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批判:孔子对待盲人的态度(六)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分享 郁土
《论语》中共有三次提到孔子对待盲人的态度。
子见齐(音咨)衰(音崔)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起);过之,必趋(疾行)。(《论语·子罕篇》)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着礼帽礼服的人以及瞎了眼睛的人,相见的时候,他们虽然年轻,孔子一定站起来;走过的时候,一定快走几步(杨伯峻译)。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论语·乡党篇》)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看见穿齐衰孝服的人,就是极亲密的,也一定改变态度(表示同情)。看见戴着礼帽和瞎了眼睛的人,即使常相见,也一定有礼貌(杨伯峻译)。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篇》)
翻译成白话就是,师冕来见孔子,走到阶沿,孔子道:“这是阶沿啦。”走到坐席旁,孔子道:“这是坐席啦。”都坐定了,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
师冕辞了出来。子张问道:“这是同瞎子讲话的方式吗?”孔子道:“对的;这本来是帮助瞎子的方式。”(杨伯峻译)
从以上三则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盲人,是十分尊重与有礼貌的。
由此不由想到鄙人在《歇后语中留存的时代影像》一文中所引用的民国三十八年由上海新鲁书店出版的《分类成语手册》(柯槐青编)。其《正编》后面的附录里有歇后语。在89条歇后语中,以生理有残疾的哑巴、瞎子、驼背、秃子、矮子、歪嘴及老人、寡妇为嘲笑对象的,就有19条,占20%多。比如关于盲人的有:
瞎子:瞎子看戏——跟人笑。
瞎子点灯——白费。
瞎子拿报——你看。
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何以孔子对待盲人(应该视作对待所有弱势群体)的正确态度,后世给唱歪了调呢?答案显而易见:
中国人民长时期处在君主专制政体下作为大皇帝的从属因素,具有相当深度的从属心态。(牟宗三《中国文化大动脉中的现实关心问题》)
而皇帝是怎么来的?是抢夺而来的,血流成河、兄弟相残、欺人孤儿寡母篡夺而来,胜者王侯败者寇是也。嬴政、刘邦、刘秀、曹丕、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莫不如此。皇帝是全天下的主人,是最大的榜样。皇帝尚且如此,就不能怪普通百姓之效法了,生来就残疾的如哑巴、瞎子、驼背等弱势群体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好在现在皇帝已打倒,城市中修建了盲人专用道,残奥会我们也派出了运动员,企事业单位中要录用一定比例的残疾人也亦写入法规。这些无疑都吻合孔子的精神。但还远远不够。除了善待先天不足之人外,政府还要善待因后天因素会所造成的弱势群体,比如下岗工人、低收入人群,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别等。唯有如此,社会才能真正和谐起来。
二O一一年七月廿一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