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鲁迅深夜离世,留下7条遗嘱,劝子孙不要从事这两个行业
然而84年前的一个深夜,年仅55岁的鲁迅先生悄然离世,至今死因成谜。但他爱国求存的先进思想却被传承至今,到现在依然是青年们学习的榜样。
世人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确实,
在那的旧社会,他用一支笔,描绘出一个吃人的世界,在思想上使无数人涅槃重生,开始懂得追求自由和光明。
这样一位伟人却在年仅55岁的时候悄然离世,那是1936年秋天的一个深夜,先生睡下后再也没有醒来,无数人为他哀悼、惋惜、哭泣,与此同时,他的死因和身后事也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虽然鲁迅先生在遗嘱中明确说将来自己去世“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但是当许广平通知亲朋鲁迅逝世这个消息的时候,悲痛还是席卷了整个上海。原本在万国殡仪馆内安排一天的吊唁时间,后来因为前来纪念先生的人太多只能改为两天,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
相传鲁迅先生的葬礼被世人称之为“世纪葬礼”,如果不是蒋氏家族予以反对,国民政府原打算启用国葬为他践行。
后来即便没有国葬,但是前来纪念的人数依然高达十万,无数人纷纷从外地赶来只为送先生一程。棺木的白布上沈钧儒先生亲笔所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16位抬棺者也是大有来头,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人公墓。
可见,鲁迅先生的离世,对于整个中国民族而言都是一件万分悲痛的事情。可是年仅55岁正值壮年的鲁迅先生,为何就突然离世呢?
鲁迅先生生前尤其喜爱吸烟,长年累月的吸烟史导致鲁迅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肺病,所以关于鲁迅的死因,最广泛的说法是他本身患有肺部隔膜积水,自发性气胸导致猝死。
但是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弃医从文的,对于医学有所了解的他不可能全然不知自己的身体情况。再者就是鲁迅的病症在医疗条件优越的上海也谈不上是疑难杂症,只要治疗得当是可以治愈的。种种疑点都指向了当时给鲁迅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
须藤原本是日本的一名军医,而且从思想上主张日本侵略中国,鲁迅先生的弟弟还因此提议更换医生,不过鲁迅先生因为早年在日本留学过,还结交过不少日本朋友,因此对于日本人没有什么偏见,便没有同意更换医生。
可是鲁迅和须藤在民族大义方面还是很有冲突的。虽然他没有正面攻击过日本,但是其爱国操守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多次明确主张反对日本侵华。 这样一来,须藤就有了动手脚了理由。
更令人可疑的是,在鲁迅先生离世后不久,这位须藤医生便如人间蒸发了般无影无踪了。种种疑点都直指须藤可疑,但是又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所以鲁迅先生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
鲁迅先生离世1个月,曾留下了7条遗嘱劝诫子孙。言简意赅的文字中,透露着先生对于生死的淡然,也透露着对于后代子孙的期许以及对自己的遗憾。
7条临终遗嘱中,字里行间没有凌云壮志,前三条是对于自己身后事的态度,希望一切从简,不做任何纪念;后面四条都是在告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
只是第五条,规劝子孙不要做文学家和美术家,这让很多人费解。难道先生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告诫世人,自己终其一生在付出的事业,是令自己后悔的吗?
鲁迅先生原本是学医的,在求医的道路上,他发现中国人需要拯救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于是他弃医从文,从此以笔为枪,像旧社会宣战,用先进的思想犀利的文风揭露着旧社会的黑暗,给青年们以光明的方向。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在美术方面也很有成就,先后发布了18篇与美术相关的学术论文,还曾出版过不少美术著作以及翻译国外画集,这些无不印证着先生对于美术事业的热忱。
对于文学和美术都十分热爱的鲁迅,为何在遗嘱中告诫儿孙不许从事相关行业呢?
细心的后人在鲁迅晚年的文章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关系到政治的工作,总像是湿衬衫一样令人不愉快。
由此可见,他不希望子孙追随自己从事文学或者美术创作,实则是不希望他们以这样的形式参与政治,先生希望儿孙过普通人简单的生活。
一代伟人在规划儿孙之事的时候也难免殚精竭虑,自己奔波一生,希望孩子能在某个领域学有所长能安身立命便好。
先生离世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周海婴年仅8岁,成人后的他果然没有辜负父亲期许,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了严谨的科研之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无线电专家。
当世人问起他为何要走一条跟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时,周海婴的答案是他不愿在父亲光环下生活,要凭借自己能力获得社会认可,后来他真的做到了,整个社会对他好评如潮。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改变民族命运而奔波劳碌,他用一支笔做武器,向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毫不退却。他一身正气,没有一丝奴颜媚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一生追求的态度。
他呕心沥血创作的文章,不仅唤醒着那个时代的青年,时至今日依然警醒世人珍惜新社会所有,为民族的发展而力求上进。
这样一位爱国的革命者,势必是需要整个民族都铭记在心的。整整84年过去了,我们早已推翻了他笔下人吃人的旧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但是先生的精神,先生的傲骨,吾辈青年当永世不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