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已成历史,这才是如今的真相

01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这么一个说法,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你是穷人,但你绝对不可能一直穷下去。你是富人,但你却不可能永远守住家中的财富,让子孙后代一直富下去。

这番话,听起来还是挺励志的。至少对于那些还在打拼的工作者来说,让他们看到了继续奋斗下去的希望。

不过,有个现实我们要明白,这种“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情况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层次与层次之间的流通渠道是顺畅的。

就拿古时候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可以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早上还是普通人,可你晚上就可以被人重用,改变当下的处境。

如此,中国人便一直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来要求子孙后代,让他们好好地去读书。

在你看来,如今的人们是否都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家族的命运呢?可以说,如今“读书”已然成了大众化的行为过程,你无论是谁,都得接受高等教育。

如此,这个社会的内卷才会愈发激烈。每个人所能得到的资源也就更少,而能够改变命运的人,也不过是凤毛麟角罢了。

02

一位从农村考上城市大学的年轻人,他被邻里乡亲誉为是“天之骄子”,认为他绝对可以在未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位年轻人刚去到大学的时候,便遇到了三位舍友。这三位舍友都是城市人,他们的父母在当地有车有房,有的还是大老板,单位主任。

这位从农村来的年轻人原以为,自己通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究可以改变命运了。可他跟这些城市的孩子接触过之后,他才明白自己和他们的差距。

他的舍友多才多艺,读书也不错,而他只懂得读书;他的舍友社交能力十足,而他的性格却有点自卑孤僻;他的舍友还特别有赚钱的头脑,而他只盼望着未来能够找到份好工作。

过了四年之后,他们都大学毕业了。这位年轻人便在外面到处找工作,他希望留在城市,而不希望回到农村里面憋屈一辈子。

可是,他无论怎么投简历,都没有公司要他。而他的舍友呢?一个进了某互联网大厂,一个通过父母的关系去到某大企业工作,一个出国继续深造,留洋海外。

和这三个舍友一对比,年轻人便有点懵了,不是说读书就能够改变命运吗,为何自己跟他们的差距会如此大呢?

03

从这位年轻人的疑惑中,我们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明白“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已然成为历史的现实。

首先,有钱人后代的起点和穷人后代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别人一出生便有车有房,而且进入到高级学校学习,另外还跟从父母游历大江南北,见识过人情世故和众多的大世面。

更重要的是,这些有钱人的后代,他们不仅读书能力不错,而且头脑极具创造力,还有着丰厚的家族资本。如此,他们的起点是特别高的。

而穷人的后代呢?他们一出生也许连奶粉都吃不起,只能够到普通的学校去读书,而且当中的教育水平还参差不齐。他们所接触到的,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书本知识而已,根本没有广阔的眼界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可以说,这种“起点”,根本是三代人所难以改变的。就像有报告指出一样,在如今这个社会,要想改变家族命运,至少需要三到五代人。

而我们别忘了,这只是“至少”。当有钱人将资源占据得差不多之后,它这个“至少”就会成为历史,而“三到五代人”也都成为了奢望。

04

第二个方面,便是有钱人的后代和有钱人的后代,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存在巨大的差距。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何“马太效应”会愈发严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这根源就在于“资源”占有比例。

有钱人的后代,一出生就是在大城市,什么北上广深,什么中心城市圈。而穷人的后代呢?大多出生在偏僻的村落当中。

这两者所掌握的资源,那是不一样的。前者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后者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够在城市当中立足,买到房子。

这种差距,你认为“三代人”能够追平吗?说实话,除非你家中出了一个“绝世奇才”,那便有希望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否则就另当别论了。

当别人已然“房车无忧”的时候,穷人的孩子还需要为了结婚生子,买房定居而发愁。这,便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很遗憾地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都是我们的美好愿想而已。可是,要想跨越一个层次,当中的艰苦和困难,那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当有钱人将资本聚集起来的时候,也许你连跨越的机会都没有。

内卷成为普通人的问题,恶性化竞争成为平凡人的常态。这,很现实。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