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四个问题

很多人听完我的《增量模式》过来问我,他知道进入未知区域很重要,但是自己的心智结构支撑不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好,未知区域是非舒适区,盈利还是亏损也未可知,所以进入未知区域要有足够的勇气;

但是,当创业者拿出勇气之前,应该考虑这事——如何强化自己的心智结构。

接下来我分享几点,希望对“现在和未来所有的创业者”有启发。

应该进入这个领域吗?或者我应该创业吗?

其实这里藏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亏得起吗?”

我做了这么多产业,这么多合资公司,在作出进入决策之前,我都会问自己扛不扛得住,

如果扛不住,我想命中注定一定会“夭折”。

反之则反之;成年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但是如果扛得住,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亏得起的生意应该努力做

我身边接触的厉害的企业家们,往往会把生意分成三种:赚钱的生意、学习的生意、情怀的生意。

这三种生意怎么界定呢?

其实很简单,赚钱的生意最重要的是确定性;

一个生意还没有确定就放大是很恐怖的,因为你放大的可能是利润也可能是风险;一个生意如果确定能赚钱,那就是成熟的生意,应该投入人力、物力放大它。

不确定的生意只能定义为学习的生意;

学习的生意有可能会亏钱,它的确定性是不够的。

对待这种类型的生意,创业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快速入门,掌握关键的运作能力。

那么,什么是情怀生意,举个例子;

有人很喜欢咖啡,就开个咖啡店,觉得坐在那里很惬意,就接着搞了个连锁;然后在各省各市各区都开一家;

这种情怀的生意未必能挣钱;

但是,即使不挣钱,起码你也要控制得住,也就是必须亏得起。

如果你的这项生意刚好能赚钱,那么是时候考虑把咖啡生意继续扩大,但是切忌把情怀也扩大。

所以,赚钱的生意要懂得放大,学习的生意要懂得投入,情怀的生意要懂得控制。

搞清楚增量的属性是很重要的,当增量越来越多的时候,你要学会分解,什么是你最缺的。

如果你缺的是维生素,你补充磷铜,中国人磷铜指标已经超标,再补就肝硬化了;你应该先搞清楚,你缺的到底是维A还是维C,或者胡萝卜素,如果连缺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一口气乱吃,很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增量的属性我把它分为两种;就拿讲台来说吧,站在上面的老师大致有两类,

一些是机会主义者,另外一些是能力主义者,

一位老师要么告诉你好好修行能力,要么告诉你好好抓机会。

但是,根据我在各个领域的企业中观察,包括对我培养的这些行业冠军企业的观察,我可以明确地说:没有机会,“猪”不可能飞上天的。

一个初创的民营企业,从一无所有开始,没有钱,也没有资源,也没有技术,凭什么能够飞上天?只能是因为你偶然抓住了一个机会。

可是当你飞上去之后,应该预料到一件事,台风总会过去的。

所以,你必须从赚机会的钱切入到赚能力的钱。

最痛苦的就是这时候。

有的企业业绩曲线,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一会儿持平,总之增长并不大,这就意味着一件事发生了,他过往赚得非常舒服的机会的钱没了。

所以,机会的钱往往不是用来花的,或者说不是用来给个人享受的。

过往赚的所有机会的钱,其实都应该用来做投入。

因为只有做投入,我们才能够讲能力,讲完能力,我们才能够形成最后的结构。

所以,两个最典型的增量属性,一个叫做机会,另外一个叫做能力

做商业有两个节点:引爆点和天花板。

天花板很容易理解,就是企业的增长瓶颈;

那么引爆点又是什么呢?

一家企业盈亏的临界点就叫做引爆点

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引爆点之前都是亏的,之后才开始赚钱;

有一种常见的模式叫做“自产自销”;最简单的比如一间包子铺,前店后厂,很快能够实现盈利,这种模式我们认为它的引爆点很低;

与此同时,它的天花板也很低,因为生产和销售是互为天花板的;

小到包子铺,大到大型的工厂+门店型的企业往往都有一种现象;前三年,生意好了,生产成为天花板;接着就扩大生产,产能终于够了;但是,后三年,销售又成为天花板;如此循环往复,许多企业家是深有感触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转变这种天花板的困境呢?

是有的,那就是我们说的平台模式。

但是,平台模式也有一个问题;因为平台模式虽然天花板更高,但是引爆点也更高。

平台型企业不企求自己做完所有事,只追求上流供应商几个关键环节必须经过平台,因此全体供应商的增长都会成为平台的重要支撑,这就使得平台的天花板足够高,几乎没有边界。

但是,平台既要统御大量的上下游工厂、商户和消费者,还要持续地为入驻商户赋能,为下游和终端提供便利。

而且,用自产自销的逻辑是很难打造成为平台,因为,自产自销的逻辑与同行是竞争与博弈的关系,但是平台往往是赋能的机构。

就像阿里的使命所表达的那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它的本质就是赋能。

赋能赋到大家离不开你的能力,你就成功了。

因此,平台就意味着引爆点很高;而且它就像很多增长结构一样,需要企业脱胎换骨去完成。我用一句话总结观点:

用自产自销引爆,向平台模式进化。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美国人,因为美国人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而且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企业、关系、管理等各个领域都影响深远。

企业生命周期就像“一根引信”;

起始期很痛苦,增长很艰难,就像风很大,引信点不着,这种痛苦一直要持续到引爆点出现;

引爆点出现,说明引信点着了,这时候就从起始期切换到成长期,增长很快。

当企业走到成长期的时候,总是盼望成长期最好永远不要停,但是引信的长度总是有限的;但是,谁见过烧不完的引信,或者成长期永远不停止的企业吗?

成长期一定会到头,就像烟花飞得再高也会有极限,企业这时候会来到成熟期;成熟期是企业家最舒服的时候,为什么?

因为他会觉得所有东西都可控,每个月该做多少销售额,就会出现多少销售额,每个月该有多少利润就该出现多少利润,人员也很稳定,管理也很稳定;这就像烟花绽放,一定是生命中最绚烂的时刻。

对于人类这种动物来说,他仿佛觉得此刻正在控制自己的人生;但是,接着到来的就是衰退期,颇有烟花易冷的意味。

企业的生命当然不会是像烟花那么短暂,但是机会稍纵即逝。

我们既然知道企业一定会经历起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在衰败期到来之前,开启第二条成长曲线。

这件事最利害攸关的不在于第二曲线,最关乎利害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启动?

一般的企业家什么时候启动第二曲线?不是成长期,不是成熟期,而是衰退期。

他忽然间发现不对劲,生意在往下滑,再这样下去公司就不行了;此时,他被迫启动了第二曲线。

但是此时,他开启的二条曲线的失败率很高;因为此时增量在未知区域,未知区域一定是一个非舒适区,非舒适区的特性我们早有交代,那就是痛苦,请想象一下:

一边是主业到了衰败期,天天都是坏消息;一边又进入一个未知区域,未知区域大概率天天都是损失;主业不行了,进入新的副业又不顺利,很多企业家就是这样被击垮的。

真正厉害的企业家,从来不会等到衰退期,他一定会在成长期就开始第二条曲线;

因为成长期的特点是,天天都是好消息。主业的好消息,和副业的坏消息,可以让企业家做到心理上的平衡。

成长期的战略耐性是最强的,就算副业亏损,他也可以告诉自己:“我亏得起。”

所以,企业家,请在成长期就开始你的第二条成长曲线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