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生活叫不找死
活着,一定会死。
极少人活着会主动找死。
也没人承认,活着在主动找死。
但现实是:许多人活着,他的活法就是在找死。
看过太多悔之晚矣的浩叹:再给我一年的时间,不,哪怕半年,哪怕一个月,哪怕一周、一天的时间,我一定"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其言甚善,而"好好"之内涵外延,相信悔者可以大书一部,既往所有不该、不当、不足定然如电影回放,有情节、有细节、有高潮,果令其重来,一定会是另一番人生另一种活法。问题是,上天极少给人第二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对于依然活着的人,这"好好"二字却贫乏多了,对许多人而言,不过就是两个吉利字而已,会认、偶尔想想、偶尔也会有短暂的冲动,做起来不是不知道怎么做就是知道怎么做却做得随意做得很少。
玉洁白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语出《论语·泰伯》)为什么一定要到临死其言才善?我最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师范在读,当时就产生了疑问,活着的时候,其言就善不好吗?说到底,人有贱气,成语言:不见棺材不落泪。俗语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见了棺材方知是最后机会,所以恩怨、情仇勾销,悔不当初,懊于无法重来。撞上南墙算轻的,虽然会痛,总算有机会回头,至于会不会撞东墙西墙北墙,则不一定,很可能。
事实是:很多人撞着墙,很多人必得见棺材才哭,很多人必须到死才醒悟,很多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红嫩新叶
什么都敢说,谓之没有口德。
什么都敢做,谓之没有阴德。
什么却敢吃,谓之没有食德。
"天地之大德曰生。"(语出《易.系辞下》)天地最大的德泽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如今我们知道,天地乃自然之谓也。天地运行有常,万物顺之而生,于是,有个成语叫顺其自然。反常叫违返常规,任性妄为叫逆天。
我母亲曾数斥我招骂找揍,现在叫找抽,她老人家常用一句话敲打我:有麝自然香,何在北风凉?针对的是我含不住,喜张扬的找抽性格。是麝,真麝,好麝,浓香自会散发,远溢,哪里用得着拿到北风头"吹"呢?浓香自溢是自然,主动拿到北风头"吹"就是反常,就是找抽。更严重程度,甚或是找死。
身体四肢为生之依,动之要。要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顺势而动,保持活力,养成习惯就是自然,懒得动、不动就是反常。都知道大腹便便、皮皱肉松不好,釆取行动的少。轻刚找胖、找肥,重则明显也是找死。
人从远古走来,进化至今,食性已定,适量食五谷六米和驯养之家禽家畜肉食是自然,胡吃海喝、暴饮暴食、什么都吃什么都敢吃就是反常。病从口入的后面还要加一句:百病自讨。轻则毁身,重则丧生。也是找死。
有个词叫"养生","养"就是顺其自然,"生"就是健康旺相。有的人只是认识养,不懂得怎么养,有的人,只想生,却忽视生,或者糊里糊凃生。而有的人,既不懂养,当然也就只能马马虎虎生。其实也是变相主动找死。
老根新枝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论语》卷六),这当然是旧礼教划定的底线。礼在人的行为准则中内涵十分宽泛,其中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当今社会。我妈妈給我划底线很干脆,闹人的不吃,犯法的不做。并强调,三条大路走中间。与中庸遥相呼应。因此,要想"好好"活着,思想、行为远离找死的嫌疑,得磨砺身心强健体魄和意志,吃该吃能吃之物,为可为能为之事。
有的事情终生不能碰:黄赌毒。碰就是找死。
有的东西终生不能吃:来历不明之物。吃就是冒死、找死。
而有的习惯却值得终生坚持:学习和养生。
貌似这些都是老生常谈。而常谈是不是常为,是不是习惯,每个人并不相同。只有当灾难来临,各自承受应对灾难考验的能力和智慧则立即原形毕露。疫情之下,未感染者、感染者、病者、死者都是受害者和可能的受害者,身体素质高下,承受和抵抗力强弱,防护能力、应对能力和治愈率都与既往平时的生活习惯习习相关。老不是不堪一击的理由,年轻也没有绝对可以轻松过关的保障。
这其实也像做人。品端行正,即使孤身一人面对来历不明的万金数万金横财不义之财,也会一笑了之弃之如粪土。智慧超群,即使瞬息万变、大灾降临也能明辨阴阳识得风向从容淡定以应。区别只在于两个有助于"好好"活下去的关键词:
责任:既往一直以来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责任心和负责任的态度、能力。
习惯: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和学习、锻炼、养生习惯,合并而言就是负责任的习惯。
截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