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闻录 | 又闻故乡花椒香

作者:闲云野鹤,高中历史教师,文学爱好者。祖籍,五台茹村乡。人生格言: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

又闻故乡花椒香

又到初秋时节了。在炎炎的秋阳的照晒下,四野庄稼都在鼓足了劲的拔节灌浆。走在野草疯长的田间小路上,看着四周一块块一天天走向成熟的田地,人的心里翻涌着的是无穷的喜悦。而最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是那一片片红云似的花椒林——这是故乡这个时节最美的风景。

家乡位于清水河下游。因为地势低,四周又被大山所围,沟杈多,窝风,斦以比较适合花椒树生长。在本县,除过陈家庄地区外,我们村也算个花椒树多的村了。我村以上清河沿线的一些村子虽零星地也有,但因为不窝风,过冬比较难,究竟不能多栽。花椒成熟在秋初。一过七月十五,你看吧,整个村子周边的荒坡碎堰,慢慢的就变的红艳艳的了。跟着,坡里地里,凡是有花椒树的地方,慢慢地变得红火了,变得人来人往了。有时从坡上,你看到一朵很大的花开在花椒树上,你正惊异着,慢慢挨近着,那朵花忽然又洒下一阵脆脆的笑声,你这才知道那朵花原来是一个戴着花帽的女人。摘花椒不容易,还得有技巧,没摘过的外乡人不用说摘了,单看看那明里暗里的一树圪针都吓得不敢伸手。摘花椒最快的要数临近陈家庄地区的女人们了。陈家庄那儿是全省最低的地方,气候炎热,最适合栽花椒树,过去,家家花椒树都能摘几百斤。因为从小有锻炼,那里的女人登上几米高的椒架,心里一点儿不发怵,还泼拉摘得快。跟在人家身边,你满耳都是好听的“嚓”“嚓”的声音。这声音让你心里满满都是舒坦,因为有了这样的高手,再大再多的树,你也不用发愁。当然,摘的快当然也是有代价的,看看那些大嫂们的手和胳膊划的一道一道的,不由你心里不心疼。可是你完全用不着为他们担心,因为花椒本身就有消炎功能,是不会让你发炎溃烂的,过几天就好了。女人们做的快,上椒架,摘高枝上的;男人们呢,究竟不如女人们手巧,就坐在树下的凳子I摘低枝上的。再不了,就按了女人的要求剪掉那些妨碍营生的枝条,或者影响收成的稠枝条。当然这说的是我们村的情况,花椒树多的陈家庄地区,男人也是要上架的

当天摘下花椒,回家还要拣椒叶,还要看晚霞看天气预报,企盼着老天第二天有个好天气。因为好天气晒下花椒品相好不说,还当天就能收藏。所以摘花椒的这个月也是很累的一个月,天天都没个闲的时候。早上起来,要是天气好,就赶紧晒花椒。花椒要洒得薄薄儿的匀匀儿的,要确保当天能出了籽。厚了就出不了籽,再晒一天总是麻烦,因为晚上还要收起,因为谁知道老天甚时候就来雨。雨一湿花椒颜面发乌变黑就卖不起价钱;而晒两天干透了,一收就碎,品相不好,价钱上也不去。男人们晒好了花椒,女人的饭跟着也就熟了,乒乓溜兮的吃了饭,就带上干粮,扛上椒架,提上大小篮子口袋,全家出动。到了中午,想赶营生,嫌路远,一家人就吃些干粮继续摘。要是天热的话,就树下眯一会儿。下午回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还要收晒好的椒。这也是个细活儿,要把花椒壳和黑籽分开,不是个容易的事。首用要条子抽打,把黑籽震落;接着,再叉开手轻轻把带柄的干花椒拢起掬着放到口袋;剩下的最后再用箥箕旋,把黑籽和散壳分开。晚上,全家还得把当天摘的椒带上的叶子拣去。因为摘花椒要想快,带点叶子是免不了的,因为叶子都和花椒柄长在一块,摘时是没办法完全分开的。特别是摘那高枝上的椒,人们既要小心站到架上,又要树下的人配合着用铁勾或绳子拉拽枝条,尽管如此,架上的人还得尽力探出手去摘,费事的很,为了保护树不至于折了枝条,还要摘的净,人们不得不连叶子都摘上,那几乎是一半花椒一半叶了。拣这样椒叶那就更费事了。

花椒这几年价格高了,一斤干椒都在五十元左右,而湿的呢,也要一斤八九块左右。从前年开始,每年这个时候总有小贩来收。行钱好自然种的也就多了。斦以这几年,凡是外出打工困难的,都在栽种,花椒也被一些乡亲称之为养老树。但是,随着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摘花椒都变成了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不仅嫌累,而且也顾不上。所以,花椒这个产业究竟还能走多远也未可知晓。

花椒这个产业能否像别的地方那样,不仅重视产量,还能由此进一步带动观光旅游,我不知道。但我真心希望这个产业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下,进一步发展壮大。因为只要有了吸引人的产业,故乡何愁留不住人?又哪用担心它的衰落?!推而广之,只要中国农村村村都挖掘自已的特色潜力,农村何愁不兴,新农村建设又何愁没有灿烂的未来!

图文/闲云野鹤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

请联系小编加白名单,严禁洗稿盗用,谢谢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