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湘潭丨古殿宇:北五省会馆和湘潭文庙 最原味的那一抹记忆

“古色”湘潭丨古殿宇:北五省会馆和湘潭文庙 最原味的那一抹记忆

2021-08-23 08:44·湘潭在线

关圣殿。(记者罗韬 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桔 实习生 王心慧

在如今的湘潭城区,因为飞速发展的经济,不少古迹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但如果到雨湖区平政路、城正街等地走一走,还是会发现些许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

在平政路靠近一大桥引桥的位置,有一座叫作“北五省会馆”的古建筑,老湘潭人更习惯称之为“关圣殿”。关于这两个名字的由来,先卖个关子。

因门前的石狮、优美的拱门、栩栩如生的雕梁画栋等,北五省会馆赚足了往来行人的目光。翻阅史料可发现,其最早的记忆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无论是结构还是细节,这里都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座前、中、后三进的宫廷式建筑,布局着宽敞的“口”字形院落、古朴的戏台、静静的钟鼓楼,供奉着“关帝”的春秋阁等,行走其间,是一种不同于现代楼宇的庄严和古韵。最为独特的部分要属春秋阁。你会为这里的黄绿色琉璃瓦、花岗岩台基、汉白玉石围栏、隔扇花窗等所吸引。细看那些雕花,不仅是雕刻工艺的展示,牛郎织女、八仙过海、三顾茅庐等传统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当然,它们的“风头”皆抵不过阁前那对透雕汉白玉蟠龙柱。高4.8米、直径最大处0.8米的石柱上,两条镂空石龙似腾云驾雾,如翻江击浪,就连祥云、龙鳞等细微处都是立体生动的。经专家鉴定,除此处以及山东曲阜孔庙之外,目前尚未在国内发现同类镂空雕品,这两根龙柱也被誉为“中国最珍贵的名雕”之一。

看来,只需在北五省会馆走一遭,对于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大家便不会感到惊讶。

其实,这块“牌子”背后还有更多精彩故事,这里是湘潭唯一保存完好的客籍会馆,是全国现存的北五省会馆、山陕会馆中最壮丽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湖南省保存完整的、最大的“关庙”建筑。

在北五省会馆中进后墙上,刊有十多块历尽风霜却字迹斑斓的石碑。一块题为《棉花规律》的石碑,无言地诉说着“金湘潭”的辉煌。湘潭自古就有湘、涟、涓、渌四水在境内穿越,且水埠便于泊舟,逐渐形成了商船林立的景象,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万商云集。彼时,来自关羽故里的山西晋商非常活跃,以山西为主,陕西、山东、河南、 甘肃等五省商人在湘潭修建了会馆并祀关羽为保护神。《棉花规律》就是五省驻潭33家棉花商行“共同酌议”制定的棉花行规。行规中对各行砝码、价格、银子成色、银子与制钱的比价,装卸转运的脚力、包装钱、栈房钱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协调了各棉花行的利益,避免了内部的恶性竞争。

到了这里,“北五省会馆”和“关圣殿”的名字由来也就迎刃而解了。

轻抚这些石碑,历史随时间远去却不曾被忘记的厚重感涌上心头。其实,当年湘潭有很多外商会馆,江西的万寿宫、广东的岭南宫等同样风光,如今只剩关圣殿,难免让人唏嘘。

文庙。(记者 罗韬 摄)

逛完北五省会馆,如果还觉得不够过瘾,便可以到不远处的城正街,那里有一座始建于宋绍兴初年的文庙。

宋代各县都设文庙,是州、县祭祀孔子和历代圣贤的地方,同时又是学宫。湘潭文庙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于现址。这是一座封闭式院落建筑,同样有牌楼、钟鼓亭、歇山式屋顶、褐红色砖墙、明黄色琉璃瓦、彩绘斗拱等古建筑“标配”。

这里更为精彩的故事,是对于湖湘学派“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对于学术绵延与人才培养的贡献。

近千年前,范仲淹奏请十大兴学育才改革方案,要求各个州县均须设学育才,史称“庆历兴学”,从此湘潭建立了县学。后来,宋高宗一纸诏书又将县学改为文庙。在同一个大时代下,胡氏父子在湘潭的碧泉、隐山开创了湖湘学派,湖湘文化随着碧泉潭水流向三湘大地。作为当时的县学,湘潭文庙教育以儒家为正统,以宋明理学和湖湘学派为根本。深受湖湘学派影响的学子们,怀着满腹经纶和报国之志从文庙走出来,踏上九总码头的船只,去省城、进北京,入科场、中举人、考进士,大展身手。据史籍记载,从宋代开始,湘潭先后有170余人中举,尤其是清朝历届会试,湘潭进士达80余人,列湖南诸县前茅。这一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见证了湖湘学派的深远影响。

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战胜了时间的古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比如文庙,自科举考试废除、县学停办后,文庙又成了湘潭现代教育的基地,如设立潭中女生部、湘潭简易师范等,后来成为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师范学院南院所在地,如今它仍是湖南科技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曾是北方商贾云集之地的关圣殿,也越来越“接地气”了。这里先后驻扎过军队,设立过潭邑警察分厅和学校等。1923年,关圣殿是湖湘小学校址,共产党员罗学瓒、杨昭植、彭公达等在这里成立了中共城区党支部,并在此开办平民夜校,人力车夫、泥木工人、店员、近郊农民等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开展革命活动。今年6月,关圣殿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湘潭市非遗展示中心。具有厚重历史的关圣殿成了湘潭的“文化客厅”,向市民展示湘潭市非遗项目,以另一种方式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