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 行走在织梦的教育路上
教育最动人的时刻是生命与美的相遇。向美而生,教育教学应该是美的历程,向美而生,教育教学参与主体应该是美好的成长。特别是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美丽,教育路上的孩子应是一如清水的纯美。可是,无论是在校园中、或行走在路上,总发现有些孩子眼神暗淡,甚至有着怯生生的飘忽不定般的逃避,这那里是孩童啊,我不禁有些担忧。
对美的探索与守望是教育永恒的真谛,我以为,行走在织梦的教育路上,自信之美、礼仪之美、依赖之美都是与孩子形影相随的。
教育路上的自信之美是通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自信的孩童,他们眼睛始终是澄亮的,荣誉感是最能激发自信的,而自信心所激发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拿破仑给他的1500个部下颁发了荣誉勋章,又把18个将军册封为“法国元帅”,这样的荣誉对于久经沙场的军队官兵犹如一剂精神良药,他们信心十足,所向披靡。对于个体来说,荣誉更具有性价比,孩童更是如此。真诚的表扬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学习成绩满分可以得奖状,但满分毕竟是少数的,没有获得奖状的同学总是有点灰溜溜的失落感,这是教育路上的交通堵塞。如何疏导呢?“东边不亮西边亮”不妨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人人授予“荣誉之星”比如“足球之星”“灌篮高手”“道德之星”“好学之星”“环保卫士”……,让孩子们感觉到在这个班集体中他们一个都不能少,通通是宝。当被授星的那一刻,孩子目光炯炯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那是教育路上独有的美。这种美点燃了孩子身上的求知欲,他们变得乐学、好学、善学,同时会在学习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教师就应该幻化为美的智者,教与学才和谐共生。
教育路上的礼仪之美是孩子习得修养的重要途径。“人无礼、则不立”。怎样让礼像一棵大树一样牢牢扎根在孩子们心中呢?魏晋著名哲学家傅玄讲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可见修养之于人的重要。在礼仪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微笑不失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礼仪教养。孩童面对教师总会显得拘谨、不自在,当教师嘴角上扬,报以真诚的微笑时,轻松与和谐便会在空气中弥漫。微笑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是教育路上遇到礼仪之美的前提,在轻松的环境中,礼仪不再存于形式,而是情感的流露,孩子停下脚步标准的鞠躬礼尽显诚挚与温馨,脚步欢快轻盈。礼是人与兽区别的核心,礼仪之美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礼与教育的统一使得礼仪文化得以承传,礼仪之美可以让教育升华到仁德,教育路上的礼仪之美才可赋予孩子崇高的信仰与高贵的灵魂。
教育路上的依赖之美是丰富孩子内心世界的基石。教育离不开真诚,真诚的关怀让我们遇到依赖之美,此处的依赖应是成长的温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儿童的心灵是敏感、脆弱的,所以师生之间每时每刻的接触都要关注到“心的感受”。当孩子体会到那种友善、诚心的关爱时,信任、依赖之美在师生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孩童们会与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难道不是信任、亲近所致吗?这是教育者的欣慰!孩童的幸福,如若师生之间无话可说或者仅仅是简单的问候与传授知识,心灵毫无碰撞,这样的教育只能称其为教而无育,遇到的也是情感的冷漠、知识的疲劳。尊重与谦卑是智者所为,礼者所行,蹲下身子来融入到孩童间,让他们感受心的温度,消除精神饥饿,依赖、信任之美才会让儿童体会到被关心、被爱的美妙,从而以这种美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定要拥有一颗发掘美的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育与美总是相依的,教育的路上会遇到各种美的风景,自信之美呵护孩子心灵深处强烈的自尊感;礼仪之美让孩子存善念、近仁德;依赖之美让孩子的心变得圆润饱满。
让我们向美而生,做孩子们精神家园最深情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