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闹不嫌事大"者慎

万民狂欢

讲个故事吧。

《吴越春秋》有故事: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湛庐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

《呉越春秋》成书于东汉,作者赵晔,虽为古文,却也通俗。这一段说的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娇养了一个滕玉公主,某日,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鱼,阖闾把半条鱼給滕玉吃,滕玉生气了,不想活了,自杀了。阖闾老儿痛失爱女,乃厚葬之。这事有点大,产生了巨大反响,为啥?阖闾将滕玉"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注意,随葬品之厚不说了,关键是,阖闾"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万民"是阖闾故意命人到街上去"舞白鹤"吸引来的,喜欢看热闹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都被吸引来了,"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看热闹的人被活埋作为陪葬殉葬了。

滕玉自杀是她自己的事,阖闾厚葬自杀女也是阖闾家的事,但,阖闾骗普通百姓并强行活埋"万民"作为其女陪葬就是天下的事。

作者赵晔的谴责很克制,说了"国人非之"四个字表示态度,然后,狗尾续貂,"湛庐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随葬之湛庐居然会因阖闾无道跑路。跑路是假,谴责"无道"是真。如此恶行,本该天诛地灭,却仅以"无道"斥之,可见中国文人之幼稚,把"道"看得比"万民"的性命还重,这是什么"道"也不难想见。

这个故事被戏剧影视作品反复改编,主角都是滕玉公主。可见当今文化人比当年的赵晔并没有太多长进,有的作者还娱乐这件事,贵族、美女、自杀、血腥、厚葬,要场面有场面,要情节有情节,极尽奢华,极尽离奇,吸引的,可不都是如当年观葬之"万民"一样的糊涂人?不都是仍然在看热闹?看了几千年还看不够。

这算不算吴王阖闾葬女的尾声?如果算,这个尾声好长,2000多年。

不带脑子,自以为上有明主之政,下有"万民"之众,强国之荣,主家折腾大事,跟着看热闹,甚至跟着起哄,不嫌事大,想想当年吴国不知死活跟着看热闹被糊涂殉葬的"万民"就够了,我不多言。

吴国有多少事被改编成戏文?吴王阖闾当政期间,有两个强人辅佐他:伍子胥、孙武,这两个人的故事也多得很,几千年的文化人,夸起来也是连篇累牍,汗牛充栋,他俩联手,几乎将同为五霸之一的楚国差不多灭国,功劳不可谓不大,然伯嚭等奸人当道,伍子胥被赐死了,孙武抱着他的《孙子兵法》隐居了。历代文人戏也从来没有逃过脱过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俗套。

阖闾葬女这事,想来史上是会有的。我比较彻骨而寒的是:一、史上从来没有辅佐阖闾的两大重臣伍子胥、孙武就此事发表意见的记载,想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他俩不过是为阖闾家打工,为的是吴王的天下,并不是为解"万民"之苦,吴王以"万民"殉葬只是吴王的家事,所以,不便说三道四。故闭上双眼,任其残害"万民"。二、"万民"之悲,看热闹而至被殉葬,狂欢至死而不自知不能自救,在无尽的强吴光荣感中结束一生,是不是也算死得其所?不好置评。

比较有戏剧性的是:强大的吴国被弱小的越国灭国了,吴王阖闾没有了伍子胥、孙武两大重臣,似乎也缺少真心实意为其赴汤蹈火的"万民",被人斩断脚趾,重伤而亡。我看这事的关键是:他身边已没有护得住他的人,或者根本就没有愿意护他的人,才至于敌人可以切近其身而斩断其脚趾,失心如此,曾经所有的、所谓的辉煌和梦想,都是笑话,并且,写进了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