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故事 | 割柴(童年纪事之二)
割柴(童年纪事之二)
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工作,老家只有我们娘俩,因为没有壮劳力, 家里常常缺柴烧,因此, 小小男子汉的我, 就经常上山割柴。
我们把柴分为两种, 一种叫穰柴, 扑油(音)、麻花、蒿子、草箭等, 属于这一类。割下来, 放在地上, 太阳出来晒晒, 只要一蔫, 即可拿来烧火。另一种叫硬柴, 拖杜(音)、山榆、六道等, 属于这一类, 非等干透,无法燃烧。夏天没烧时, 常常割些穰柴, 先解决眼前。等到秋冬, 农闲时节,才远走割些硬柴 , 等待笫二年烧火。
经常和我相跟割柴的,一个叫昌锁, 大我一岁, 孤儿寡母, 生活困难。一个叫计和, 与我同岁,家里人口多, 常常因柴断炊。我们仨,就在兔掌、小洼离村近的地方去割, 尽管是出力受罪的营生, 但在小孩子来说, 感觉无所谓, 总是有说有笑, 不觉辛苦。穰柴稀少, 比较难割, 费好半天劲, 也割不下多少。经常是从东到西, 从南到北, 跑好些个地方, 辛苦好久, 才能凑够一背。
割硬柴, 要到较远的地方, 要不往南到张家洼, 要不往北到西掌背。只见齐刷刷的拖杜(音)、岩池(音)等硬柴长满山洼, 不一会儿, 就可以割下一背。有时兴起, 连割两背, 倒替着往家背。秋冬之季, 割柴的人较多, 你呼我叫, 十分热闹, 即使休息一会, 也闲不下来, 捅捅马蜂窝, 踩踩红蚁穴, 总之不得消闲。有时被马蜂追得头顶上衣满山坡跑, 周围不乏拍手鼓掌看笑话的, 真是淹死河里的, 笑死河外的。硬柴容易割, 但要背回家, 却颇费周折。张家洼离村较远, 背上柴要爬坡上梁, 翻沟越坎, 背多了很沉的, 得早早计划好, 什么地方有圪垅, 可以歇歇, 否则不得已放在平地, 没人帮助, 无法起身。西掌背割硬柴, 路程比较近, 但仍需绕一个大圈子。人心总是没尽的, 所以有时要冒险走直线。
这直线的其中一个地方, 人称掉duozi崖, 需将背柴朝外, 人紧贴山崖, 手扳石头, 小心翼翼, 步步留神, 慢慢跨过, 一不留神. 就很可能连人带柴, 滚下山崖, 危险至极。年轻人总有点冒险精神, 所以常选这危险路线。现在想起来, 还是一身泠汗, 真不知当时是怎么想的。
割柴是辛苦些, 但当时的高兴劲儿, 现在想起来, 精神会为之一振。站在山顶, 放眼望去, 远近村庄, 绿树青瓦, 层层梯田, 尽收眼底, 真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放声一吼, 山谷呼应, 回声阵阵, 真是豪情十足, 快意十分。
这已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 但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心潮起伏, 激动万分。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关注五台人,五台人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