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人忆 | 七十年代的元宵节
作者简介:缘又圆(网名),老家五台。生活中大家叫她卫卫,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七十年代的元宵节
文/缘又圆
已有好多年没有在五台老家过元宵节了,珍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还是儿时过元宵节的画面。
记忆中五台县城的元宵节是热闹非凡的,也是春节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节日。
各单位、各村庄从正月初五、六开始就组织排练节目。有:高跷、社火、划旱船,秧歌、挠搁、霸王鞭……。
正月十二、三文艺队就摩拳擦掌地行动起来了,互相拜年、给各企事业单位拜年、到县政府大院拜年……
元宵节一大早,县城以及周边村子里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看红火(五台方言,把所有的文艺活动都称为:“红火”)。面积不大的县城熙来攘往,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八一厂的高跷总是排在前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扮演小丑的人物。头上扎个朝天小辫,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上印着白色的圆圈,身上穿着大花衣服绿裤子,脖子里戴着一串串红辣椒,左手提个篮子,右手拿把笤帚,不时向观众挤眉弄眼,摇头晃脑,逗的人们捧腹大笑。另一处关注焦点:一对父女在高跷上声情并茂地扭着、唱着《逛新城》,“阿爸呀,哎,等着我,哦……”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女演员说着太原话,我们好羡慕人家是太原人啊)
西庄的霸王鞭,舞者,步子稳健 ,节奏流畅,气氛欢快,动作优美,时而忽上忽下,时而忽左忽右地轻轻击打自己的肩头、背部、腰部以及四肢,眉宇间流露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西富的社火队,脸谱道具样样俱全,听老人们说:打社火,能驱邪避恶,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击鼓者铿锵有力,表演者手拿刀叉,背上的马铃哗哗作响,彪悍的男人们尽情展示着自己英雄气概的风采……
台城的旱船表演队,边行边舞,似行于水上,表演诙谐,人见人爱,旱船时起时伏,随着“波浪”旋转、颠簸,犹如水面上划来一艘艘小小的船只,好一幅生动的画卷……
王家沟的挠搁历史悠久,也最引人眼球。挠搁人跟着锣鼓节奏,步伐变来换去,动作极其优美,常让人拍手叫绝。下面的人扭得越花哨,上面的“挠搁小人”表演得就越好看。“挠搁小人”表演得越好看,叫好的人就越多,叫好的人越多,下面的人便会扭得更起劲 。那时我们好想自己也能坐到上面去表演啊!
真是:看了东来又看西,看了这来又看那。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到了晚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彩车了,一个县城,当时只有四、五辆彩车,那我们也大饱眼福。这顿大快朵颐的文化大餐谁也不敢错过。
彩车装饰的格外漂亮,每辆车后面都拉着一台发动机 ,不用问哪个单位的,看看车上的装扮标志便一目了然:电业局:变压器、高压线。运输公司:多拉快跑搞运输。水利局:兴修水利搞工程,粮食局:五谷丰登粮满仓……由于个子太小,常常被大人们挤出来,我们不甘心被挤到后面,再用尽全身力气从缝子里挤进去,这样才能近距离目睹一下异彩纷呈,美妙绝伦的壮观场面……
冷了烤烤旺火,暖了继续前行,红火不结束,我们不回家……
东岗村的老龙已有舞动六百多年的历史,听老人们说这是一条神龙。神龙每年都会在元宵节的晚上到县政府拜年(流传下来的风俗是给县太爷拜年),时任县长都会亲自给神龙披红挂绿,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种淳朴的、传承下来的民风是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吧……
记忆中,还有松台的社火,西庄的点鱼灯,杨家咀的转九曲……
时过境迁,一切的一切都变的那么遥远了。今天回忆起来好似在眼前,又竟然是如此的美好。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
文/缘又圆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严禁盗用!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同时也希望更多人给我们投稿、一起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谢!投稿可回复8加小编微信,也可投稿到347945165@qq.com
关注五台人,们五台人都关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