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宏 || 难忘麦李沟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题图来自网络)

《难忘麦李沟》

文|李军宏

  我要说的这条麦李沟在岐山县境内,它坐落在秦岭北麓,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五丈塬以西。

  有沟就有河,在这条沟里有条默默地从南往北汇入渭河的小河叫麦李河。

  记得当年我参加工作走进这条沟的时候,听老师傅讲,这条河在很早的时候两岸全是麦李树,所以这条河取名为麦李河,这条沟也就叫麦李沟,每年到麦李成熟的时候,麦李沟是最热闹的。

  今非昔比,如今麦李树早都寥寥无几了,有的只是依山势隐藏在这条沟里山山峁峁间的一大一小的两个三线军工企业,有的只是祖祖辈辈生衍繁息在这条沟里的村民们和在这里依然生活工作的师傅们。

  麦李沟是养人的地方。记得入厂教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科科长说的那句话:这里的水硬,容易消化,所以人的饭量就大,所以人就容易胖。

  虽然地处偏僻,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人也许是沾了秦岭的灵气,女孩个个长得水灵,小伙也一个个精神帅气。

  为有一年四季流淌不断的麦李河,所以这里也种植水稻,这里也就有了岐山小江南的美称。

  这沟里不但出大米、也出核桃、出五味、出板栗、出各种野味,更出人才、出美女。走进这里的家家户户招待你的都是山里的宝贝,这里满山都是野菜。

  记得99年妻子调到我身边后,每年到了夏天,下午下班后我们都会提个大塑料袋,随着工厂的师傅们去附近的山坡或者玉米地里拔野菜,回家用水淘洗干净,用开水一煮,再拌些蒜泥,放上油泼辣子,就上热馒头和玉米稀糁子,那个舒服和美呀,现在想起来都会流口水。

  每年到了年关,过了祭灶,马路两旁都是附近村名们杀了的为孩子赎身的灶猪,一个比一个惹人眼馋,你家抗一个猪后臀,他家提回一个猪头,高高兴回了家,家家都会过一个有肉有酒的肥年。

  麦李沟是最佳人居环境,是会让人得到安适、心灵得到满足、宁静的地方。

  尤其是夏天,每次从外面回来只要一走进沟口,就会有一股清凉和舒爽拂面而来,还有那一股不可名状的亲切和幸福。

  我不敢说我在这里蹉跎了我的大好年华,但我敢说在这里我按着生命的法则和谁也无法阻挡的自然规律,我完成了从一个意气奋发、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到人到中年的瞬间过渡。

  在这里,我一边工作、一边生活、一边恋爱、一边成熟、在这里我没有实现我人生的华丽转身,我只是把我曾经的豪迈和异想天开慢慢踩在了脚下,慢慢地我不再浮躁,慢慢地我也懂得了生活的真正含义。

  在这条沟里,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的生活,我脚下踩的不再是泥泞的土路而是柏油水泥,我喝的是一拧龙头就水流哗哗的自来水,不再用手摇辘轳半天才钓一桶的井水。

  我看的是卫星转播的彩色电视,不再是十四英寸的黑白,我出门有班车,不再是11路,我可以坐在办公室和千里之外的亲戚朋友通过电话叙旧,而不再靠邮递缓慢的书信,我可以不再风里来雨里去。

  冒着酷暑回家去割麦子,去钻玉米地里上化肥,去干各种繁重的的农活。

  在这里我也可以娶到一个城里的姑娘而不怕村里人笑话,虽然身居麦李沟,我却时时把自己当城里人来看,我很满足,我甚至有时沾沾自喜。

  在这条沟里生活的人们虽然有些足不出户,但是也知道两会何时召开,知道下岗分流是大势所趋,知道悬浮磁,知道互联网,知道外面世界的日新月异和现代文明的进程。

  这里的人们个个肚子里装的不是半部《三国》,就是半部《周易》,他们不张扬,不作秀,默默工作,踏实生活,他们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又仿佛处在闹市都城。

  麦李沟是沉默的,安静的、不骄不躁的。麦李沟的乡亲们他们不卑不亢,淳朴、勤劳、聪慧、善良。

  他们也盼望自己身边的企业兴旺发达,盼望我们的产品卖得快,盼望我们年年涨工资,他们知道唇齿相依的道理,他们知道厂兴他们也可以沾光的朴素道理。

  尽管沟里有机器轰鸣,有出出进进的穿的比他们好的工人和孩子,有来来往往的车辆,但生活在这里的山民们从来都没有羡慕过他们,攀比过他们,他们也许把这叫做命,他们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仍然在一墙之隔的工厂外面的田地里默默地耕作,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受着自己的快乐。

  他们说的仍然是地地道道的当地话,虽然他们每天都可以听到那南腔北调,他们用自己质朴的方言和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做着公平的交易,卖着自家地里产的蔬菜、辣椒、苹果、梨、核桃、五味子、还有玉米棒。

  有时他们也会坐上工厂的班车,但是他们的目光总是怯怯的,虽然他们出的票价是工厂人地好几倍,一路上他们总是不敢大声说话,看着窗外,但他们总把自己看得很卑微,他们似乎知道人和人不可比。

  麦李沟是简单的,也最是幸福的,最热闹的。

  一年四季,不管天阴下雨,工人们每天都是听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广播声去上下班,附近的村民们听着这广播声去上地劳作,就连附近村里曹大爷家里的那群羊也习惯了这广播声,每次只要听到广播也会在圈里撒欢,想急着上山,仰着头咩咩只叫。

  在这条沟里冬天洗澡是一条最靓丽、最幸福的风景线,你看看男人们三下二除五、急乎乎洗好就立马出来,可是他们却不是急着回家而是个个都蹲着澡堂门口,吸着烟,怀里揣着老婆孩子的棉大衣,一个个瞪大眼睛瞅着自家人何时出来,刚刚露出一个熟悉的也许是半个脸,他们就急忙赶了过去,接过手里的洗澡篮子,澡盆子,迅速给她们穿好大衣,抱起自家的孩子,一家就这样说说笑笑,向桥头的的扯面馆走去。

  每年的“三八”或者“元旦”,靠近厂子西面那个山坡就是最好的活动场地,爬山坡就是大小人最喜欢的节目,爬到坡顶的人兴高采烈,爬在半坡的人也不敢泄气,喝彩声,加油声,打破了麦李沟往日的寂静。

  也就在这条沟里,每天晚上都会听到山里的鸟叫,我也看着工人们和村民们一年四季在劳作,麦子黄了割了又种上了玉米,玉米熟了收了又播上小麦;

  从沟外运回了一车车钢材,又出去了一车车可以给我们换来钞票的开关柜,天黑了又明了,天明了又黑了,就这样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不断变迁着,人老了,机器也老了,企业兴旺了又衰败了,衰败了又兴旺了,不知多少人走出了这条山沟,也不知有多少人想走出这条沟,又不知多少人走进了这条山沟,这条沟里来过多少大官,这条沟里又出了多少大官,这条沟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条沟还有谁仍然在那生衍繁息,又有谁仔细算过想过。

  岁月匆匆,该老的都老了,但只有这条沟不怕老,它依然没老。

  在这条沟里,我总共搬过四次家,变过四次工作,我也没想到第五次我却把家搬到了城里,我离开了麦李沟。如今我虽身居闹市,但我却依然做着麦李沟的梦。

  我知道我仍然怀念那个地方,那过去的、简单的、幸福的岁月,那里还生活着我的长辈、师傅、兄弟和朋友还有父老乡亲。

  我愿那条沟越来越美好,愿那条沟里生活的人们永远安康、幸福快乐,我也愿麦李沟常入我梦里,我也会常回麦李沟看看、走走。

作者简介
 李军宏

 

  本人李军宏,男,陕西扶风人,现供职于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企业规划处。

  本人自幼酷爱文学,笔耕不辍,曾在《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中国西电集团报》等期刊发表散文,随笔、杂谈、数篇,在文字中我低吟浅唱,在文字中我心灯长明,在文字中我寻到了安顿自己灵魂的故乡,痛苦并快乐着这是我对文学的最大感受,文学已成我的精神鸦片,也是我对文学穷其一生孜孜追求的缘由。

 

《嘉年华时光》征稿启事
《嘉年华时光》作为一家文学原创平台,欢迎各位投稿!栏目设置有美食、散文、游记、随笔、小说、评论等,诗歌每次投3至5首。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1、要求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来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务必请附带作者简介一份、本人照片一张。

  4、稿费每月5号左右发放一次。赞赏即稿酬,读者的所有赞赏将全额发给原创作者。

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