就诊。查舌质暗,苔白微腻,脉沉弦滑。

处方:法半夏12克,茯神30克,陈皮10克,竹茹6克,枳壳10克,郁金15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生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酒大黄6克,远志6克。七服,水煎服,日一服。

按:本案特点有三:患者全身畏寒,从胃中至咽部有冷气感;盛夏着厚棉衣不能减;痰多,胃纳不馨。患者表现为一派寒象,故前医多以温阳散寒、大辛大热之品治之。然详查其舌脉,舌质暗红苔厚腻罩黄,舌下脉络瘀曲较重,脉弦滑而数,且有心烦焦虑,夜不能眠,难以自控之征,追问其因,患者平素嗜食肥甘,易伤脾生痰湿,久则湿阻蕴热,湿(痰)热互结,阻遏气机。气机郁闭,血行瘀滞,终致湿、热、瘀互结。气机闭阻,阳气不通而致内湿热外假寒,定性为湿热夹瘀,病位在肝胆、脾胃及三焦。故立清热化湿(痰)、理气和胃、活血化瘀,以通阳气之法,以温胆汤合抵挡汤加减进退,共十八剂而愈。温胆汤方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惊悸证治》“温胆汤,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悸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方中以二陈汤加竹茹、枳实以清化痰热,和胃而通阳明,合以栀子豉汤清三焦之郁热,佐以石菖蒲、远志以化湿和胃兼以宁神定志,焦三仙以顾护脾胃,合抵挡汤以祛瘀,使邪祛正安。今以上方合用治疗本案,实则扩大了温胆汤的适应证,同时也体现抵挡汤活血化瘀之功甚好,且无伤正之弊,可谓“有故无殒,亦无殒矣”。(代晓红)

“湿热”的千年名方!八味药,驱膀胱湿热,换满身正气
      湿热,是当代人的大敌,当代人有不少属于湿热交蒸之体。
       湿热是什么?
       自然界的臭水沟没有?臭水沟时间长了,会不会冒泡?会不会臭气熏天,甚至生虫子?
人体,也是一样。体内湿热蕴积太过,我们会“冒泡”是皮肤上的疖子、疮痈;我们会一样变脏,这就是脸上头发爱出油,身上局部地方会臭汗熏天;我们还会发霉腐烂,这就是癌症……
       人不要有湿热。保持内环境的清爽。一团清水,一团活水。湿热怎么清呢?
       这个办法啊,不过是众多办法里面的一个。而且,它无法应对所有类型的、部位的湿热。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各9克。可以加灯心,水煎服。可以做成散剂,每次服用6克,用灯心煎汤送服。
     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下焦湿热,也就是蕴藉在膀胱处的湿热之气。
       膀胱湿热在许多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道炎,泌尿系结石多见。
       60多岁,排尿费劲。排尿滴滴沥沥的,不痛快,一天上无数次厕所。排尿的时候涩痛,  舌红苔黄腻。
      典型的膀胱湿热证。湿热蕴藉膀胱,所以小便灼痛,淋漓不尽,尿频尿急。这是膀胱受湿热困扰,气化失司的表现。舌苔黄腻,为湿热之征。这类人还容易口渴呢。因为他们体内有热邪啊。
 宋代老配伍就合适。其中,滑石、木通、萹蓄、瞿麦、车前子,这都是清热利湿利尿的。栀子泄三焦之火,大黄涤荡脏腑邪热。这是一个通关斩将的组合,威风凛凛,速战速决。
     副作用:脾胃虚寒者,肾气不足者,要慎用。
(0)

相关推荐

  • 第一章 导 论

    温病学概述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认识和防治温病的学说,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由于温病学提示了温病的本质,并有效地防治温病,保障人民身体 ...

  • 湿热证治在男科临床上的思考

    在男科临床中,无论是功能障碍,还是急慢最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证型应该就是湿热了! 一提到治疗湿热证,大部分人马上会想到的方是什么?不是龙胆泻肝丸恐怕就是八正散!这两首方确实是好方,在解决肝胆湿热和小便 ...

  • 《本草精荟》:清热泻火:栀子

    栀子又叫卮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卮"字在古时是酒杯的意思,因栀子外形像酒杯,因此得名.在古代栀子还常做染料,可染黄色物品,所以也叫黄栀子.常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

  • 通畅三焦的祛湿良方

    湿邪为病,多种多样.三仁汤是治湿证的良剂,疗效显著,变通应用有奇效.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黄帝内经>阐述了湿邪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发病症状,及气侯环境对湿邪致病的影响.<金匮要略& ...

  • 陈老谈湿热内侵营血证

    一.析理 仲景针对瘀热在里,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中所展示的湿热分消,宣上.畅中.渗下的配方思路,是以三焦论治湿热病的先河,为后世医家广为效法.陈老认为:气郁津凝是湿热病变产生的核心机制.气血津液环流 ...

  • 国医大师梅国强医案心得:从少阳论治湿热病

    天有六气之常运,以生长万物,六气乖违,便是六淫,危害非浅,同一环境下的人群,有病与不病者,乃内因为变化使然.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论治为大法,虽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但对温病学系统论述不 ...

  • 国医大师梅国强:从少阳论治湿热病

    梅国强 国医大师 天有六气之常运,以生长万物,六气乖违,便是六淫,危害非浅,同一环境下的人群,有病与不病者,乃内因为变化使然.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论治为大法,虽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但 ...

  • 裴正学治再障

    业师裴正学教授系国内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幼承庭训,博综岐黄,于血液病,尤为精专,兹将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之经验总结如下. 图片 辨病辨证合参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 ...

  • 国医大师裴正学治脱发的四招

    明医公开课 >>>第1824课<<< 裴正学,中西医结合专家,生于1938年,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甘肃中医药辅导 ...

  • 京城名医裴永清 治湿温一则

    <裴永清医案医话>选录(三) 外感发热- 发热待查(湿温) 史某,女,62岁,沈阳铁西人. 2000年11月19日来余门诊就医,自诉发热已1年之久.病初在当地医院接受青霉素静脉点剂,800 ...

  • 治湿疹,先治脾!中医前辈裴永清的“湿疹方”,咱们一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

  • 裴永清教授:五苓散非治太阳蓄水证之一功

     论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裴永清 五苓散始出于<伤寒论>第71条,用以治疗因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发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的这种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 ...

  •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80)药性发挥|杏仁五大功用之降气行水治湿泛皮肤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杏仁五大功用之三 降气行水治湿泛皮肤 第三,杏仁降气行水.我们看张仲景在治疗各类水饮湿重时通常会用到杏仁,如水气停胸中,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杏仁从至高的胸肺部降气下行,就像< ...

  • 裴永清: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上)

    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体会 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 裴永清. [编者按]本文提出了"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治血&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