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双脚除了用以行走之外,还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双足酸沉,行走无力,往往是肾虚的征兆。足部保健对许多疾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按摩脚心就有安神、降压的效果。因此,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就要从“护脚”做起。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双足与周身阴阳、气血、经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中医足疗就是通过药物渗透、经络传感、神经反射等作用,使人体内环境得到调节与平衡,调动人体潜在的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祛除病邪,恢复正气,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长寿与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临床观察中,头脑清醒,步履稳健均为健康的特征;而头重脚轻,脚肿履艰,则为疾患病体之躯。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

我国古医书记载,人有四根——耳为神机之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足为精气之根。而足又为四根之中的根中之根。还有《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万病验方》云:“脚为肾之外候,司于下体者也”。均表明了人体的两足是由肾所主。足与脏腑中的肾关系最为密切,故治足必治肾,健足即健肾。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足即为其根,树根枯竭则枝枯叶落。足部的六条经脉又与手的六条经脉相关联而循行全身,因此脏腑功能的变化都能反映到足上,构成了足与全身的统一性。故古有“头痛医脚,上病下治”说。、谚语有“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足”之说。

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体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俗话说“人老先老脚”,“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就是这个道理。《八股杂锦歌》讲“摩热脚心能健步”。 因此我国各代医学家、养生家非常重视“搓脚心”的养生方法。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坚持按摩脚心。自言道: “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清浊分。”苏东坡在《养生诀》中还记载了这个方法。宋、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更作了详细介绍:“其穴(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人。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指略略转动,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陈书林云:“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

在按摩脚心的同时要注意活动脚趾,脚趾上也有很多的通及全身的穴位,大拇指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指可舒肝健胃、增进食欲,对肝脾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脚趾属胆经,能治小儿遗尿症,矫正妇女子宫体位,所以有人主张要适当地赤脚路,让脚趾上的各个部分多和地面接触,发生摩擦,虽显得不够文明,对身体却大有好处。

中医理论认为,搓脚心有益于活血通络、强体健身。由于脚心穴位病理在人体上反射较多,如左脚掌心穴位病理反映有腹腔神经丛、肾上腺、肾脏、心脏、脾脏、胃、十二指肠等;右脚掌心穴位病理反映有腹腔神经丛、胆囊、肾上腺、肾脏、肝脏、胃等。人的脚掌密布许多血管,故科学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这个穴位,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涌泉按摩功

涌泉穴于脚前掌,肾经首穴强壮行。生命能量贮于肾,肾水旺盛如泉涌。

劳宫穴于心包经,心包主火藏劳宫。相辅相承精气添,水火交融丹自生。

强肾固本为首穴,诸虚证候皆适用。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预备收功用补法,先呼后吸吐纳瓮。睡前熄灯摩涌泉,两秒一周易慢行。

用意清淡勿用力,身稳颈直如悬钟。意到气至水火济,范围莫大宫泉应。

男左女右手相对,七十二次各逆顺。三次轻按三呼吸,呼按吸起意气融。

垂帘端坐一开合,换手换脚再摩行。双脚一轮三开合,依病视情量加功。

收功静卧安入睡,祥瑞卧佛入梦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